多元化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时,应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与规律进行整体把脉,然后在丰富多元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不断寻求突破,最后通过系列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背景下,通过丰盈素材、分层反馈、多元化运动可促进学生有效形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梯形;实践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36-01
  一、整体把握学生的认知现状与规律
  在学习梯形前,学生接触了一些基本的四边形,对它们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尤其是对四边形的边平行、垂直的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而对梯形的形状、特征,学生也有一个整体大概的认识,但是具体到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却知之甚少。
  给学生的认知现状与规律“把脉”后,就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一次性展现可供学生学习的全部材料,引导学生“提取”出梯形后,开展各类操作活动,让学生对梯形意义的掌握更深刻,并对整个四边形体系有全局性的认识。
  二、于操作活动中实现突破
  1.丰盈素材,释放更大的探究思考空间
  从可触摸的长方形和梯形道具,到三维立体动画演示,再到只提供一条线段让学生补充画完梯形,这是本课对教材进行从內容到形式的加工与改造。丰盈的素材,释放了更大的探究思考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透过表象,直抵本质,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触探未知世界。
  2.分层反馈,辨识性质,提高关联
  【教学片段】(1)分辨。
  (3)折一折。
  提供平行四边形纸片,引导学生探讨折法。
  师:能折成两个直角梯形吗?能折成两个全等的梯形呢?能发明更多的折法吗?
  通过分层反馈,梯形的特点被提取并“输入”学生的头脑,学生学会正确辨识梯形性质。这样,通过观察、类比等思维活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3.多元运动拓展思维
  课上,当学生在第一次操作中察觉出梯形的特殊性时,教师利用课件操作旋转三角形(如图 3),并拖拽交叠部分,这样旋转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平行边的稳定性和非平行边的活动性。第二次旋转时更换了旋转对象——改为旋转长方形(如图 4),此时非平行边保持固定,平行边灵活转动。通过交互旋转,平行边和非平行边相对运动而又始终连接,梯形的本质属性得以突显。
  第三次操作中,学生以DC为边画出梯形后,教师提问“能画多少个”,勾画出梯形的多视角图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对梯形的认识由孤立静止变为运动多元。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用平行四边形折成梯形的操作活动,彻底打通各个多边形之间的隔层。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平移梯形的上或下底边,引导学生感知同底等高梯形的无穷性,渗透平面图形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又如,对折平行四边形时,将其折叠成多个其他图形,通过等面积分化,渗透面积推导方法。再如,旋转重叠时,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至0时,梯形突变为三角形,当三角形的“顶点”扩散、延伸、渐变至和底边等长时,三角形“变异”为平行四边形,这过程渗透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数学思想。
  总之,教学平面几何图形时,教师理应做到课前有宏观预设,课中有知识本质突破,课后有数学思想的延展,应设计丰富多元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运动地认识图形,从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了以下三则错例。  为此,我展开错例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错例1,学生认为92除以30要从最高位除起,所以要先看被除数的第一位,因为第一位表示9个10,90除以30商是3,除到了十位,商写在十位上,个位的2不够除了,商就是0;错例2,学生认为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写在十位上,余数是2;错例3,学生认为30乘3的积是90,所以只要在十位下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自学在前,自学为主,自学为纲”的主导思想及“以生为本”的课堂已经成为时代强音,依托于生本理念的前置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是否认同并且推行前置性学习已经成为评估一个教师是否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标志。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时,应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 简约;不简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问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教师应以问题为基点,通过充满悬念、贴近实际、富有趣味、体现开放性的问题,优化数学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情境 优化 实际 趣味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游戏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整合为路径全面开发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学游戏课程。在数学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寻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知趣共生,寓学于玩,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快乐地探究”,努力达成启智创新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数学游戏 知趣共生 寓学于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生为本”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为最热的话题。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需要较高的“点拨”艺术。点拨什么、何时点拨应该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结合教学实践,从点在新知关键处、点在学生疑惑处、点在新旧联系处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点拨 释疑 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反思,以思促学,使学生的学习走向高效;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发展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反思 思维 提升 高效 转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29  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数学教学的“四基”目标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呼之而出。在课堂中落实“四基”的教学目标,更能突出对学生习惯、修养、思想等方面的培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如何从“双基”向“四基”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体现“双基”的课堂教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笔者通过听课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教学这
[摘 要]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获得对千米的深刻认识,教师应寻求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认识千米;生活;认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9-01  在小学阶段的长度单位学习中,千米作为一种常见的长度单位,教学时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
[摘 要]统计与概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形成具有统计思想特征的数学思維方式,也就是统计观念。“条形统计图(1)”,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统计图学习的“种子课”,至关重要。对于这一课,可对其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剖析,从教学实际出发明辨教材的优点与不足,并从教学改进的视角提出“丰盈教材,合理建构”的思路,然后通过多次的研课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统计图表的特点
1.课堂表现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与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都能充分与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