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问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教师应以问题为基点,通过充满悬念、贴近实际、富有趣味、体现开放性的问题,优化数学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 情境 优化 实际 趣味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4
  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可以诱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之中,不断朝着预设的学习目标研究着、探索着。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以“数字与编码”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问题要贴近实际
  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应该是情境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直接的联系,既便于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感悟相应的数学原理、规律, 引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促进学生对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究。
  例如,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时,教师出示一对父子的身份证号码——350105196603192015、3501051994
  09291932,让学生猜测哪一个是父亲的身份证号码,哪一个是儿子的身份证号码。在学生猜测后,教师追问:“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身份证号码又知道了些什么?”……新课开始,教师就以身份证号码为研究素材,使学生明确具体编码的组成及身份证号码是由地址码(第1~6位)、出生日期码(第7~14位)、顺序码(第15~17位)、检验码(第18位)共18位数字组成的。这样开门见山式地进行教学,既自然地引入新知,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编码的存在,明白编码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要富有趣味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能较自觉、顺利地开展,这就需要教师把创设的问题情境故事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时,教师创设给客房编门牌号的趣味性情境:“某酒店的客房有A、B两栋各四层楼,每层各有20个房间,你能给每一间客房编一个门牌号吗?”……教学中创设这样的趣味性情境,学生觉得既熟悉、有趣、好玩、新奇,又有用、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以下的编码结果。
  第一幢楼
  (1)A101,A102,A103…… A120
  Aa01,Aa02,Aa03 …… Aa20
  (2)A201,A202,A203 …… A220
  Ab01,Ab02,Ab03…… Ab20
  (3)A301,A302,A303 …… A320
  Ac01,Ac02 ,Ac03…… Ac20
  (4)A401,A402,A403…… A420
  Ad01,Ad02,Ad03 …… Ad20
  ……
  第二幢楼 A→B(同上,略)
  ……
  在编码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中完善编码、感悟编码。这样教学,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问题要充满悬念
  悬念是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悱愤”心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例如,“数字与编码”这一课的练习环节,教师可通过充满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课始,教师创设这样的悬念式问题情境:“同学们,警察叔叔那里有一个案件,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侦破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 这时,学生没有了拘束,思维得到了激励,迫切地等待着能帮助警察叔叔侦破案件。教师先让学生听一个侦破故事(课件演示),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对侦破有帮助的信息。学生发现如下:
  (1)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犯罪分子是哪里人;
  (2)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犯罪分子的名字、年龄;
  (3)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犯罪分子的性别;
  (4)从犯罪分子打回来的电话可知道他现在哪里,还可以查出具体的地址;
  (5)出事在几幢几楼,侦破人员可以快速地找到出事地点。
  ……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夸他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聪明孩子,帮助警察叔叔侦破了案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吸引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带着求知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体会到数字编码的重要性,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四、问题要体现开放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数学开放题具有解题策略发散性、创新性和答案不唯一等特点,要求学生充分联想、敢于创新,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字与编码”一课的实际应用环节,教师创设开放性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当个“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给全校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看哪一组编写的学号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出这个学生的信息。如果编写的学号能使每个学生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就更好了。”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刻热烈地讨论起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学号。如有的小组设计的学号为20020405,其中的2002表示入学年份,04表示班级,05表示每个人代表的号码。这种设计方法既简洁又具唯一性,在多种方法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有深刻的教材研究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更应有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这源于教师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问题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问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体会到学“问”之美。同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还能诱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学习数学的每一个阶段、经历数学思考的每一个过程、攻克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难关、完成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目标,就是登上数学王国的每一个美丽的顶峰。而其间经历的过程却是阴冷峻峭的。因为这样的过程,有人就会退避三舍,有人即使攀登却甚感枯燥无味,所以很多人从儿时起就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难道是他不知道顶峰的美吗?肯定知道。原因之一,是他没有真正体悟过那冷峻的美。原因之二,是他不知阴冷峻峭的过程其实也充满着生动。也
[摘 要]“预学后教”,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预学单预学,进行自主学习和亲身尝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新范式。实施“预学后教”教学策略,教师要理清“为什么要预学”“预学学什么”“预学怎么学”“预学改变了什么”四个方面的内涵及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预学后教”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学 数学思维 学习方法 基础知识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沿阵地,科学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张扬个性、激励创新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个性和创新总是相伴而行,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学生个性
兴趣就像一把钥匙,学生的知识宝库、智慧之门都等待它去开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教学素材,采用设疑、猜谜、讲故事、表演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主探索,习得新知。下面,我以“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伊始,趣即生  学生对新课有一种神秘感、好奇感,课始的新课导入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够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激发求
[摘 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教师教学“认识小数”一课,在巩固练习中都设计了同一道“在数轴上填合适的小数”的习题。同样的习题,由于两位教师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尤其是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如果教师在各课中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就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好、创造出更多和更好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数轴 数感 数形结合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越位”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课前所做预设的一种超越。以“认识100以内的数”的第一课时“数数 数的组成”教学片段为例,从家长、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发生假“越位”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越位;数数;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17-03  【案例背景】  “越位“
[摘 要]面积单位——公顷,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助学在起点处、探究在要点处、体验在疑难处三个策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公顷这个概念。  [关键词]助学 探究 体验 公顷 起点 疑难 要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28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
数学是具有高度思维性、抽象性的学科,所以学生的厌学和怕学现象常常出现。假如可以让数学知识成为一颗颗“诱人的苹果”或是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也许教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而“比拟”本应是语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数学教学中可以加以运用吗?学科有区别,但无绝对界限,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所以应打破学科限制,只要有利于教学就应该加以研究和应用。本文将介绍自己在平时数学教学中使用“比拟”手法的点滴做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了以下三则错例。  为此,我展开错例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错例1,学生认为92除以30要从最高位除起,所以要先看被除数的第一位,因为第一位表示9个10,90除以30商是3,除到了十位,商写在十位上,个位的2不够除了,商就是0;错例2,学生认为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写在十位上,余数是2;错例3,学生认为30乘3的积是90,所以只要在十位下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自学在前,自学为主,自学为纲”的主导思想及“以生为本”的课堂已经成为时代强音,依托于生本理念的前置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是否认同并且推行前置性学习已经成为评估一个教师是否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标志。在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时,应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 简约;不简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