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ang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源于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
  这个孩子是贺根,1990年出生。他在学校里做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要知道,他已经通过了学校的层层选拔,破格成为了学校的外聘教师。还没毕业就当上了大学教师,这很令同学们羡慕。可是,谁也没料到,在这个时候,他居然做出了回家养牛的决定,难怪父亲会如此大发雷霆。
  他和父亲起了激烈的争执。贺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于是,他找来父亲的老友出面调停,又让远在浙江的女朋友给自己的母亲打个电话。
  “养牛又累又脏,你愿意来我家吗?”母亲对这个未来的“媳妇”说。
  女孩坚定地说:“我愿意!”
  于是,父母都让步了。2011年12月,第一批小黄牛被买了回来。贺根开始了“牛倌”生涯。
  蓝天白云,青山绿草,溪水轻淌,牛儿悠闲。大别山的冬天如此优美惬意。然而,贺根养牛的日子并不轻松。他每天需5点半起床,6点钟喂牛吃饲料,最辛苦的是割草。吃过早饭,他就开着小货车到26公里外的县城。那里有一条河,河里有丰富的草。寒冷的冬风中,贺根拼命地忙活起来。利草株株伤手。日自东而西,一道道血红的印痕爬满了他的手臂,一个个老茧烙在了他的手上,一个个水泡和伤口火辣辣地灼着他的手掌。割完三千斤青草,他还得一担担地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的担子沉沉地压在他肩上,但他并没有被压弯腰,意志也并没有被压垮。
  忙完这些,回家的路上,已经是朔风凄厉,夜色沉沉。可回到家,贺根还不能歇下。他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的饲料……直至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里农户的灯光渐次隐去的时候,贺根才慢慢合上他那疲惫而沉重的双眼……
  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总是偷偷地抹泪:“看着孩子回来吃苦受罪,心里真是说不出的痛楚。那一个个茧子、一个个水泡就好像烙在我心里一样……”
  看着儿子玩命的劲头,父亲知道儿子决不是心血来潮。他说,瞧这孩子的意志,他的事业准成!于是,他真正放开思想包袱,全力支持儿子。
  贺根一面向有经验的父亲请教,一面利用放牛的间隙用笔记本电脑从网上下载养牛资料并了解市场行情。渐渐地,他开创出了与老一辈不一样的养牛路子。
  “这样的放牛娃,我从来没见过——有知识,又能吃苦。就冲这点,我相信他能成!”覆钟地村老支书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月,贺根将只养了两个月的十几头黄牛出售,获利万余元。
  牛刀小试,初战告捷。这坚定了贺根养牛的决心。于是,他广泛游说周围的小规模养牛户,扩大规模,成立了“罗田县民生牧业养牛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几个月下来,贺根已经“集结”了八个养殖户,共养殖大别山土黄牛600多头,初成气候。下一步,贺根将准备注册属于他们养牛合作社的品牌,向着他的事业迈开关键一步……
  当初,在贺根创业之始,所有人都对他投来异样的眼光。但是,贺根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他也收获了华丽的青春。一路走来一路歌,他的梦想付与了青草,交付了黄牛,交付了家乡的大别山。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梦想,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编辑 袁恒雷
其他文献
切记:陌生和熟识长得最像    我是镇上最臭名昭著的捣蛋鬼。我的第一次人生转机是在一次周末活动中。所有在校生都应邀参加音乐互动游戏(MIG)训练。  MIG刚开始时,我把自己完全孤立于其他人之外,倚着后墙,脸上一副“去你的,谁敢惹我”的表情。而且我很不情愿加入任何有关音乐的讨论。我平生第一次听到的音乐来自街头的流浪汉,他拉着手风琴,母亲告诉我那东西叫音乐。但慢慢地,同学们各自表演不同器乐的互动游戏
34岁那年,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这个消息对于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她来说,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  她曾经因此慌乱过,消沉过。迷茫过。可是,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因为,恐惧没有任何意义,她必须面对现实。经过积极治疗,她很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从事她的科学研究。而对于自己的病情,她把它藏到了心底,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丈夫。  1998年,她获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催化专业博士学位后,被分配到南昌大学理学
现代人动不动就喜欢鄙视别人,仿佛是很快意的事情。上学时,同学很简单的考试都考砸了,我们脱口而出:“我鄙视你。”工作的时候,新来的毕业生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我们给人家盖上一顶帽子:“我鄙视你,大学都干什么去了!”坐车的时候,看到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我们在心里狠狠鄙视他。就连朋友被恋人甩了,我们还要无情地说出那句话:“我鄙视你,竟然被他甩了!”  鄙视别人很容易。相比之下,现代人更不应该忘记鄙视一下自
央视教育频道的《职来职往》来了五位求职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红衣男生。他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着装、言谈都很得体。在自我介绍中,他列出一长串骄人的业绩:在大学期间就尝试做过各种小生意,大四毕业时收入已高达50万元……单从他的履历来看,这是一名有学历有能力的求职者,对各大用人单位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   应聘过程中,此人特地告诉大家,人脉很重要,于是,在校期间,他收集名片近三千张。他略带
真正的敌人是你浮躁的心   喜欢读书,更时常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颇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书信,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这既是诸葛亮
这段日子业绩沉闷,公司里少有笑语。老总体恤下情,夏至那天组织郊游。有人带了毽子,十几个人你一脚我一脚地争踢,毽子“嗖”一声踢飞那刻,笑声欢呼声一浪追一浪,直越过最高的杉树。  索性围成一个圈左右横传,没三两下便有人踢偏,所有人一拥而上,撞得人仰马翻,毽子却如失羽的鸟,“啪”地掉进草丛。接二连三,屡试屡败。  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错,挨个儿踢了一回。人人都能轻轻松松踢几十下,上百的高手也有,毽子与脚之间
新搬的小区不大,只有几幢小高层,每幢居民楼的拐角,放着一只垃圾桶,小区的清洁工,每天早晚各清理一次。因为清理得及时干净,垃圾桶竟然没有什么异味,从垃圾桶旁经过的时候,几乎闻不到垃圾堆所固有的怪味。  每次出门的时候,顺带着将家里的垃圾带下楼,往垃圾桶一扔,就完事了。那天,照例拎着垃圾袋下楼,走到垃圾桶边,掀起桶盖,将垃圾扔了进去。离开的时候,发现垃圾桶边的石块上,竟然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色塑料袋,
假日,我去参加一对新人的婚礼。等到新郎发言时,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他和母亲的故事。  他说,从记事起,他就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养活他,母亲拾过破烂,在建筑队做过苦力,用柔弱的肩膀供他读书,并使他有了今天的生活。母亲的苦与累,一直像根针,扎在他的心里,疼得让他时时不敢忘记。母亲虽然很苦很累,但在记忆中,母亲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回家一看到他,母亲所有的苦与累,都会烟消云散。他说,那些苦日子,虽然
约访萨顶顶颇费周折,获得第七届BBC 世界音乐大奖亚太区最佳歌手奖之后,她的日程表似乎总是满的。   这个被媒体称为“神秘音乐人”、成为BBC第一张中国面孔的26岁女孩,曾自嘲“除了自己的音乐和勇敢个性外一无所有”。今日的辉煌,其实都由昨日的迷惘、奋战里得来。    拐弯前行,  哪怕摔个大跤    第一次领略神奇,还是在幼儿园。那时,她还叫周鹏。  那一次,幼儿园组织演出“小白兔拔萝卜”,她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