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wh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書。在这一点上,毛姆说得好:“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赫尔博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复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作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方式,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那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9年第1期)
   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快是选择书的唯一标准。
   B.出于利益做的事情,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C.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D.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2.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其他文献
早上醒来,我发现世间的一切都陷入了无边寂静,城市被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一场罕见的超级台风“剑鱼”正在逼近。   家中门窗紧闭,我们把所有易碎物品都被搬移到了安全的角落里。但凡能储水的容器,盆子、瓶子、桶里面全都灌满了水。我和父母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静静等待着“剑鱼”,期待之中有着隐隐的不安!   终于,下午两点多,“剑鱼”准时赴约。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风近了,远方的树木在风中摇摆着,它们跳舞似的抖动
【编前的话】  恩平市旗风学校是典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父母来恩平务工,他们从小跟随父母颠沛流离,過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二是留守儿童,父母或外出谋生或出国,不得不由家中老人看管或寄养在亲戚家。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和不同的成长体验。读一读他们的文字,你或许能有特别的感受。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文采,但句句源于肺腑
她居然叫如花,王如花。别人唤她,如花,如花。乍听之下,以为定是个闭月羞花之貌的小女子。而事实上,她快五十岁了,人长得粗壮结实,脸上沟壑纵横。【批注1:开头吸引读者眼球,读罢题目和第一段,“居然”、“粗壮结实”、“沟壑纵横”等词语,让读者体会到人与名的落差,王如花的外貌特点就自然而然跃然纸上。】  最感染人的是她的笑,笑声朗朗,几里外可闻。我最初是因她的笑注意到她的,一群人中,她的笑,如金属相扣,丁
中国古代的官员,自古就有立“家训”的传统。明代王洪洲就在其《家训》中谆谆教导日:“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训蒙以给衣食,但书种不绝可矣。”在古代士大夫看来,读书比奢华的衣食更重要。  清代王晫在《今世说》记载,顺治年间的户部尚书梁清标教育子弟“家法醇谨”,要求子弟们即使是走路的姿势、进退的方式都必须符合礼仪,并且,严格规定,除了当时视为正统学问的理学著作和有关经世济民的书籍之外
【编者按】  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全民战疫,学校开学延迟。师生停课不停学,转移阵地,进入网络空间,步入“云”端,开始了对绝大部分师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在线教学。许多老师也许有些还说不清什么是在线教学,但已经勇敢地走进了直播间,开始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教学实验”。这是名副其实的“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了最初的忙乱,老师们摸出了什么门道呢?本期特选登一组总结与反思语文在线教学的文章,以引发大家对于疫
《儒林外史》首次纳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必读书目,对于这部体量大、难度高的古典长篇名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质量?笔者在此谈谈对《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  一、整体规划  大体来说,对整本书的阅读要把握如下几个问题:阅读的信度(真实发生)、阅读的效度(效果监控)、阅读的法度(方法路径)和阅读的深度(深层影响)。  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笔者制定了整体阅读和阅读教学的
樊锦诗,一个女人的名字,让人遐想到锦缎,诗歌,华丽纷披的美丽。四十余年过去,她的名字,却在大风沙里生长为一种精神。  四十余年前,樊锦诗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这个面庞秀气的上海姑娘,把父亲劝阻的信压在箱底,抛却繁华的都市生活,执意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  文艺片里的丝绸之路,总看见欢乐的西部人弹着冬不拉,唱着小调,漂亮的女子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不过是真实的谎言,西部人把生活的背景归纳成两个字:荒
答应我,一定不要只在旅行杂志的照片上,凝望泰姬陵。这座被泰戈尔称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的精美建筑,值得你历尽辗转奔波的旅途,穿越世俗的尘嚣和茫茫的人海,在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中轻轻踮起脚尖,深深浅浅地看她那么一眼。   建筑有性别吗?我相信一定是有的。要不然,为什么站在德里红堡面前,我会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站在泰姬陵的面前,却只想用细纱轻轻蘸取玫瑰水,缓缓地擦拭她。   泰姬陵的美,适合凝望。
统编本教材“活动·探究”单元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是用好教材、实现这一特别单元设计意图的关键。本文拟以笔者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八下”)演讲活动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优化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  笔者先从这两个问题去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①“活动·探究”单元,用“活动”去教什么? ②“活动·探究”单元,用“什么活动”去怎样教?按王荣生教授所言,“演讲是书面
秋风微凉的十月,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为了开幕式,我们国旗班又开始了久违的训练。  远远地,老欧,我们国旗班的老师,自操场的另一头慢悠悠地走来了。近了,便瞧见他颇为“慈祥”的脸庞。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角天然地微微向下弯,使他看起来时刻笑着似的,更添一份和蔼。他年纪已不小了,黑发中夹杂着些许白丝,一齐在风中耀武扬威着,不见老态,只见奕奕神采。  训练时,我最爱看老欧给我们示范走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