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思想”,还有“感觉”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要说说“羞涩感”。近来发生了几起与少女有關的案件,一是甘肃永靖县多名中学女生被当地黑老大性侵事件,二是上海女中学生“援交”案。高中女生许佩佩是随别人去歌厅包房,在门口她发现里面只有黑老大孔得红独自一人。一般来说,如果是心理发展健全、具有一定敏感的少女,这时应该不会贸然走进包房,与一个陌生成年男子相处。另一女生王丹,当孔得红要她“到我房子里喧(指聊天)一会儿”,她竟顺从地进了孔在宾馆包的房间(2011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两名女生,在陌生男子面前,如果有足够的羞涩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与之保持距离,就可能避免被侵害的后果。可惜,她们都没有做出拒绝的反应。
  另一群上海女中学生,则是主动丢弃了羞涩感,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没有羞涩感的阻拦,她们组成了“援交”团体,互相介绍“客人”,用身体换取零花钱(2011年11月6日《新民晚报》)。
  上述两个事件中的女生,是在事后,身体受到侵犯后,羞涩感才受到刺激,心理上才产生痛感。准确地说,她们不是没有羞涩感,而是羞涩感麻木了,沉睡了,没有及时发挥自我保护作用。
  羞涩感,一般是未成年人(甚至包括刚刚脱离婴儿期的幼童,特别是女童)特有的心理,他或她害怕、拒绝众人的注视,拒绝与异性(特别陌生异性)的近距离接触,以保护自己的心理(感情)空间。对少男少女来说,羞涩感还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心理动力。当少男少女在内心里偷偷爱慕一个异性时,很自然地会在对方面前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其实是自尊,会激励他或她完善自己,以使自己“配得上”对方,不敢、不愿轻易亵渎对方。因而,羞涩感还跟人的美感、道德感密不可分。
  当然,羞涩感过于强烈,也容易导致一个人过于保守、封闭。但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不是羞涩感过剩,而是严重不足。而且,教育者在这里有时也扮演了不恰当的角色。
  2007年9月,新学期伊始,各地一些学校按教育部的要求推广校园集体舞。其中《校园华尔兹》的结束动作是男女生互相敬礼,但是湖南省地质中学将其改为“男生扶女生腰”,其实就是成人华尔兹中的“搂腰”动作。这让男生女生很不好意思。女生自不必说,一位姓张的男生也说:“我实在不好意思搂她的腰。”因为学生不愿做“搂腰“动作,一位教师说,她每次教学生练舞时,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人哭笑不得的“思想工作”!
  这位教师说出了一个事实: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知人有“思想”,不知人还有各种“感觉”;我们不是把教育对象当做“人”来对待,而是作为“思想”的容器来对待,人性的因素太稀少,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缺乏尊重,缺乏认识和了解,自然就缺乏人性化的關注与爱护。
  其实,不需要湖南省地质中学那位教师再做“思想工作”了,现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已经把“思想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效果了。该校也有男生,对“搂腰”动作并不在意,说“不就是搂女生的腰吗?这有什么啊”——完全是见多识广的成年男子的心理与口吻。这种早熟,是各种有意无意的“思想工作”的结果,包括过于暴露的影视作品,也包括成年人毫不顾忌地在未成年人面前说各种“少儿不宜”的“段子”。
  “羞耻”,古人不会无缘无故造这么一个词出来的;“羞”和“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青少年的羞涩感,折射着成人世界的“耻感”水平。如果成人世界不太讲羞耻了,耻辱感下降了,那么,青少年的羞涩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他文献
2011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950万考生走向考场,有一个人走向了刑场——开车撞人后又杀害被撞人灭口的药家鑫,在这一天被执行死刑。
案例一:课堂上,一位年轻老师站在黑板前示范写字,整个脑袋遮住了老师板书的内容,在黑板正前方的学生根本无法看见老师在写什么,他们只有等老师写完后离开黑板时才能看清楚。  案例二:于永正老师半蹲着身子,伸长手臂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范写“庞”、“紧”等生字,并叮嘱道:这一撇不能太长,“紧”字的两点要靠拢些……学生看得很仔细,学得很认真。  案例一是我在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上见到的镜头,案例二是于永正老师在
不久前听薛法根老师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他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听写,一位学生把“蜻蜓”写成了“蜻蜒”。薛老师先让他仔细看看有没有写错,然后请他改正。这一回字是写对了,可笔顺又错了。薛老师不急不躁,又请这位同学重写一遍,并让全班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把这个字写一写。这一来一去,足足花了好几分钟。我和听课的老师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薛老师的课“真”!  目前有些公开课,虽说很“顺”,却不那么“真”。
摘要: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为满足人们增长的需求,计算机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也呈现多样化的势态。其中,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系统软件进行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因此,该文将主要从分层技术的概念、分层技术的特点以及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期望能为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开发中的合理应用提出有效的参考意见,促进
问问学校里的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大多是语文老师;不喜欢上的课,大多是语文课;不喜欢的学科,大多是语文。笔者曾做过调查,学生们的理由如下:  一、家庭作业老是抄词。没有变化,枯燥乏味。会默写了不必要再抄写。即使抄,也可变花样,让学生写写记住生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生词编一个小故事,由学生给生字出个字谜,让其他学生猜等。  二、作业多,老是要写。语文能力不是靠做作业做出来的。一些学校语文作业很多,如学案
今年早些时候,我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的《一株紫丁香》。于老师追求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风格,收获的是扎扎实实的课堂实效。他的课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没有故作姿态的“忽悠”,是那么真切、自然、民主、真诚地与孩子交流。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味。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于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自己背诵课文的环节。当于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要背诵课文时,我看到了同学们惊讶的表情,期待的目光,继而专注地听于老师一字不漏地
8月里的一天,去浙江美术馆看了“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文化界人士称之为“鲁迅大展”。在展厅里,忽然想到,应该有一些语文教师会来
教育,本来不应该与“恐惧”有什么联系,更准确地说,教育的天性是“反恐”的——给人的精神注入力量,帮助人抵御、克服社会生活中种种非人、异化人的因素,包括恐惧。但是,非常不幸,有
《南方日报》2011年4月14日报道,广东鹤山市鹤山一中高一学生男生小聪(化名),因遭老师嘲讽,三度寻死,最终跳楼重伤,身体多处粉碎性骨折,肺部出血。  记者了解到,当时鹤山一中让学生评议老师,小聪是数学课代表,负责收发对数学老师的8份评价表。“有些学生可能写得有些过激,小聪也对老师提了一些意见。”结果,一堂课后数学老师临走时说了一句英文,全班同学看着小聪哄堂大笑,小聪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同学告诉他
一个朋友,在家里是外公,外孙读高中,体育有几个项目的成绩不合格,担心影响高中毕业,经人介绍,去一体育学校,请一位老师指教。  朋友带外孙来到学校。老师打量一下孩子的身材,觉得他有点胖,就带他们来到田径场,让孩子跑一圈看看。孩子没有动,反过来用质问的口气对老师说:“你想消耗我的体力?”  老师愕然,对外公说了句“家里大概蛮宠的吧”,算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朋友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对孩子说:“怎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