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hi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感、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学习习惯。语感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文认为,可以运用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探究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感;培养策略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训练,那么,语感的培养,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更是语文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过程。朱作仁教授曾说过:“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感的培养。
  一、朗读指导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在朗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能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让学生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创设环境、代入角色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语感。
  如笔者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播放了关于蒙古人热情好客的小视频,老师配合视频内容,娓娓道出草原的美,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从而有了情感的体验。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学生是带着体验去读的,已不是只停留在读通顺句子的基础上了,而是带着对草原的向往而读。随后,笔者播放了轻柔的音乐,学生的情感就积累起来了,再次练读时,已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其次,朗读教学可以多一些自由灵动。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除了通过图片等已有的直观影像去感受周恩来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外,还可以对文章进行补白,通过资料《总理一天的时间表》,以及与当时总理正与病魔作战的情景进行碰撞,以此唤起孩子朗读的欲望。在读总理批阅公文以及招待作者的几颗花生米时,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敬佩,更有的同学满含泪光……这样,通过对文章的补白,可以唤起学生的不同感受,并带着感受深情朗读,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
  二、生活经验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相得益彰,更能引发学生敏感的语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学生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对于两个铁球同時着地的论调时,感觉比较迷惘,仅从书面上去理解“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段话时,是有点难度的。这时,就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进行理解,随手拿着一支粉笔,与一个粉刷进行实验,开始,很多同学都认为粉刷会最快着地,可是,当同学做起实验时,都惊讶了,惊呼着:“同时着地!”接着,笔者再出示:“10 1(<)10: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比10磅重的铁球(慢);10 1(>)10:把这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学生就很快理解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因此,生活经验是语感培养的最好引导者,学生通过在生活实践中理解,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培养语感。
  三、写作训练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写作也是培养语感的途径之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小练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文文字进行讲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深化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桂林的水的句子,利用排比、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同时,很快就运用已有的方法写出了天空的星星、公园的花、天上的云……通过小练笔,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此外,通过小练笔,还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如《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通过拓展阅读《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后,笔者适时添加了小练笔:“周总理离开我们37年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把心中想对总理诉说的千言万语凝成几句话写下来。”这样的小练笔,既升华感情,又以课本为窗口,用文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化抽象的文字为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形成语感。
  (二)坚持写日记
  日记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是记录生活的载体。坚持每周甚至每天写日记,生活的素材就慢慢积累起来,也就变成了写作的素材。我班有一个学生,她坚持写日记,每天不是记录一点小心情,就是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慢慢地,她对生活有了特定的感悟。每次写单元作文时,她的写作素材总能从日记中信手拈来,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培养了语感。
  (三)学会修改作文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要让学生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除了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外,修改作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同时,就是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修改作文,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可以完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时,可以提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中的资料袋教学,展示叶老先生修改后的作文,让学生感受叶老先生对文字运用的精准,从而培养学生对作文进行反复推敲、更改病句、换词等能力,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探究想象培养语感
  (一)咀嚼品味
  培养语感,应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甚至不断推敲,以求“语语悟其神”。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在讲到飞蛾求生的“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时,笔者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挣扎、极力、跃动”等词语。笔者再让学生细细地咀嚼品味,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呢?经过学生的不断推敲,不仅能明白表面的飞蛾求生的欲望强烈,更能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珍贵,更有学生发出感悟:“一只只有几天生命的小昆虫也能这么爱惜生命,生命是何其宝贵,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要爱惜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由此可见,咀嚼品味文章的词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解读文本,达到目标。
  (二)诱发想象
  语感牵涉到学习经验、情感经验等,包含着理解能力,与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是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
  如《桥》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洪水汹涌而至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让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诱发学生想象洪水咆哮的声音,想象人们奔跑的情景,想象你就在人群中,你慌乱的心情。一层一层深入地想象,不断挖掘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让学生体验了培养语感的重要过程。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它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生活实践的融入、写作训练、培养探究想象等方面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训练中深化并美化语感,并形成逐渐积累、内化。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培养阅读能力,将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大胆想象,在领悟文章主旨的同时,保证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文章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小学的语文教学材料丰富多彩,呈现多样化
摘 要:人格是后天形成的,且具有可塑性,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可能性。人格具有高低之分,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关键词:语文人格教育
【摘 要】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是积极地理解、接受书面信息的交际过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除了要遵循“读前”、“读中”、“读后”三步走的步骤,培养学生“精读”、“略读”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体验阅读的乐趣。“英语阅读教学三自主”的内涵是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评价、自主探究。这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平板电脑因其强大的功能,可以为“先学后教”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交流通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先学后教”的教学中,教师可参照以下教学环节:预习,了解内容,理清重难点;讨论,加强交流,发现疑点;点拨,明晰问题,答疑解惑;总结,强化知识,巩固练习。实践证明,上述教学环节的执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质疑情境,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礼村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Phonics教学法,也称为英语自然拼读教学法,来源于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适宜儿童的学习方法。在掌握了phonics技巧后,孩子的认词能力会大大提高,能够进行自由阅读。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英语后“学以致用”的表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低年级phonics与绘本故事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  
摘 要:背诵既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开展扎实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背诵——背文言实词、背经典美文,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论述了背诵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教师展示自身积累量、教学中迁移部分背诵指定内容、月考中阅读选段嵌入部分背诵指定内容、组建家长同盟军、精心搭建舞台、巧设背诵段位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关键词:背诵;学生;语文素养  笔者看过一篇题为《从港大到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雷锋小学,平顶山467000)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對教师的素质、能力、知识面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为了适应当前的教学,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与教学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呢?首先,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这是提高自身素养的关键。其次,教师需要系统学习数学理论,同时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教育信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后,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
【摘 要】辩课最重要的是辩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把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的教材背景分析、课堂教学、辩课实录(节选)与反思呈现给大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录;辩课;反思  教材背景分析  本课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展
【摘 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又能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果。在课改新形势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明确课堂练习的重要性,使练习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本文从练习内容设计、练习活动实施、练习活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有效性  优
摘 要: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今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针对当前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绿色课堂”,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它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旨在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倡导清新、健康、愉悦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绿色英语;英语课堂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我国著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