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内化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要通过创设情境、有效的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的研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感同身受,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刘友开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丝不动”的内涵,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挺直身子,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能动。一分钟、两分钟……许多同学开始还很好奇、很诧异,五分钟……十分钟……渐渐的,叫累的同学越来越多,十五分钟下来,能坚持纹丝不动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堂上刘老师让学生读课文“从天还没亮,到中午,到下午,到黄昏,甚至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就这样趴在地上,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想想邱少云,说说感受。此时,教师的讲解已成多余,学生谈得深刻,读得入情。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创设,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纹丝不动”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平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这样一个环节设计看似信手拈来,而实质上却是刘老师的匠心独具,精心设计,让课堂教學事半功倍,精彩纷呈。
  二、巧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宴子使楚》时引入《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
  师:这是我们早在二年级就学过的一篇寓言故事,今天重温,我想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该知道寓言所表达的含义。如果狼和小羊代表不同国家或者个人,“狼”指谁?
  生:楚王。
  师:小羊呢?
  生:晏子。
  生:是呀,小羊也像晏子一样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讲理啊。小羊也很有智慧。结果还是被吃掉了。这是为什么?无论小羊代表个人还是国家,被吃的原因就是没有和狼对抗的实力,所以这时的智慧一点用都没有。
  师:说得太好了,那晏子怎么就在这次外交上胜利了呢?快回过头来,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不论“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齐国是大国之一啊。结合《狼和小羊》,读了课文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如果说齐国的这次外交赢得了尊重,那也有国家的力量在后面支撑。绝不能说是晏子一个人的功劳。也就是说晏子这次胜利不仅仅是他的外交智慧,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齐国在支持着他。
  生:我明白了,国家获得尊重,不是靠一个人或一次外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窦桂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这一资源,通过羊虽然很智慧却仍被狼吃掉的原因分析,透射出晏子的胜利不仅因他有超人的外交智慧,还和他身后有个强大的齐国分不开。这样一个环节通过借用、对比,学生领悟的自然,领悟的深刻,课堂教学就这样在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三、精心研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时,指名让学生读“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这个学生刚读完,另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于老师,‘深情’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深情”显然不能理解为“满怀深厚的感情”。这个“情”很复杂,在学生没有读懂全文之前,即使老师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学生也不会懂,于是,于老师先是夸奖这个学生问题提得好,接着鼓励全班同学认真读课文,学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等课文学完了,我们看这样的一段对话:
  生1:陈赓感到不该轻信小红军的话,他看到小红军的袋子里是烧的发黑的牛膝骨,很后悔,感到对不起这位小红军。
  师:不错,这里的“情”有后悔之情。
  生1: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这种精神让陈赓很敬佩,有敬佩之情。
  生2:这里还有赞美的意思。
  师:(动情的小结)这里的“情”有后悔之情,有责备自己之情,有敬佩之情,有赞美之情,当然还有怀念之情,所有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体会出来的,很不错,为什么老师让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就是为了让你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听课老师鼓掌,发出赞叹声)
  这里我们看出,如果于老师在一开始就作解释,那阅读教学就会失色很多,学生对“深情”的理解也不会这样深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小组讨论”如同塞北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讨论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袖手旁观状态。针对此种状
自从学校开展“快乐课堂ABC——星卡激励”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笔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新学期开始,为上好第一节导言课,准备了不少道具以吸引学生,同时决定自第一节课开始,借助“星卡激励”,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方式,即根据班级的座次分成八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规范与课堂参与程度的评比,表现好的小组可获得一颗红星,一个阶段下来,根据红星的数量来对各组表现进行评价。  课前,向同学
摘 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佩服你、信任你,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因此,班主任要具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学校教育  一、把爱分给每一位学生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班主任的信任
一、问题的提出  1.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出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科教育应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出学习应该具有反思性,主张“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科学化。没有反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
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世界阐明了正确而又科学的和平发展道路和方向,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南北差距扩大,新
在充分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同时要不断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诚信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引
恒成立问题在高考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历年高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通过对几道典型例题的求解分析,帮助同学们掌握有关应用的方法。  类型一 转换主元法  例1:若不等式2x-1>m(x2-1)对满足(-2≤m≤2)的所有m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化为(x2-1)m-(2x-1)1,f(x)在[0,1]上是减函数,因此f(1)是最小值  m>1f(1)=2>0得m>1  综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组成,会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甲烷的组成元素,掌握甲烷的性质,了解乙醇和乙酸的性质。  3.通过对有机物的认识,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思想感情。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