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讨论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小组讨论”如同塞北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讨论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袖手旁观状态。针对此种状况,笔者认为,要使“小组讨论”产生“效益”必须从以下七点入手。
  一、深入了解,精心搭配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小组讨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在组建时,教师不宜仓促行事,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成绩等,然后再根据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一般说来以每组4至6人为宜。当然在做这件事时,教师既要按规则严格去做,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试想,如果所组建的小组不和睦,矛盾重重,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心思去“合作、探究”呢?所以,只有关心学生的感受,才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
  二、严格分工,明确职责
  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要使它高效地运转起来,就必须有合理的分工,使他们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以一个4人组成的小组为例:一般要设“组长”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让“情报员”进行资料或信息的搜集、整理,由“记录员”把重要内容保存下来,“发言员”则负责对外宣布观点或成果。当然,这些职位不能定死了,应当灵活地进行周期性的轮换。这样,既能给学生新鲜感,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明确指向,规范提问
  课堂45分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生命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决策水平的高低——也就是教师提问时水平的优劣。如果教师的问题肤浅或不切实际,就会无端地空耗学生宝贵的时间。如果教师不做深入、具体的引导、分析,而只是模糊、泛泛地提问,那么学生只会感到一头雾水,“小组讨论”只能是形同虚设。
  四、因势利导,借题发挥
  教育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有知、有欲、有求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感受。这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不会有两个思想完全相同的人。在这点意义上说,教师的备课不可能会完全周密和正确。因此,语文课堂是难免要发生碰撞的。有碰撞才会激起思维的浪花,才会进步。当然,关键还在于身处其境的教师如何处理这类碰撞。
  预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愚公移山这件事,在现在看来是件近乎愚蠢的事,为什么还要向他学习呢?教学中,笔者只是想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堂小结的内容用几句话带过,但是没有想到课堂上学生对于这个疑问有很多看法,看来这与备课有偏差,怎么办?笔者顺势提出建议:小组讨论愚公移山的利弊。各个小组纷纷展开讨论,因为事先对这个问题有看法,所以讨论进行得很激烈。最后,有一半的人认为愚公值得赞扬。另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愚公的做法不值得赞扬。在这样的碰撞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体验自然就深刻了。而这一切是在备课时所不曾预料到的,假如当时只是平淡地用一句话带过,可能在学生们的人生中就少了一份体验,也就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了。其实,这种碰撞就是语文教师送给小组最好的礼物。小组讨论会因碰撞而活跃,会因碰撞而精彩,会因碰撞而进步。教师要善于捕捉碰撞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善于留白,鼓励创新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把握一个度,有些问题要讲深讲透,而有些问题则只需点到为止,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上《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向学生介绍了“对比阅读”法。简单分析了文章的内容,然后要求小组自选篇目进行“对比阅读”(课内外均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组找《小石潭记》,有的组找《与朱元思书》,有的组找《醉翁亭记》,而且分工明确:他们从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其异同点。在这中间,我只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几乎每个小组都有一篇“研究成果”。我征求大家意见,进行筛选,挑出最好的几篇进行展示,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六、读演结合,调节气氛
  教学有时可以针对某些文章的特点适当转变教学形式,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曹刿论战》这样的文章时,完全可以将其改写成剧本,由小组去演。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是戏剧篇目,完全可由小组去演。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倦感,又能满足现代学生的表演欲,于快乐之中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七、阶段小结,及时反馈
  “小组讨论”既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就要周期性地对它进行测评,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更正。在小结和反馈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我反省:学生自评收获和不足。
  2.师生互动:寻找解决办法。
  3.目标测试:测试所学知识掌握效果。
  “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看似简单,实则繁复,是需要不断深入实践、探索的。
其他文献
黄耀红在《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一文中说,“对语文本真性的思考多为少数思想活跃者走下语文讲台后的一种诗意的构想和心灵的放逐”。如何能使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
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代理成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又引伸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的理论(股权结构理论).然而,股权结构问题,
小城镇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资金贫乏,为了广开财源,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必须大力改革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创
长期以来,基层央行在对国有独资等非区域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目标不清、思路不明的状况,导致了基层央行监管人员整天忙忙碌碌、叫苦连天,该管的未管好,不该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严重制约作用.它不但制约国民经济总量和国内总需求的持续增长,而且对产业结构调整起误导作用.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是政府主
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多且枯燥,许多教师为这部分的教学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笔者尝试着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经济与东部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金融支持的相对不足.通过在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三个层面建立"以中心城市为区域资金中心、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无数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调查显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一般来说,这个科目他的学习成绩就会比较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一、充分上好每
近几年,基础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有关机器人的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它具有创新实践性和高度的综合性。机器人教育教学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