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停頓得当。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3.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想法。
  4.领悟“要想对一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一定要请教行家里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现,接触新颖题材
  1.师生对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竹外桃花三两枝——”“水光潋滟晴方好——”……发现这些都是苏轼的诗句。
  2.出示苏轼画像并介绍:苏轼是一个大文学家,他不仅写过经典诗词、文赋,还写过题跋。
  3.观察“题跋”两个字中红色的部分(页、足),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点拨,相机出示“题跋”的概念: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
  4.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苏轼写的一则题跋,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的乐趣在于探索与发现,用师生对诗的方式引出苏轼这个大文学家,再结合字形,引出题跋,学生处处有发现,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诵读吟咏,吐纳珠玉之声
  1.出示无句读的题跋,生谈发现并尝试朗读,师了解学情。
  2 . 出示课文及自主学习要求。
  对照注音,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试着读一读,争取做到字音准确、停顿得当。
  3.学生自读后指生读,其他学生仔细听。
  4.其他学生围绕着“字音准确、停顿得当”进行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1)对“蜀、拊、搐”等本课生字和易错字“曝”正音。
  结合“曝”的意思(原指双手捧着谷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指导“曝”字的书写。
  (2)多音字正音。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中“数”字据义定音,读shǔ。
  (3)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常以自随。
  相机交流“有戴嵩《牛》一轴”这一短句的停顿:有/戴嵩《牛》一轴。
  讨论两个“轴”的意思(“有戴嵩《牛》一轴”中的“轴”表示“幅”;“锦囊玉轴”中的“轴”表示“画轴”),相机出示“锦囊”和“画轴”的图片。
  师小结:汉字多有魅力,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字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好好体会。
  出示画有停顿的语段并指导朗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5.出示整篇短文和斜线停顿,全班齐读。
  6.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对照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自己练说后指生说,其余学生认真听,看哪儿说的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交流中相机指导,明确易错字意,如“蜀—四川,奴—农民,然—对”等。
  【设计意图:正确朗读是深入学习的基础,评议围绕“字音准确、停顿得当”两方面展开,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曝、数”的字音。停顿方面关注易错短句“有/戴嵩《牛》一轴”。抓住一字多义的两个“轴”,带着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断句。随后点拨理解文意的方法,并在学生的交流中适当纠错,让学生弄懂文章内容的同时习得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三、揣摩文字,畅游想象之海
  1.通览全文,明确文章结构:前面写了故事,后面写了感受。
  2.猜测“常以自随”的场合。
  (1)什么样的场合,杜处士一定会把这幅《斗牛图》带在身边呢?
  学生简单交流后,教师结合处士的文人身份进行引导:杜处士是一个文人,文人雅士会进行集会,交流风雅之事,俗称“雅集”。(相机出示一幅幅古代文人“雅集”的图片)在雅集上,他们或吟诗作对,或饮酒品茶,或挥毫泼墨,或弹琴作画,还会交流自己的收藏品。
  (2)对,他会在雅集的时候带着这幅画。那杜处士会怎样和文友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从图画整体和斗牛的细节等多方面介绍,渲染斗牛的气势,想象画面的栩栩如生。)
  (3)引导学生读出杜处士对画的痴迷。
  3.想象牧童的表现。
  (1)牧童看见了这幅画,却认为画错了。牧童觉得错在哪儿?(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分别出示两幅尾巴在不同部位的斗牛图,学生辨别。
  (2)发现了这么大的错误,牧童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引导学生从针对画家和针对杜处士两个角度想)
  (3)指导朗读,联系“拊掌大笑”,加上合适的动作和笑声。
  (4)“此画斗牛也。”牧童说这句话,是不是想要告诉处士,这幅图画的是斗牛?那他想表达的是什么呢?(牧童是在对这幅画表示质疑,这画的是斗牛吗?)
  所以,虽然是句号,但实际上是在表达疑问。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4.琢磨处士的想法。
  听了牧童的话,处士会怎么想?相机出示:笑而然之。
  5.牧童是拊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这两个笑能不能交换?(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当时的情形来交流)
  同一个笑字刻画了两个不同的人物,苏轼用词非常传神。
  【设计意图:结合本单元的导语“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就“常以自随、拊掌大笑、笑而然之”进行想象。当学生对常以自随的场合想象出现偏差时,结合处士的文人身份进行引导;就牧童的想法展开想象时,鼓励学生联系牧童的动作、表情、语气绘声绘色地进行朗读;再引导学生对“拊掌大笑、笑而然之”进行比较,读出牧童的活泼,处士的沉稳。伴随着想象,故事在学生的脑海中越来越生动,朗读也越来越有韵味。】
  四、明理留疑,激发探究欲望
  1.杜处士和牧童生活在同样一个地方,看到的牛也一样,而且这幅《斗牛图》他常以自随都没发现牧童所说的问题,牧童却一眼发现了。这是为什么呢?
  2.要想对一个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一定要问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苏轼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并齐读(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问行家里手,这是不可更改的道理呀。不仅耕种、织布如此,其他事情也是一样。你能仿照着填一填吗?
  耕当问_____,织当问_____,做饭当问_____,_____当问_____,_____当问_____……
  3.这是苏轼听完故事后发出的感慨,你们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呢?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真实的情况;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4.故事中,牧童认为戴嵩画错了,实际上戴嵩是个什么样的画家呢?出示:
  戴嵩是唐代大画家,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其观察之精微。
  引导学生质疑(戴嵩是以画牛闻名的著名画家,他的观察如此精微,连唇鼻相连的倒影都注意到了,怎么会把牛尾画错了呢?)
  5.是呀,戴嵩真的画错了吗?大家再看,现存的这幅《斗牛图》上其实有两幅题跋,但不是苏轼的题跋,而是清代乾隆皇帝的题跋。为什么先后写了两次题跋,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去探寻这其中的故事。到那时,你一定会得到新的启发。
  【设计意图:出示戴嵩的人物简介,让学生自己发现破绽,并敢于挑战权威:“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牧童说的对不对呢?”“苏轼这个大文学家有没有看过斗牛呢?”“戴嵩真画错了吗?”对于学生们的疑窦丛生,教师却不急着给答案,而是又抛出乾隆的两幅题跋,吊起学生更大的胃口,顺利引发他们课后探究的欲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对于古诗而言,其写作年代和我们相距较远,不管是生活环境、思维特点,还是作者的语言习惯或者语言表达,都和当下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天生爱玩,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古诗的悠远意境和内涵,所以,古诗教学始终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随堂练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借助插图,引导想象练笔  在教材中,很多古诗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什么?是汉语。汉语是极富音韵的美的语言,汉语的音韵之美首先就表现在汉语拼音上。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的基础。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就是抽象的符号,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采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拼音学习的潜能,通过情境图、玩游戏、读儿歌
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高度自主感知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对于低年级而言,在运用这个思路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当然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贯串拼音、阅读、语文园地等识字板块网络,给学生营造出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但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习得,轻运用;重发生,轻素养”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编入了许多故事类课文,精彩有趣的对话使课文变得生动活泼。为了体现各个角色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作者在描述对话时还用上了很多提示语,形象地揭示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话提示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对话提示语的用法是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认识对话提示语的类型  对话一般由提示语和引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片面化、孤立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课标的要求也有所违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字理识字法  汉字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汉字结构的研究——“六书”理论。如果从字理的角度来开展识字教学,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生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对此,教师可以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立足文本又依据学生认知的“文本解读”。下面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我谈谈精准解读对教学带来的精彩。  环节一,导入出新,引出账单  师:五代时期,出现了我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壳,它象征着吉祥、富贵,便于携带。聪明的古人造字时就用“贝”字作偏旁,表示与钱有关的物品(板书:账),这个“账”字与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习作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美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当充满亲土气息的乡情美食与学生的习作相遇,就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和精彩。  一、亲土美食习作课程的研究背景  亲土美食,它的食材主要来自于家乡的田间地头,经过当地百姓的巧手
群文阅读是指以教材中的文本为支点,拓展补充与教材文本相关的类型文本,并紧扣能够统领所有问题的议题,借助精读、粗读或比读等方式,进行感悟分享、探寻发现的一种教学策略。群文阅读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四种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关联思维,在群文阅读中相机整合  在文化世界中,文本数量可谓浩如烟海。任何一篇文本都不会单独存在,它会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群文阅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作为首位目标,需要与“发展思维能力”进行有机融通,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激活思维,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词语是语言中最细微的意义单元,就像是整栋高楼大厦中的一块块砖瓦一样。语文教学需要从基础入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