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读,巧妙处理教学环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立足文本又依据学生认知的“文本解读”。下面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我谈谈精准解读对教学带来的精彩。
  环节一,导入出新,引出账单
  师:五代时期,出现了我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壳,它象征着吉祥、富贵,便于携带。聪明的古人造字时就用“贝”字作偏旁,表示与钱有关的物品(板书:账),这个“账”字与什么有关?
  生:钱。
  师:哪位同学能用“账”字组个词?
  生:账单。
  师:账单是什么呢?
  生:记账的单子。
  师:这些账单是否与你们了解到的一样呢?(出示消费后的账单)只要有消费、有支出,就一定会产生账单。一对母子之间竟然出现了两张截然不同的账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妈妈的账单》。
  该教学环节中,引出课题的方式颇为新颖。“账”字的学习紧扣贝字旁,渗透了中国优秀的汉字文化,以出示不同场合消费的实物账单,引导学生把“账单”与“生活”有机结合,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
  环节二,扣核心词汇,了解大意
  首先,学生带着主问题“这对母子之间出现了两张截然不同的账单,这是为什么呢?”自读课文,并以多种方式理解以下词语:
  芬尼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然后,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中:
  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 )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 )地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也看到了妈妈列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 ),把索取来的报酬( )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精心选取的这些词,是文中的核心词,也是值得积累的好词。这段话要求选填词语,一方面为训练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提供语言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对比账单,体会母爱无价
  多媒體出示两份账单,学生读、议主要问题——“为什么妈妈的账单每一项都是0芬尼?”学生分别从“母爱不求回报”“母爱无私”“母爱无价,不能用金钱衡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教学到这里,教师让学生再次朗读妈妈的这份账单,思考:“哪句话打动了你,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纷纷表示从这份特别的账单里读出了妈妈的开心、辛苦、焦急和慈爱,他们从这份薄薄的账单里体会到了沉甸甸的母爱。这一教学策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了一座桥,让母爱变得有血有肉。
  环节四,指向语用,获取言语智慧
  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思考要通过表达来丰厚和完善。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了“语用”。在学生充分理解妈妈给小彼得开的账单后,教师结合学情,提供练笔机会:“这份爱让彼得想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假如你是小彼得,请选两条写一写。” 学生结合自身阅读感悟和实际体验,写出了“在操场跌倒受伤、自己懒惰、过生日、发烧、犯错时……”一幕幕饱含母爱的场景。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互屏”,将学生的写话投放在电子白板上,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以上四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做到了在重点处千锤万凿,在读中理解、思辨、积累、表达,故生命的拔节清晰可见。
  (作者单位:湖北巴东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能的实践运用上,为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奠定基础。人教版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的训练,那么,略读课文应该如何教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静思默想,批注导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
统编本教材倡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家长的指导提供了准确的发力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正确的实施方式,进而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一、基于学生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在阅读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由学生确定,这样他们才能够始终保持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了上百篇的课文,但语文素养却鲜有提升。学生认识了字、词,学会了造句,却不会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教材中一篇篇的课文到底该怎样教?教哪些内容?教到怎样的程度?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当突破教材束缚,进行整合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单元整合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了学习课文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讲究阅读策略,为的是给学生“学会阅读”而搭建脚手架。在具体篇章的教学中,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所学在课外显现实效,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螺旋式的提升。  一、从“单篇阅读”的教学中走出来  统编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文学样式,这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实施阅读策
对于古诗而言,其写作年代和我们相距较远,不管是生活环境、思维特点,还是作者的语言习惯或者语言表达,都和当下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天生爱玩,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古诗的悠远意境和内涵,所以,古诗教学始终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随堂练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借助插图,引导想象练笔  在教材中,很多古诗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什么?是汉语。汉语是极富音韵的美的语言,汉语的音韵之美首先就表现在汉语拼音上。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的基础。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就是抽象的符号,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采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拼音学习的潜能,通过情境图、玩游戏、读儿歌
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高度自主感知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对于低年级而言,在运用这个思路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当然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贯串拼音、阅读、语文园地等识字板块网络,给学生营造出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但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习得,轻运用;重发生,轻素养”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编入了许多故事类课文,精彩有趣的对话使课文变得生动活泼。为了体现各个角色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作者在描述对话时还用上了很多提示语,形象地揭示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话提示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对话提示语的用法是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认识对话提示语的类型  对话一般由提示语和引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片面化、孤立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课标的要求也有所违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字理识字法  汉字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汉字结构的研究——“六书”理论。如果从字理的角度来开展识字教学,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生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对此,教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