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鹰》创新教案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ang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
  2、突出重点,理解“战士”打鹰给作者心灵带来的震颤;
  3、品味语言,领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重点赏析“战士”打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战士”打鹰是非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主要内容包括:老鹰带小鹰在蓝天搏击的画面;偷猎者捕猎藏羚羊的画面;市场上公开销售野生动物的火爆画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由“鹰击长空”的画面切入课文,板书课题。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掌握的鹰知识和信息。
  二、制定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单元提示”、本文前的“自读提示”和本文后的“练习”,讨论后确定一般目标和重点目标。课堂重点处理“重点目标”(上文的三点)(“品味语言”的目标可以放在其它两个目标中去灵活实施)。
  三、施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扫清阅读理解的字词障碍。(自主解决)
  2、速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在“鹰”前加上“心中的”修饰语?如果加其它的修饰语,与“心中的”比较,效果如何?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文所写“鹰”,是寄托了作者情感的记忆中的鹰,是融进了作者心中感受的、心之向往与敬佩的鹰。学生的回答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避免空洞。)
  3、用自己的话概括心中的鹰的形象。
  (1)答题形式:先概括“形象”,再用具体内容佐证。
  (2)集中概括。
  (“心中的鹰”的形象是:矫健、自由、优美、悲壮、给人以鼓舞和信心等)
  四、施标:重点赏析“战士”打鹰的内容
  1、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情感。
  2、分组学习。能无疑生疑,生疑后能合作释疑,解决不了的可以存疑。
  3、汇报学习情况和成果。
  (1)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提出存在的疑问。
  4、老师抓住核心问题,进行引导突破。
  (学生讨论后,可能提出以下的问题:
  (1)小战士打下鹰后,为什么神情十分“痛苦”,眼光“迷乱”?
  (2)怎么理解贺老头骂人?
  (3)“我”为什么要去摸一下被打死的鹰?
  (4)怎么理解“我心里发出响声,小小的、晶莹的瓶子就这样碎开了。”?
  (5)为什么说“从那以后,我心中的鹰都被击中了。它们纷纷坠入雪浪腾空的瀑布,一去不复返。”?
  教师可以抓住第(5)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幼时我对鹰的感情”、“打鹰者的身份是令人敬佩的解放军战士”、“鹰预知生死的本领”等角度去理解。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其它问题就容易了。)
  5、虚拟情节,深化课文:假如你是“小战士”,处在课文所说的特定环境中,你会怎样做?(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肯定引起学生的争论。言之有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1、鹰的被猎杀,不是最后的悲哀,“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仍然在不断地制造着悲哀,请看“偷猎藏羚羊”和“市场上贩卖野生动物”的画面。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以“我心中的——(某种动物)”为题,写一个片段。
  
  单位:江苏武进市星辰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短剧表演是一种灵活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有着非常大的融入到小学英语课程中的实施空间.基于语言应用的情境短剧通常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整体氛围中.
期刊
现如今,各类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过去传媒业所占据的主导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因此,电视新闻只有将电视媒体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彰显现场报道当中那些特色之处
小文师兄已经离开我们了,但在我的心里却迟迟不愿接受这一事实。近来,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过去20多年来我们交往的点点滴滴。
期刊
采访是作为记者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是记者在工作中采用的有效手段。记者在采访中,怎么样把提问上升到艺术阶层来,对于记者采访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决定着采访是否能成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从历史中学习生活智慧,体会正义和智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3.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教学难点
英语是一门沟通交流的工具,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并学会流利地表达.小学生渴望别人注意自己,但又怕回答错误而引起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因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加之随着教学
期刊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鬼屋》的结构似乎框架松散,而结尾处的告白“心灵之光”将其有力地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意义显著的“心灵之光”是叙述者在一段精神旅程后顿悟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这对于我们的语言教学,是再适用不过的.语言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语言实践,而生活则是其实践的第一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
期刊
采访体现着记者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如何让采访更趋于专业化,是每个记者应该积极思考和钻研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明确角色定位、分析采访对象营造采访场、明确采
夜已深,终于找到一段时间,剥离纷繁复杂的种种事情,说出部分往事,仅为追忆恩师的音容笑貌,梳理如麻的心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