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敢爱就来”的故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gofly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承认,这是一篇完全失控的文章,虽然写它的初衷确实很严肃,但后来我发现,如果故事情节不一一展开,总觉得是欠缺点什么,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啰啰嗦嗦的样子……而且我也终于意识到,凡是自己重复多遍心甘情愿当回头观者的电影,大抵都不是什么可以在影史上留名的经典作品(也许“教父”系列是个例外)。过去一直对一个碟店老板的话耿耿于怀,此人虽然承认自己作为“业中人士”一部欧洲片都没看过,但却很大方的对我说:“你对电影的品味真的很难提升”。人多少是有点虚荣心的,于是直到最近这半年,我才终于可以坦诚地认识到自己的品味真的非常烂俗,所以干脆不再勉强自己,任由许多自己实在不感冒的“经典”于压箱底的尴尬位置中享受百年孤独……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虽然走的也是风格清新、欧洲格调十足、爱情题材的大套路,却大概也不能算得流俗一类。片子的英语译名叫做“Love me if you dare”,直译的话,大约可以翻译成“敢爱就来”,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看过三遍的一部片子,直到今天才决定写点什么东西出来,禁不住的要讲这个“敢爱就来”的故事,可见也是一直未曾割舍的某一份心情。讲得主观一点,从我看到它的这款海报的一瞬间,就明确了这种感觉:也许只是一个红尘人世中的普通故事,但却也有着法国人独特的浪漫疯狂,声色无边,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只能说,是种类似于梦幻的天外心情。
  “苏菲”是我喜欢的法国女孩的名字,总觉得叫苏菲的女子个个灵秀俏丽,个性彰然,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小缺点、小毛病,但却不由人不爱。但这个苏菲却是个来自波兰的“灰姑娘”,小时候有着不整齐的暴牙齿,和作为一个女孩乖张顽劣的性格:在课堂的拼词游戏中肆无忌惮地说“荤字眼”,以把淑女老师弄哭为己任;在婚礼上为了一个赌注,不惜搅到天昏地暗,即使新娘就是自己的姐姐。
  而她的同谋,不仅是她最好的朋友,她儿时的玩伴,更是她赌注的对手,她的两小无猜。也许小苏菲并没有想到,当两人拿着斑斓的糖果罐,下了第一个“敢不敢”游戏的战书时,正是这个叫于连的男孩,竟会以这样的方式与她纠缠一生,最终胜负难辨。
  “于连”在法国想必也是个寻常人家、阡陌巷里常见的男孩的名字,而这个于连却有着和其他同龄人不同的痛楚经历:妈妈被癌症慢慢吞噬掉的健康和生命,每一个细节他都亲眼目睹。这样生硬的剥离失去和儿童天性中挥发不尽的调皮天性交织在一起,在不苟言笑的严父的教诲下,显得如此无法调和。于连的爸爸不喜欢苏菲,因为每次当他焦头烂额、气急败坏地从校长办公室里把儿子拽出来时,总有一个小女孩倔强的眼神盯得他很不自在,家长的权威似乎受到严重冲击,而这双眼睛,是属于苏菲的。
  于连的妈妈安葬的那天,这个每日无忧无虑的男孩儿沮丧失神得令人不安,惟当苏菲突然现身,手握着一束小花,不合时宜地站在高处哼唱着“玫瑰人生”时,在成年人们诧异的神色中,小于连才露出以往阳光般的微笑。于连的爸爸无奈下只好邀请苏菲来家小住,只是,这样分睡床铺两头的习惯,居然不知不觉间就持续了十年。
  我想关于这个“两小无猜”的故事,渲染部分已经足够充实。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市面买到的版本很不尽人意,中文翻译勉强含糊,上句不接下句,我对法语又基本一窍不通,但两人少年时荒诞不经的赌注仍使我感慨。记得一个朋友感叹过:“法国女人什么干不出来?”不知字面意思是褒是贬。苏菲是个不肯认赌服输的女孩,而从小就擅长恶作剧的于连也深知游戏规则:当一个人拿着糖果罐问“敢不敢”的时候,另一个人必须把这象征赌注的罐子接过来,说“敢”,方算取胜。于是,在苏菲进行数学考试的当天,她落落大方旁若无人地把内衣套在外面,引来惊鸿无数;于连则等在考场外实践他答应苏菲的另一个承诺,向漂亮女生套磁,耽搁她的考试,骗下她的耳环……
  就在这些荒唐颠覆的赌注中,一种逐渐软化的情绪慢慢铺陈弥漫开来:他们敢去做任何一个游戏,惟独躲闪害怕承认的却是十年来积攒下的感情,以及彼此爱慕的事实。我猜爱情该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玩弄的情绪之一,苏菲也在怀疑他们的拥抱和亲吻是否只是于连心中又一个“敢不敢”的游戏,那个画着缤纷图案、旋转木马、童年时无边美丽幻想的糖果罐,居然成了他们彼此关系破裂的契机。
  让一个骄傲的人去表白什么或乞求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苏菲还是做到了,当她穿着艳丽的花裙子在图书馆找到于连,于连的表现却冷淡而且讥诮。我一直觉得于连是个很笨的人,他迟疑的看着苏菲上了一辆远去的公车,要等到迟钝犹豫间汽车启动,才会像所有俗套爱情片中的场景一样,徒劳地追在后面,然而苏菲听不到他的声音,她失落的侧面轮廓投影在玻璃上,窗外的于连像演哑剧一样的喊:“苏菲,下来,我爱你。”但车还是开走了,于连停下了脚步。
  这一次的约定,是4年不见。
  我一直不太喜欢艺术作品中皆大欢喜的结局,人们也总说:“悲剧是把有意义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无意义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这样“敢不敢”的赌注到底有没有意义?或者曾经的两小无猜到底被谁毁灭?因何撕裂?第二次回顾这部电影时,我居然莫名其妙地一路悲情,从开头难过到结尾,觉得这两人这么多年的靠近、闪躲、悲欢离合,都是命运、爱情、人的个性与时间联手炮制的一出恶作剧,它们之间:不断作怪,互不领情。就像男女主人公不肯开诚布公的内心感受,不能明确就无法拥有,哪怕躺在陌生人的床上,哪怕怀里拥抱的分明就不:是熟悉的气息。
  4年后某个日光温和的下午,于连出现在苏菲工作的咖啡馆,用他并不怎么高明,但苏菲却很受用的小情调邀请她共进晚餐,4年前的绝决和盛怒似乎都已随时间的流逝淹没遗忘在虚空中。
  推杯换盏间,于连突然捧出一个小盒,两枚钻戒熠熠发光:“你愿意吗?”
  苏菲的眼睛异常明亮,她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呼吸:“是的,我愿意。”
  于连起身微笑,在众人的掌声和注视下,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她说她愿意,她愿意!谢谢你苏菲,答应做我的证婚人。”
  然后时间在苏菲的意识里就瞬间停滞了,她看着于连从临桌领过来一个女孩——他的未婚妻,穿着4年前和苏菲一模一样的那条连衣裙。
  被戏弄是很糟糕的感觉,何况主谋还是她的“两小无猜”,于连小声说:“你说我不敢伤害你的心,我的回答是——我敢。”
  我相信这一次苏菲眼神里的疼痛是深重而且真实的。那好,既然你睚眦必报,我也奉陪到底。在于连的婚礼上,穿着红色礼服的苏菲光芒甚至压过了新娘,就在结婚誓言最重要的那一句:“我愿意”即将出口的一刻,于连感到什么东西滚到了自己脚边,是挑战书,是于连爸爸眼里阴魂不散的那个糖果罐。
  “他们不能结婚,因为他已经和我订婚了。”   神父和在场的所有宾客无不哗然,婚礼还是被毁了,但苏菲并不是胜利者。当火车在身边呼啸而过时,苏菲知道,当她被蒙上眼睛站在铁轨中间,如果不是自己机警的跳开,于连可以目睹她丧身于车轮之下。在另一个赌注进行之前,他们最后讲了三句话。
  于连说:“你下地狱吧。”
  苏菲回答:“可以,但你要和我一起。”
  不欢而散之前,苏菲说:“那10年不见吧,你敢不敢?”然后转身离开。
  而10年真的就这么过去了。
  于连还是和婚礼上哭泣的新娘过上了平静的家庭生活;陪孩子嬉戏,工作,和父亲的冷战与和解,一切都如无风的湖面一样沉寂,只有于连自己知道他心里原来一直还渴望刺激和叛逆,就像很小的时候他告诉苏菲自己长大后想做一个暴君。他是想念苏菲的,独自中的于连坦言自己在母亲墓前独处等待了四百多个小时,就是想再听一遍辽远时空中的那首“玫瑰人生”;当看到和苏菲相似的背影,他都会情不自禁的叫出苏菲的名字,然后眼泪就会不受控制地淌了满脸。
  10年来苏菲消失在于连的生活中,但她任性乖张的性格却没有因为那些特殊的记忆而更改稍许,她嫁的人成为了全国赫赫有名的足球运动员,那是于连在路边广告或电视上看到就会皱眉的一张神采飞扬的脸。
  最终间隔10年,那个“敢不敢”的游戏还是由苏菲启动:她在于连结婚十周年的当天给他信息,当于连不顾娇妻爱子执意出门并出现在苏菲狼藉一片的豪宅时,他发现苏菲真的没有变,“我刚刚报警,说家里有不明身份者闯入,你敢不敢在警察到来时再逃跑?”他笑着接受挑战,飞车驰上高速公路,耳边眼角全是喧嚣的警笛和刺眼的警灯,让“明明时速可以200码,却永远只能开60码”的生活见鬼去吧。
  “该死的苏菲,游戏又重新开始了,纯粹的天真像火山爆发一般幸福,这好过一切,好过英雄,好过麻醉剂,好过狂欢,好过泰国海滩,好过花生仁和香蕉奶昔,好过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好过玛丽莲·梦露的电影,好过辛迪·克劳馥的美人痣,好过杰里·亨德里克斯的音乐,好过阿姆斯特朗月球上的第一步,好过圣诞老人和比尔·盖茨的财富,好过拉扎尔的复活,好过帕梅拉·安得森的嘴唇,好过最让人陶醉的晚会,好过所有让你沉醉的美酒,好过绿草地上冶艳的小花,好过山林中流水的声音,好过凡·高的向日葵,好过天上最白的云朵,好过在云间飞行,好过雨水,好过阳光,好过空气,好过自由,好过生命……”
  是啊,这个从小想当暴君的男孩最后还是被那个从小想做水果布丁的女孩点中了激情和爱的穴位。因车祸被送进医院的于连一直抑止不住的笑,当然他也不会放过可以捉弄苏菲的机会,并且,这个小把戏终于使他们重新相拥。还是雨中拥抱的俗套场面,然而这个拥抱意义却与众不同。
  我很喜欢影片的结局设计,浪漫的法国人给了观众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心理的自由选择。在于连设计的楼群的施工现场,在水泥浇灌机轰鸣的声音中,情节有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走向,其一,他们终于用一个疯狂惨烈的结局实践了一生最后一个赌注——永远不要再分开。地基深处,水泥中央,两个拥吻的身形澄澈但很坚定,如同凝结灌注在时空中的永恒,惟一斑斓的色彩仍是糖果罐上的旋转木马;其二,养老院里两位已近古稀的老人,却有着和年龄不相仿的顽皮,他们做着和童年时一样的游戏,看着管理员哭笑不得的脸,狡黠对视,阳光下树影间,“玫瑰人生”的旋律里,没有了一切的爱恨纠缠,糖果罐依然缤纷玄彩。没有人知道,在这样风情云淡的好天气里,他们在回忆一个怎样离奇的“敢爱就来”的故事?
其他文献
编译/王惠云    我们可以想像,正在专心作画的雷诺阿一眼瞥见这个女孩,女孩悠闲地坐在画室的一角,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女孩的脸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多么美妙的画面!雷诺阿马上取出一张新的画布,趁女孩没发现,立刻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女孩的脸很吸光,对雷诺阿来说这就是创作的源泉。  这是一副令人叫绝的作品。书反射出的光线,将女孩面部的阴影处映得柔和、剔透。雷诺阿看到的是新鲜而微妙的丰富色彩,女孩额头的
在我去世的时候,亲爱的,  不要为我唱悲哀的歌,  也不要在我的头边栽种扁柏或玫瑰,  让我的墓上一片青绿,  只有雨滴和露珠闪烁着光辉:  如果你记得,那就记着我,  如果你忘了,那就忘却我。    我不再为阴天而愁闷,  也不再因见到雨点而伤心;  我不再听到夜莺的歌唱,  它唱着,唱着,  似乎有说不尽的悲伤:  我只是长眠在黄昏里,  永不再醒。  或许我记起一些什么,  或许已忘记得一干
如果要在非洲众多的动物中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动物,选择的标准一定是五花八门的,而选中的动物多半是那些被认为最危险的哺乳动物类群,如狮子、鬣狗之类。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很给力的竞争者。这种动物压根就不是哺乳动物,之所以被选中,除了其相貌让人过目不忘——大得出奇的嘴和丑陋的相貌让它们看上去有点像史前动物,还因为人们难以锁定它们的位置,就算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它们,恐怕绞尽脑汁也难以接近它们。这种动物就是
公元79年的一个暖阳下午,罗马政治家、作家老普林尼目睹维苏威火山爆发。当周围的人逃离时(这次爆发及其后续事件致死1.6万人),老普林尼组织了一个舰队驶往现场救人。次日,老普林尼去世,很可能是在斯塔比伊镇的海岸上死于窒息或心衰。正是在该镇,他在自己倒下后下令手下离开他去救人(这支救援队最终拯救了大约2000人)。他去世后第二天,他的遗骸在火山浮石下面被找到。虽然这具遗骸后来去哪儿了未知,但最近一系列
这道谜题是:行刑者下令100个男性囚犯按照身高从高到矮的顺序排成一列(高个子在最前面),并且把一顶红色或蓝色的帽子戴到每个囚犯头上。每个囚犯都能看见自己前面所有囚犯戴的帽子,但看不见自己的帽子或自己后面的囚犯所戴的帽子。行刑者从最后(最矮)那个囚犯开始提问:你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只有答对了,囚犯才能活下来。如果答错,囚犯就会被“安静地处死”。也就是说,其他囚犯能听见这个囚犯说的话,但不可能知道他的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写的是南北战争以前的故事,但成书于1884年,已是内战后。此时美国的黑人依然没有得到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被社会认可。就像罗德·霍顿在《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最高法院已经对黑人总是做出决定,联邦和各州也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但是过去所有根深蒂固的荒诞传说和偏见,仍然继续阻碍人们平等地对待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这部小说的出版
当加拿大育空地区的气温骤降时,灰熊们就会到当地熊洞山的一条有名的捕鱼支流去抓鲑鱼。这个偏远的荒野地区,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北部与阿拉斯加接壤的尼克领土公园内,这里也被称为“鱼产卵的地方”。  来这里产卵的鲑鱼有三种:夏天来这里的是奇努克鲑,也叫大鳞大马哈鱼:接踵而至的是长尾鲑,也叫马苏大马哈鱼;最后抵达的是银大马哈鱼,它们要到入冬才来,因为它们产卵的时间是每年的12月份。  冬天来到这里的鲑鱼,主要
两位年过不惑的女人在某个场合偶然相遇,此前她们已有多年未见。两个女人恰好都是我的熟人。事后甲遇到我说:没想到,乙竟然这么老了。  奇怪的是,乙遇到我同样惊呼:甲怎么了,她怎么老得那么快?  依我看,甲不算老。甲向来注意保养,定期上美容院,寻找各种减肥良方,故一直保持脸皮白嫩,腰身正常,与她18岁的女儿上街,人家都当她是姐姐。  依我看,乙更不能说老。乙一直单身,走南闯北,敢于冒险,思想敏捷,兴趣广
区分动物和植物通常并不难,但有一种生物模糊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界限,它就是蝘蜓中缢虫。当它与藻类接触时,其细胞膜将藻类包裹起来形成一个食物泡,食物泡与细胞膜相连且在其内部消化被包裹的食物。通常,酶进入食物泡内消化分解食物为机体供能,但藻类在食物泡内不会被消化,而是会继续存活。就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成能量,藻类将有机体分解,为蝘蜓中缢虫供能。这两者既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也是合作伙伴,但这种介于
虽然马格里特变换着画作的名字和布景,但却在大约40年的创作生涯中一次次重复着马背上的骑师这一主题。他首次创作这一主题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充满幻想的探索阶段。马格里特摸索出一种有别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及一些抽象派画家的表现手法。画家试图给我们身边看似平淡、呆板的普通事物注入一种非同寻常的表现力。他并不是把事物照本来面目描绘出来,而是挖掘它们奇特的方面呈现出来,达到一种特殊的表现效果。  这幅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