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低年级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形成语感?
  一、培养语感要从低年级抓起
  怎样让低年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通过实践,我觉得“扶读”(或叫同步跟读)是有效方法之一。什么叫“扶读”?顾名思义“扶读”就是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正确,带着学生同步读。它有别于范读是让学生同步跟读,优点是更具示范性,学生模彷更及时。老师扶读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首先,自己要认真朗读教材,悟出其文的韵味。其次,要备学生,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哪个字会读错,长句子在哪儿停顿等。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朗读时,才能有的放矢。
  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阅读习惯开始“扶”,要求学生朗读时身子坐端正,双手捧书,两眼看书,全神贯注,做到“心眼口,信皆要”。只有这样,“扶读”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二、培养语感应从多方面引导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迁移,生成语感
  低年级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大多数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上来。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课文的第一句是“下雪啦,下雪啦!”要读出作者那种喜悦兴奋的心情,应该是第一个“下雪啦”声音略微轻,第二个声音略高。朗读之前,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漫天大雪吗?”学生抢答“喜欢”。“当你第一个看到雪花飘时,你会怎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一定高兴的喊妈妈看。”“我会喊奶奶看。”“我会喊小伙伴看。”……“那你会怎么喊?”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快来看!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你们快来看啦!”同学们这些模拟喊话正达到了这句话先低后高的朗读要求。这时候,我让学生读文中的句子,已经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读得有感情,语感自然生成了。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语感
  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才能让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才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情感共鸣。在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边朗读,边想像当时小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把它们鲜明的个性读出来。狼的声音粗一点、霸道一点,让人感觉狼的凶残;小羊的声音柔一点、弱一点,让人觉得小羊很温顺。同学们通过合理想象,狼和小羊当时的情景仿佛已在眼前。憎恨和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读起来自然有了感情。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用比较朗读法,形成语感
  比较朗读法,就是指把课文中一些精妙的字置换调整,然后引导学生把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句对比朗读。教师不要多讲,只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受语义,形成语感。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将最后一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改成“我长出一条新尾巴了。”让学生对比朗读。学生对比朗读后,体会出了原句应该用高兴的语气读,语感自然生成了。
  4.利用脸部表情傳达情感,悟出语感
  低年级学生特别容易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师的各种感情,然后模仿老师的样子读,表达出与老师一样的情感。《浪花》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与富有情趣的散文诗。我在范读时眉毛舒展,尽可能自始至终带着舒心的微笑,用欢快的语调朗读。此时,同学们也露出了会意的灿烂笑容,悟出了语感,体会到了文中“我”的兴奋心情。
  5.利用体态语辅助朗读,培养语感
  体态语可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用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感情朗读训练中,体态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猴子下山》一课教学中,我教学前四自然段第二句时,我边读边做出动作。学生接受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句中的“掰”“扛”“扔”“摘”“追”这些词都应该读重一些。体态语不光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的学习语言。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适时配上一些动作,能更好地辅助理解课文,读出语感。现在流行的课堂即兴表演,正是体态语言的运用。我在教《狐狸分奶酪》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巧脉小学(243000)
其他文献
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阅读、写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拼音教学的重要意义,巧妙设计拼音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熟练的应用拼音,更好的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利用图示辅助,深化学生印象  小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辨析思维的能力比较弱,认知事物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帮助和情境的启发,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在教学拼音的环节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是编者的用心设计。教师应充分利用
“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如是劝勉其子诸葛瞻。然而,反观现实,热闹则成为了现下初中语文课堂的常态。随着网络信息技術的发展,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到各种教案、课件,乃至名师录像课,这使得教师备课省事了很多。随着课改的推进,各种新颖的教学技术手段与课堂活动被引入课堂,也产生了不少积极的作用。但过分依赖于网络资源的备课、过分依赖于新颖的教学技术手段与活动的课堂,看上去热闹,最终很可能给学生留下的
写字,确实是教学活动,必须讲究技术性;写字,也是一种教育,应该讲究人文性。只有把“写字教学”上升到“写字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写字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写字教学已被列为低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
结合推荐的无线电波在准平坦地形的传播损耗模式,对2种电波传播损耗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对比,给出了电平设计中衰落余量的参考值。通过对以往多次实际飞行试验的数据统计,对由1次
语文学科的总复习是面对中考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熟悉和内化吸收,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起到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知识漏洞的作用,为中考考试做充分的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复习方法,让学生“高效率,低能耗”完成复习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成为复习教学工作的重点。笔者结合具体的教育工作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语文中考复习方法的策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