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课程问题的讨论对研究教和学的意义(下)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f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问题四:怎样设计一门课程? 如果认为设计课程只是确定目标,找到通向目标的途径并朝向它前进,这是天真的想法。很遗憾,在实践中这样一种简单的课程研究方法并不存在。试想,人们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学校应该教什么,在一片喧嚣声里,怎会让你平安无事地选择目标呢?在教室的日常活动里,要让接下去的几步简易地产生作用是不可能的。在喧闹的教室里最后要去判定目标是否达到也真正是太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这样说,我们到底应当从哪里开始工作呢?或者,这项工作本身是否就是没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正>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西欧和美国称为课程标准(在日本称为“学习指导要领”)。六十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进行了包括课程标准重大变革在内的教学内容的改革,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课程理论的研究。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职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西方教育界表现出两种明显趋势:一方面,实际教学工作者——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希望更多地依靠教育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工作者也试图寻找通往实践的更佳途径。
<正> 一 综合学习的原理 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某些类型的教与学所具有的特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综合教学的实践。现在有必要来考察一下特殊地包含在综合教学实践中的学与教的原理。 首要的任务,是探讨儿童们的学习问题。这种探讨将在以下三个标题下来进行:(一)学会“知”;(二)学会“行”;(三)学会“生存”。 (一) 学会“知”。增长儿童们的知识和理解力,这是综合教学的一个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在这一点上,分科教学与综合教学都具有同样的目的。对
<正> 一、历史背景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然而作为国家,历史却不到二百年。尽管土著人在这里生活了大约四万余年,但澳大利亚的文字记载始于十七世纪。那时偶尔有欧洲的探险家和商人在沿海登陆并逗留。到了1788年,第一批欧洲人
1引言 在讨论“语言”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用这个术语来指什么。它有时用来指人类语言,有时又用来指任何的符号系统,或任何交际、表达的模式。例如当一个人说“蜜蜂的语言”,或“程序语言”,或“星星的语言”等。在这里,我将沿用其第一个意思,即“人类语言”,生物世界里的一种特定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语言研究被称之为“生物语言学”的视角。
<正> 广义地说,两人或两人以上彼此作口头的交流,我们就说他们参与了讨论。在课堂上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讨论经常在进行,有时是深思熟虑过的,有时是自发的。按照这个观点来看,讨论是作为一种方法所包含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在非正规的讲演、示范、甚至是实验课的进程中以短暂的时间进行。 在这一节里,讨论被看作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教一门学科或课程的特定部分而从始至终、按部就班采用的教学过程。因此,讨论本身被认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独特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的一个部分或一种因素。
<正> 让学生为他们最后的一个学年设计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要贯彻执行它。这个计划应该由学校、学生和学生的父母分别承担责任,它应记录在一份三方面共同商量而制定出来的学习协议书上。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为实现协议书上的项目作好准备,训练并激励他们自觉地、熟练地去追求优秀成绩。 教师要从指导学生的活动转变为帮助学生学着自己指导自己的活动,传授给他们一定的能力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去向成年人请教,组织学校和社团中他们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在
文章参照中古音节表《韵镜》及广州话韵母的长元音与短元音对比情况,认为《切韵》元音有长与短五对:i/I,ε/e,a/e, /o,u/v及长元音y。其中a/e,ε/e,I及 六个元音属开口度较大的外转,余下开口度较小的元音u/o, /o,i/I及y属内转,元音I及 介乎内转与外转之间。元音i及u可用作介音或韵尾。当高元音i/I,y-及u/v分裂为ie,ie及ua,uε。圆唇舌根音声母K^w亦影响后随之展唇元音为带u介音的韵母。K^w之圆唇音素消失,加上由圆唇高元音u/v分裂而来的复合元音ua及uε,于是唐韵以
本文是根据1985年4月18日他在课程教材研究所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委员会作的讲演整理的。
<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成立三十五周年了。今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制定了纲领,绘出了蓝图。在这个历史性的重要时刻,纪念我社成立三十五周年,将激励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承前启后,继续前进。
<正> 学校必须传授给学生们以符合现代科学进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等客观实际的深刻而长期有用的知识,并且必须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爱劳动的情感。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之一就是改进普通中学的课程和教科书。在已公布的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的章、节、课题的说明中预先指出了学生务必学到的要点,同时按照学校集体能力的实际情况,确定补充的或次要的内容。这一关于课程的改进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同时也指明了所有学生可以掌握的并且必定能达到较高水平的一定量的基本教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