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弹簧问题的变式训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弹簧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通过一题多变把看似不同类型的弹簧问题进行整合,达到做一题通一类题目。
  【关键词】弹簧问题  变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8-01
  弹簧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在一道题目中往往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本人在高三复习课中为学生设计了一堂习题课,通过这堂习题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对弹簧问题的应用,达到做一题通一类题目,也避免搞题海战术,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例: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不计,盘内放一质量M=12 kg的物体P,轻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 N/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 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10 m/s2)
  解  设初始时刻弹簧压缩x0
  kx0=Mg     ①
  对于0~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
  x0=at2    ②
  联立①②代入数据的a=7.5m/s2
  在初始位置,拉力最小Fmin=Ma=90N
  在弹簧原长,拉力最大Fmax=M(g+a)=210N
  点评:本题由于秤盘不计质量,物体P与秤盘在弹簧原长分离。从题中可挖掘出在0.2s内F是变力,0.2s后是恒力,再利用運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变式1: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m2=10.5kg的物体P,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800N/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 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10 m/s2)
  解: 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X0
  kx0=(m1+m2)g    ①
  设秤盘上升高度x时P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
  k(x0-x)-m1g=m1a    ②
  对于0~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
  x=at2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x=0.12m,a=6m/s2
  故在初始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m1+m2)a=72N
  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m2(g+a)=168N
  点评:本题的变式变在由于秤盘有质量,物体P与秤盘的分离点在弹簧的压缩阶段,要抓住分离的临界点为物体P和秤盘的相互作用力为零。
  变式2:如图2所示,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0.42kg和0.40kg,A、B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弹簧的劲度为k=100N/m。今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A由静止开始以0.50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g=10m/s2)。求:⑴匀加速过程中拉力F的最大值。⑵如果已知从A开始运动到A与B分离过程,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为0.248J,那么此过程拉力F对木块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设A、B叠放在弹簧上处于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kx=(mA+mB)g    ①
  对A施加F,设A、B之间的弹力为N,弹簧压缩xB
  对A  F+N-mAg=mAaA       ②
  对B  kxB-N-mBg=mBaB     ③
  可知,当N≠0时,AB有共同加速度。由②式可知使A匀加速运动,随N减小F增大。当N=0时,F取得了最大值Fm
  即Fm=mA(g+aA)=4.41N
  当N=0时,A、B开始分离,由③式知此时,
  kxB-mBg=mBaB   ④
  AB共同速度v2=2aA(x-xB)     ⑤
  设F做功W,对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W+Ep-(mA+mB)g(x-xB)=(mA+mB)v2    ⑥
  联立①④⑤⑥解得W=9.64×10-2J
  点评:本题的变式变在增加用能量的观点求力F做的功。
  变式3 : 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A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B叠放在A的上面,A、B处于静止状态。若A、B粘连在一起,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缓慢上提B,当拉力的大小为时,A物块上升的高度为L,此过程中,该拉力做功为W;若A、B不粘连,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B上,当A物块上升的高度也为L时,A与B恰好分离。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恒力F的大小;
  (2)A与B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解: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A、B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mg=kx    ①A、B粘连在一起缓慢上移,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当拉力时+k(x-L)=2mg    ②
  A、B不粘连,在恒力F作用下A、B恰好分离时,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k(x-L)-2mg=2ma   ③
  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    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F=mg    ⑤
  (2)A、B粘连在一起缓慢上移L,设弹簧弹力做功为W弹,根据动能定理
  W+W弹-2mgL =0   ⑥
  在恒力F作用下,设A、B分离时的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 FL+W弹-2mgL=2mv2    ⑦
  联立⑤⑥⑦解得v=
  点评:本题变式变在A、B两物体存在粘连和不粘连两个过程,针对两个过程会综合运用平衡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进行求解。
  从上面4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看似不同的弹簧类习题中会出现相同的解题思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习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跳出题海,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由浅入深,在茫茫的题海中找到一些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善,明确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完成高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对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可以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教学 教学方法 化归法 一题多解  【中图
2011-2012高三步步高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的《跟踪训练》中一道题是:树林中,阳光穿过枝叶的空隙,会在地上投下光斑,光斑随着太阳的偏移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显示的是在人工照射下某植物叶片形成光斑,实验中测得CO2吸收速率和O2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光斑开始照射后的5秒内, 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点 O
<正> 根据日本文部省于1998年颁布的新《学习指导纲要》的规定,日本公立中小学从2002年4月新学年开始,对原有的学校教育制度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实行一周五日上学制,学科
【摘要】固体物理和固体化学是材料类专业的两门核心课程,这两门课程基本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其教学内容存在着重叠部分,但也有互补内容。为培养应用型的材料类本科人才,通过内容优化整合,增加实践环节,创新性地将固体物理和固体化学合并成一门课程,并且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关键词】固体物理与化学 教学 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  【基金项目】2013年铜仁学院教改项目“《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面对新形势,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行动指针,进一步强化“生本”观念,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全局高度,在正确把握教材、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强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拉动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3-0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能够快速、实时、准确的采集信息并进行处理,被列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