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后课程”建设的底层逻辑:动力结构与支持条件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lu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课后课程”建设旨在以课程为载体推进课后服务在学校实施,其底层逻辑指向“课后课程”建设在学校场域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核心问题。根据层次与向度的双重约束条件,学校“课后课程”建设是由外部宏观的战略决策力、外部微观的政策外驱力、内部宏观的教育内生力与内部微观的课程判断力共同作用的。学校“课后课程”建设遵循特定的实践尺度,以跨界与统整的建设思想为实践理念,以缺位与趋同的现实问题为实践起点,以扩充与内嵌的生态位育为实践旨向,以经验与空间的秩序重构为实践过程。在“双减”背景下,为发挥“课后课程”对课后服务的支撑作用,提升课程育人质量,需要优化“课后课程”立体交叠的系统结构,提升“课后课程”务本适切的特色质量,推进“课后课程”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构建“课后课程”全息耦合的共生图景。
其他文献
燕麦(Avena sativa L.)主要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大类,在健康食品开发中因其特殊的营养价值受到关注。淀粉和蛋白质作为燕麦主要的储藏物质,在胚乳中的积累规律关乎着燕麦籽粒品质。目前有关燕麦胚乳的发育、淀粉体和蛋白体的积累等研究较少。为探明皮、裸燕麦籽粒的发育和胚乳中贮藏物质的积累,比较淀粉理化性质的不同,并探究氮素对皮、裸燕麦胚乳蛋白体和淀粉体以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两个裸燕麦(
人类由猿进化而来,以劳动的形式与自然界赓续不绝地进行物质交换。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革新促使劳动本质发生了异变,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逐渐被扭曲而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生态性及其制度的不合理性使得人们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去探寻自身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生态伦理是人与自然在物质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机制,意在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促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同共进,最
以2015年中国实施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为外生冲击,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其所在地市级层面数据,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证实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显著增加微观企业经济绩效,且此种影响具有持续性。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果依旧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投资、激励
为了解四川省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PCV3)流行毒株的分子及遗传变异规律,试验采用生物学软件,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从四川地区部分养殖场猪群中收集的15份PCV3阳性样品进行分段扩增、全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PCR分段扩增分别得到大小为623 bp、803 bp和753 bp的条带,阳性克隆菌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PCV3的同源性均大于98.6%;15株样品毒株的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低压台区线损治理问题,针对低压台区线损治理面临的问题,采取了对供电量行为调整、对未计算线路台区情况及时处理等方法,有效地降低相关环节的线损问题会为电力能源的节约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电力公司的稳定发展。
学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标记历史方位,敏锐洞察和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重大判断;勇于守正创新,提出新发展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理应对祖国怀有热爱之心。但是随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造成价值观念的偏颇,形成不正确的爱国意识和非理性的爱国行为。因此,在微媒体时代如何运用微媒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