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超越传统教学的定位,从诗人个人情感与中国节日文化的融合处解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能感觉到王维对于健康、吉祥、团圆生活的思念与渴望。放大这个文化视角,能够为教者与学者开启一扇门打开一扇窗,更加高品质地享受中国古诗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七颗钻石;美好愿望;艺术构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31-02
听来难以置信,读来感人至深!
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而且还仅仅是个孩子)强忍住焦渴把生命之水让给一个并不相识的过路人呢?是那种被称作广博无私的爱吗?它来自于哪里呢?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真是一场灾难,人类与动植物正忍受着干渴的折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水更宝贵呢?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她去找水,是为了生病的母亲,也许她自己也渴了很久,也许她的身体也不好受……她去找水,因为她爱自己的母亲!
她爱自己的母亲,是爱的力量让她走遍了该去的地方。当她累得倒在地上的时候,她的爱心也没有倒下。当她醒来的时候,爱创造了第一个奇迹:她拥有了一罐水。这罐水一定很清很甜,哪怕只喝上一小口,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小姑娘一口也舍不得喝,她想救妈妈,她要全部留给妈妈喝,她爱母亲胜于爱自己!
她匆匆忙忙往家跑,恨不得马上把水送到母亲嘴边。没留神绊倒在一只小狗身上。这真是一只可怜的小狗,一只和人类共同经历灾难的小狗,不知道它渴了多少天了,它此刻也有生命的危险。人类还有亲人之间的关心照顾,这只小狗却只能孤独地忍受着。听到那哀怜的叫声,小姑娘送给了它一点儿水,就是这一点儿水,让小狗欢喜起来。这就是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那一点儿水,因为小姑娘懂得——小狗也需要爱心!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如果母亲把水喝完,也未必会死,她说自己反正要死,其实是说,让我渴死吧,孩子,你把水喝了,好好活下去!面对生死,母亲把爱留给了孩子!小姑娘得到了母亲的爱!
这一路走来,小姑娘的心里装满了爱——她爱自己的母亲,她爱小狗,她有母亲对她的爱……当然,她也很爱自己。当母亲把水让给她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了,凑上水罐想喝一口。这时,一个过路人闯了进来,他想讨口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心里在想什么,她的小小的心里装的都是爱,于是,在爱心的引领下,她又一次忍住了干渴,把水递给了那个陌生人。
“这时,突然从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仿佛上天有一双多情的眼睛,已经看到了人间发生的这一切,而赐予人类无穷的生命之泉,这泉水清澈而义新鲜,来自爱心世界,涌向干涸的大地,小姑娘的爱感天动地、洒满人间!
这份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希望,没有它,世界就会变得荒芜,甚至消亡。于是,“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闪耀着爱的光芒,高高地挂在天上,普照人间。
真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美丽到让我们希望它能成真。因为我们心中有爱,也希望爱能永恒。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正是怀着这样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满怀深情地创作r这个美丽童话……
《七颗钻石》(人教版三下)只是读一渎题目,便能感觉到作者那双深情的眼睛和一颗多情的心。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曾写过许多反映俄国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他揭露过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反映过俄国人民痛苦的生活,被革命导师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今天,他一改往日的写作风格,抛开沉重的社会话题,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他们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故事闪烁着爱的光芒,晶莹闪耀,人世间只有钻石的光泽才能与之相比。
他娓娓道来:“很久很久以前……”仿佛一位老人,叼着烟斗,坐在火炉旁,在冬季的夜晚给子孙们讲述一个发生在遥远过去的故事,神态安祥而凝重,时而陷入沉思。
爱的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美丽的童话只能是寄寓着美好的向往,现实生活又处处需要爱心奉献,伟大的文学巨匠是怎样用爱心打动了他的读者,用语言实现了他的美好愿望呢?
必须注意的几组词——
第一组:“所有”和“哪儿”
当世界上所有的水源都枯竭的时候,当“哪儿”(任何一个地方)也没有了水的时候,生命还能依靠什么活下去?作家只用一两个词语,就交代了主人公生存环境的残酷,为爱的主题描述了一个大的社会背景。
第二组:“抱”“凑”“咽”
对于故事的主人公,作者没有进行全方位的人物描写,只是抓住了几个重点动作。当她意外地得到一罐清水的时候,想到妈妈有救了,“喜出望外”都不足以表达此刻小姑娘的心情。“她”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一个“抱”字却把她的满怀欣喜表现了出来,她抱着的是妈妈活下去的希望,她抱着的是自己的一颗心。当她实在不能忍受干渴的时候,她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那么干渴的折磨,那么清凉的诱惑,为什么不写她端起水罐想一饮而尽呢?她舍不得呀!‘‘凑”表现出来的小心翼翼与“喝口水”的小小的欲望,让人更加心疼这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可能在什么情况下都很少为自己考虑,即便是面对陌生的讨水人,小姑娘也是咽了一口唾沫,再一次忍住了自己的干渴,把爱心献给了他人。一个“咽”字是多么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的焦渴状态,一个“咽”字又是多么有力地凸显了爱的无私广博!
通过对以上“抱”“凑”“咽”三个词语的品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爱心天使,她有着人间最真诚无私的爱,闪烁着灿烂的人性的光辉。
第三组:两个“突然”
“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这个过路人来得真是时候,仿佛上苍要考验这个小姑娘的意志,验证人类的爱心,随着他的出现,小姑娘会怎么办呢?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当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把水递给过路人时,上天也为之动容,回报以清澈的甘泉。一切发生的是这样突然,一切的发生又是那么自然,此时此刻,任何词语都没有“突然”所凝聚的力量更强悍。如果我们把两个“突然”读成重音,就会真切感受到作品中“爱心给予”与“爱心回报”对我们的心灵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震撼。
能够实现的美好愿望——
作者选择童话的体裁寄寓美好的愿望,令人产生无限美妙的遐想。其实,这个故事能够深深打动读者,不仅仅在于故事中的神奇想象,还因为情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与客观可能性。首先,作者对于人间真爱的深情呼唤,能够在读者心里产生情感回应,它完全符合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就情节发展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可能性。
情节一:“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时,如果能碰到一位好心人,也许这位好心人不管是什么原因而拥有一罐水,也许这个小姑娘就能在醒来后得到一罐水。
情节二:“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如果这个过路人在没有被渴死的情况下有能力再去开掘水源,挖掘一口水井,这个世界上不就拥有了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了吗?
生活中,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往往在山穷水尽之后,才出现柳暗花明,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活的转机。这些转机存在于平实的生活里,在文学作品中,要感动读者,震撼人心,就要把“转机”改编成为“奇迹”,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转机”改编成“奇迹”的呢?
美妙的艺术构想——
之一:水罐的变化
作为爱的物证,那个神奇的水罐在本文中最为耀眼,它从一个空空的木头水罐变成一个能涌现出滚滚水流并有钻石跳出来的金水罐,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神奇的想象啊!爱心力量的神奇伟大能让生活幸福美好,能让世界锦绣灿烂,然而,能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懂得这些,却不只是单有爱心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智慧。伟大的作家把那种伟大的爱藏在这个普通的水罐中,用水罐那“银光闪闪”“金光灿灿”的变化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睛,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一次次地敲打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一次次深化着对爱的理解,升华着对爱的感受。
之二:爱的轮回
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外在的,透过这个外在的变化,我们能够分明看到一条主线——爱的传递、爱在轮回。
当那个过路人得到水的时候,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这个情节的安排一下子就把爱的含义演绎到了极致。然而,回头细想,这个陌生人未尝只是一个爱的得到者,也许他也曾经付出过无私的爱。比如,小姑娘累倒后得到的那罐水,谁知道是哪一位好心的陌生人所给予的呢?
爱心在轮回中升华,世界在爱心中改变!
当七颗钻石从水罐中跳出来,一瞬间就改变了世界的模样。滚滚的水源从此滋润万物,大地上一片生机,七颗星星高挂在天空,诉说着爱的永恒。【责任编辑 王开贵】
关键词:小学语文;七颗钻石;美好愿望;艺术构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31-02
听来难以置信,读来感人至深!
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而且还仅仅是个孩子)强忍住焦渴把生命之水让给一个并不相识的过路人呢?是那种被称作广博无私的爱吗?它来自于哪里呢?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这真是一场灾难,人类与动植物正忍受着干渴的折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水更宝贵呢?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她去找水,是为了生病的母亲,也许她自己也渴了很久,也许她的身体也不好受……她去找水,因为她爱自己的母亲!
她爱自己的母亲,是爱的力量让她走遍了该去的地方。当她累得倒在地上的时候,她的爱心也没有倒下。当她醒来的时候,爱创造了第一个奇迹:她拥有了一罐水。这罐水一定很清很甜,哪怕只喝上一小口,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然而小姑娘一口也舍不得喝,她想救妈妈,她要全部留给妈妈喝,她爱母亲胜于爱自己!
她匆匆忙忙往家跑,恨不得马上把水送到母亲嘴边。没留神绊倒在一只小狗身上。这真是一只可怜的小狗,一只和人类共同经历灾难的小狗,不知道它渴了多少天了,它此刻也有生命的危险。人类还有亲人之间的关心照顾,这只小狗却只能孤独地忍受着。听到那哀怜的叫声,小姑娘送给了它一点儿水,就是这一点儿水,让小狗欢喜起来。这就是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那一点儿水,因为小姑娘懂得——小狗也需要爱心!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如果母亲把水喝完,也未必会死,她说自己反正要死,其实是说,让我渴死吧,孩子,你把水喝了,好好活下去!面对生死,母亲把爱留给了孩子!小姑娘得到了母亲的爱!
这一路走来,小姑娘的心里装满了爱——她爱自己的母亲,她爱小狗,她有母亲对她的爱……当然,她也很爱自己。当母亲把水让给她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了,凑上水罐想喝一口。这时,一个过路人闯了进来,他想讨口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心里在想什么,她的小小的心里装的都是爱,于是,在爱心的引领下,她又一次忍住了干渴,把水递给了那个陌生人。
“这时,突然从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仿佛上天有一双多情的眼睛,已经看到了人间发生的这一切,而赐予人类无穷的生命之泉,这泉水清澈而义新鲜,来自爱心世界,涌向干涸的大地,小姑娘的爱感天动地、洒满人间!
这份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希望,没有它,世界就会变得荒芜,甚至消亡。于是,“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闪耀着爱的光芒,高高地挂在天上,普照人间。
真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美丽到让我们希望它能成真。因为我们心中有爱,也希望爱能永恒。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正是怀着这样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满怀深情地创作r这个美丽童话……
《七颗钻石》(人教版三下)只是读一渎题目,便能感觉到作者那双深情的眼睛和一颗多情的心。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曾写过许多反映俄国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他揭露过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反映过俄国人民痛苦的生活,被革命导师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今天,他一改往日的写作风格,抛开沉重的社会话题,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他们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故事闪烁着爱的光芒,晶莹闪耀,人世间只有钻石的光泽才能与之相比。
他娓娓道来:“很久很久以前……”仿佛一位老人,叼着烟斗,坐在火炉旁,在冬季的夜晚给子孙们讲述一个发生在遥远过去的故事,神态安祥而凝重,时而陷入沉思。
爱的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美丽的童话只能是寄寓着美好的向往,现实生活又处处需要爱心奉献,伟大的文学巨匠是怎样用爱心打动了他的读者,用语言实现了他的美好愿望呢?
必须注意的几组词——
第一组:“所有”和“哪儿”
当世界上所有的水源都枯竭的时候,当“哪儿”(任何一个地方)也没有了水的时候,生命还能依靠什么活下去?作家只用一两个词语,就交代了主人公生存环境的残酷,为爱的主题描述了一个大的社会背景。
第二组:“抱”“凑”“咽”
对于故事的主人公,作者没有进行全方位的人物描写,只是抓住了几个重点动作。当她意外地得到一罐清水的时候,想到妈妈有救了,“喜出望外”都不足以表达此刻小姑娘的心情。“她”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一个“抱”字却把她的满怀欣喜表现了出来,她抱着的是妈妈活下去的希望,她抱着的是自己的一颗心。当她实在不能忍受干渴的时候,她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那么干渴的折磨,那么清凉的诱惑,为什么不写她端起水罐想一饮而尽呢?她舍不得呀!‘‘凑”表现出来的小心翼翼与“喝口水”的小小的欲望,让人更加心疼这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可能在什么情况下都很少为自己考虑,即便是面对陌生的讨水人,小姑娘也是咽了一口唾沫,再一次忍住了自己的干渴,把爱心献给了他人。一个“咽”字是多么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的焦渴状态,一个“咽”字又是多么有力地凸显了爱的无私广博!
通过对以上“抱”“凑”“咽”三个词语的品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爱心天使,她有着人间最真诚无私的爱,闪烁着灿烂的人性的光辉。
第三组:两个“突然”
“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这个过路人来得真是时候,仿佛上苍要考验这个小姑娘的意志,验证人类的爱心,随着他的出现,小姑娘会怎么办呢?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当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把水递给过路人时,上天也为之动容,回报以清澈的甘泉。一切发生的是这样突然,一切的发生又是那么自然,此时此刻,任何词语都没有“突然”所凝聚的力量更强悍。如果我们把两个“突然”读成重音,就会真切感受到作品中“爱心给予”与“爱心回报”对我们的心灵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震撼。
能够实现的美好愿望——
作者选择童话的体裁寄寓美好的愿望,令人产生无限美妙的遐想。其实,这个故事能够深深打动读者,不仅仅在于故事中的神奇想象,还因为情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与客观可能性。首先,作者对于人间真爱的深情呼唤,能够在读者心里产生情感回应,它完全符合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就情节发展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可能性。
情节一:“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时,如果能碰到一位好心人,也许这位好心人不管是什么原因而拥有一罐水,也许这个小姑娘就能在醒来后得到一罐水。
情节二:“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如果这个过路人在没有被渴死的情况下有能力再去开掘水源,挖掘一口水井,这个世界上不就拥有了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了吗?
生活中,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往往在山穷水尽之后,才出现柳暗花明,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活的转机。这些转机存在于平实的生活里,在文学作品中,要感动读者,震撼人心,就要把“转机”改编成为“奇迹”,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转机”改编成“奇迹”的呢?
美妙的艺术构想——
之一:水罐的变化
作为爱的物证,那个神奇的水罐在本文中最为耀眼,它从一个空空的木头水罐变成一个能涌现出滚滚水流并有钻石跳出来的金水罐,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神奇的想象啊!爱心力量的神奇伟大能让生活幸福美好,能让世界锦绣灿烂,然而,能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懂得这些,却不只是单有爱心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智慧。伟大的作家把那种伟大的爱藏在这个普通的水罐中,用水罐那“银光闪闪”“金光灿灿”的变化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睛,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一次次地敲打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一次次深化着对爱的理解,升华着对爱的感受。
之二:爱的轮回
水罐的神奇变化是外在的,透过这个外在的变化,我们能够分明看到一条主线——爱的传递、爱在轮回。
当那个过路人得到水的时候,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这个情节的安排一下子就把爱的含义演绎到了极致。然而,回头细想,这个陌生人未尝只是一个爱的得到者,也许他也曾经付出过无私的爱。比如,小姑娘累倒后得到的那罐水,谁知道是哪一位好心的陌生人所给予的呢?
爱心在轮回中升华,世界在爱心中改变!
当七颗钻石从水罐中跳出来,一瞬间就改变了世界的模样。滚滚的水源从此滋润万物,大地上一片生机,七颗星星高挂在天空,诉说着爱的永恒。【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