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石头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效能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乡土资源是“活教材”。五华山多石多,有得天独厚的石头乡土资源。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开发家乡的石头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注重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与实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促进幼儿情感、兴趣、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亲身体验自然社会,感受真、善、美,从中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探索周围世界,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增添生动性、趣味性,也使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更为精彩。
  【关键词】 石头资源;五大领域;幼儿;发展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华山多石多,有丰富的石头乡土资源。那么,如何让石头这一自然资源、活教材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活动中出彩,从而促使孩子们喜欢它,乐意跟它交朋友,感受它的教育价值呢?几经探讨,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结合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活动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引导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新颖有趣的石头实验、形式多样的石头游戏、好玩有益的石头体操中动手、动脚、动脑,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全身心、全方位地感受石头独特的教育魅力,体验着石头带来的乐趣,收获着“石头知识”,从而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促进了幼儿科学、平衡发展,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更显示了平凡的“石头”在五大领域活动中具有非凡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园教学活动如虎添翼,精彩不断。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谈谈做法。
  一、利用石头资源,在语言领域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能运用,能交流”是語言领域的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多说,让幼儿学会交流,主动交流。于是,我根据石头的特性和幼儿的自身发展能力,认真搜集有关石头的传说、故事、石头的建筑物等,引领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下多听、多看、多说,幼儿便会说出完整的话,甚至还会用上一些好词句,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1.听石头故事
  故事课上,我经常向幼儿讲述有关石头的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如《女娲补天》《打火石》和《石头的故事》,读《石头汤》绘本等活动,让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描写石头的语言魅力,知道石头的作用。然后,我引导幼儿装扮成石头进行表演、创编故事。幼儿便会有模有样地说起来,如创编《小青石的故事》时,有幼儿说:“小青石原来是一块闲着的小石头,呆在草地旁,后来被修路工人带走并与其他小石头一起铺在路面上,每天看到有许多人踩过,心里非常高兴。”有幼儿说:“一天小白兔被狐狸追着,正当它无路可逃时,小白兔看到了小青石马上拿起来,对准狐狸就扔过去,狐狸来不及躲避,疼得它跑不了,小白兔得救了。”……有趣的故事,不但给幼儿一些美好语言的引领,还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2.说石头建筑
  平时,我通过图片、影视等出示长城、宫殿、石桥、石头房子、石头阶梯,石子小路等相关石头建筑内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感受建筑物朴质美观,极具特色,让幼儿来表述其中的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时,我指导幼儿按照“我看到 ,它是用 做(建)成的,非常 。”当我播放出这些图片时,幼儿就会认真看、细心听、大胆想,经同伴之间讨论后,就纷纷说了起来。“我看到长城,它是用很大的石头建成的,非常长、非常大。”“我看到石头阶梯,它是用大石头和小石头建成的,非常高,很可怕。”……幼儿都非常乐意地说,我又适时地鼓励、表扬他们,幼儿便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说起其他的石头建筑物来,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石头资源,在健康领域发展幼儿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一种协调运动的能力。需要幼儿园教育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适宜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有趣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体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玩石头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具有活动性、趣味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它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和身心满足,是幼儿最喜欢参加的活动。因此,我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以石头为材料设计多样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跑、走、推、拉等动作技能,训练幼儿的协调能力,锻炼幼儿身体,丰富幼儿在园期间的学习活动内容。如《石头搬运工》中,我指导幼儿利用小推车从这边载石头到那边,让幼儿搬动石头、推小车,训练幼儿的平衡性与灵敏性,使手、脚得到锻炼,提高跑的能力,增强手臂的力量;在玩《看谁投得远》游戏时,我让幼儿扔石子儿,越远越好,增强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不同的游戏,不同的玩法,发展了幼儿各种动作技能,提高了幼儿运动能力,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2.做石头运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小时。我根据石头的特性和幼儿的自身发展,认真设计有关石头的运动操,如搬石头动作、抬石头动作、雕刻石头动作、打磨石头动作等,带领幼儿在室外场地上尽情、快乐地做石头运动,全身得以锻炼,提高了各项动作技能,也让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相关石头的劳动,进一步体会人们劳作的辛劳,教育幼儿热爱劳动。
  三、利用石头资源,在科学领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兴趣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事情、奇妙的东西、奇妙的现象,吸引着好奇、天真的小朋友去探索、去实验,在探索中获知自然的奥秘,在实验中明白事物的特征。于是,我因地制宜,根据计划整合好课程,积极开展以石头为主的科学课,大力营造氛围,引导幼儿愉快、主动地去探索,体验乐趣,激发幼儿的灵感和求真,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技能。
  1.观石头属性
  我根据石头形状、颜色等自然属性,认真设计了《我看到的石头》《石头碰碰响》《各种各样的石头》等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幼儿观看、敲打、触摸、讨论,了解石头是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无味道的、坚硬的、与东西相碰会发出声音,表面有粗有滑等基本自然属性,加深幼儿对石头的认识、石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探石头实验
  活动课上,幼儿经我科学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看、摸、闻、咬石头等,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恨不得马上把石头“研究”透彻。于是,我顺势以石头为科学探索实验的对象,根据本园的实际设计了《是沉还是浮?》《比比谁更硬》《有趣的石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认真开展实验活动,如砸石头感知石头的密度、往装水的瓶子里放石头感知石头的体积、与鸡蛋相碰感知石头的硬、往装水的盆里放石头和纸张、棉花感知石头的重量等。幼儿通过科学、有趣的实验活动,体会实验带来的变化,增加幼儿实验乐趣,培养了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乐意去探索大自然,在探索中发展智力,在探索中收获快乐。
  四、利用石头资源,在艺术领域提升幼儿审美情趣
  孩子们虽小,但对美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不管是音乐活动还是美术活动,只有在美的熏染下才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教师就得精选教材、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注重趣味性、活动性、自然性,营造美的环境,注重自身的语言美、动作美,引领幼儿在玩玩做做中体验更多的美,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1.绘石头图画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美就在身边,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美。幼儿面对我出示的石头脸谱、石头画如此美丽,如此可爱,都尖叫起来,如痴如醉地欣赏着,“我要画”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于是,我以石頭为材料,设计美术活动,让幼儿涂涂画画,感知石头蕴藏的艺术美。幼儿把各种形状的石头画上了不同的颜色时,我便设计了《有趣的石头粘画》活动课,指导幼儿借助其他材料(胶水、树叶、树枝、竹叶、竹枝、稻杆等)在画纸上粘贴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幼儿感到新鲜、有趣,便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热情高涨,在与同伴的合作下,各种各样的图画“诞生”了,虽然有些粗糙、稚拙,但透出幼儿纯真的美。如:《我是漂亮的小石头》,在轻松自然、美妙的音乐下,我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喜好在石头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如 一个皮球、一棵小树或一张笑脸等,只要幼儿的作品有图案,我就鼓励、表扬他,幼儿就更加兴趣盎然,画了一个又一个,这样创意十足、丰富多样的作品使你又惊又喜,石头的美让你百看不厌。石头的绘画,既丰富了幼儿学习内容,又提高了幼儿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作石头手工
  心灵手巧是每个人的梦想,都希望自己聪明能干。而手工制作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和提高幼儿审美情趣。于是,我积极挖掘石头资源,结合本园教材设计了《石头变变变》等主题活动,幼儿在我的示范引领下用石头、树叶、纸张、毛线等各类材料,细心地裁剪,专心地粘贴、拼接、摆弄等进行手工组合创作或组合搭建,很快生活中的物品、动植物就展现在你眼前,房子、汽车、蜻蜓、蛇、小马、小树、苹果等,真是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幼儿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极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在玩中做,在做中玩,全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感。
  五、利用石头资源,在社会领域增强幼儿至美意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连平凡、无“生命”的石头也有它的自然美、形状美、颜色美,这些天然美经人们的雕琢、修饰会更臻善完美,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高尚文雅,有仁爱之心。因此,引导幼儿欣赏家乡的石头工艺品、石雕作品,感受石头的艺术美和质朴美,感受石文化的神奇魅力,体会名师巧匠的技艺精湛、心灵手巧,激励着幼儿崇尚美、创造美,激发着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感。
  1.赏石头艺品
  活动课上,我常常用课件出示石制的生活用具、桥梁、房屋、石刻、石像、石雕等相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感受石像、石狮、石雕活灵活现;石刻石碑笔画清晰、刚劲有力、别具一格;建筑物朴质美观,极具特色,无不凝聚着五华石工的智慧和汗水。幼儿便会赞叹不已,称赞石匠们的高超手艺,不仅能把坚硬的花岗石凿成门、窗、柱、牌坊、墓碑等人民生活用品和神器,也善于铺设公路、桥梁、港口、码头、高楼大厦、宫廷楼阁,雕刻成人物、山水、花鸟草木、飞禽走兽,装饰着祖国的城市、乡村,到处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美。
  2.颂石头精神
  石头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和性情。五华石头资源丰富,五华人为了生存,只得披荆斩棘,向山开发,从事开山、打石,出力流汗,“叮叮当当”地打石。无情的顽石,在五华石匠们的手中变为充满生机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这就是硬功夫,这就体现了五华阿哥做人“硬打硬”、做事“实打实”的精神。这精神、这品质激励着人们前进,向善,向美,践行自己的言行,做一个真正的五华人。幼儿充分了解五华石匠的工作时,我便教育幼儿在平时做事要认真,扎实;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有顽强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拼搏,让“石头”的精神弘扬光大!
  乡土资源是“活教材”,尤其是石头资源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特征,积极挖掘、开发家乡的石头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促进幼儿情感、兴趣、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亲身体验自然社会,感受真、善、美,从中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探索周围世界,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增添生动性、趣味性,也使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1.
  [2]杨柳辉.幼儿教育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5).
  [3]李红.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出现知识面狭窄、基础差、口头能力和作文水平低下的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背诵名篇名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阅读;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丰富性和人文性同归的丰富内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针对各地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  第一,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配合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第二,加快证照办理进度。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快办学许可审批进度,特别
【摘要】教育应该具有真情实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策略促使学生激发情感。通过编演情感剧本、挖掘情感材料、开展情感活动、探究情感案例等方法都能更好地展开情感教学,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促使其全身心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指的是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和谐学习的课堂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摘要】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课堂上的生成是真实而美丽的,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在涌动的思维识流中孕育“生成”这朵最美的浪花。“宽容地接纳生成,智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有效的运用生成。”让生成成为一种艺术,让课堂因为我们对“生成”的关注而流光溢彩。  【关键词】动态生成;精心预设;数学;交流互动;善于倾听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
【摘要】影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其中师生关系的不协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何改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医学上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痛苦,都因为师生关系沟通不顺畅导致的。一般地讲,学生情感生活不能接受你,就不能接受你的教育;学生不喜欢你,也相应不喜欢你的课。  以上的话再也明白不过了,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  相信大家经
一、翻转课堂的分类  1.翻转课堂在我国实践多年来,各种研究理论不断创新,目前翻转课堂的形式主要有:  一是“家校翻”。这种形式的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在家看微课、做练习,然后到课堂上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校内翻”。即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学校内完成(如东莞市比较典型的麻涌一中),只不过分成两个时间段来做。第一次时间段在晚修时完成观看微课、做练习等前置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研“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已凸显,教科研能力是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先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依托教科研活动,注重理论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倡导个人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完善科研管理,让教研成为一种规范;强化课题研究,让课题成为一种阶梯,促进教师专业成
【摘 要】中学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又像“炒冷饭”,学生对政治复习课的兴趣不大。在中学政治复习课上开展练习导引式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文章以“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例,阐述了练习导引式教学的内涵、基本操作及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学政治;复习课;练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关注中等生的成长,使他们不断进步,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中等生的特点及当今的教育现状和中等生教育的对策等几方面研究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等生;关爱环境;乐当伯乐;家校共赢  “老师,你与优秀生谈学习,与后进生谈纪律,难道与我就没话可说吗?”好朴实的一句话,看了让人心疼,却道出了不少中等生的心声。中等生是教育教学管理中一个很重要、不可忽视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