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用语文”:语文教学新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一些语文教学活动因其机械乏味,禁锢了学生的灵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无法智慧地驾驭“语言”的骏马纵情驰骋。主要问题有:一是非实践的唯知主义倾向十分严重。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机械地进行语言符号的书面操练;二是存在着伪实践的教学风气;三是满足或停留在低水平、低品位的言语实践层面上。这样的教学并不是能动地探索、影响和改变他人、他物以及自身的对象性活动。原本活泼泼,水灵灵的儿童经过多年的教育,却成了视野窄化、思维僵化、语言贫乏的现代版“仲永”。这不是无教育所致,而是为教育所误。如果不能改变现状,即使高举着“学以致用”的旗号,也无法避免“学以致庸”的窘境。
  叶圣陶先生在1942年发表的《认识国文教学——〈国文杂志〉发刊辞》中说:“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型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叶老的呼吁关注到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应付生活”、“应需”,在当时国民素质偏低的现状下,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也有不少遗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不少专家和老师开始重视并研究言语实践,但是很少有人从微观的操作层面研究过怎样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言语实践,特别是怎样使学生智慧地进行言语实践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
  如何启发学生智慧地使用、运用母语,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母语的过程中变得智慧起来,不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成为品性睿智、言语机智的儿童呢?“智用语文”教学的提出,将为引领学生走出一条高效智慧的言语实践之路提供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有力探索。
  二、何谓智用语文
  “智用”由“智”和“用”两个字构成,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组。“智”与“知”同源,古本一字。从矢从于从口,用开口吐词如矢会言词敏捷之意,另加臼旁,突出言词之意。
  指向语文的“智用”就是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智用”作为一种高层级的言语实践,它具有三大基本要义:(1)言语性。以语言为必要工具,活动具有言语性。(2)能动性。它是人的能动性活动。“能动”意味着其活动是自主自愿的、主动自觉的,是以内在需要为心理基础、有着强大内驱力的。(3)对象性。它是对象性活动,有明确的作用对象。即活动指向的客体非常明确:或为他人,或为自身。
  “智用”的三项衡量标准分别是:(1)发乎善。言语实践的出发点必须是善的,是基于人性的、真诚的、不具有害他性的。(2)行以智。①言语实践的方向或方式要做到正确、准确乃至十分精确。②言语实践要做到快速应对、及时回应。③言语实践要做到巧妙、精妙地表达。(3)臻于美。这是从言语实践的结果来衡量的。一般来讲,高质量的智用活动一定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言语实践会消除误解,达成谅解,增进了解,促进理解。从个体表达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言语实践会还原被表象遮蔽的真相,更好地认识自我与社会。无论是哪一种,都能给言语主体或言语对象带来美的享受。
  结合当前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我们给“智用语文”做出这样的界定:就是指引导学生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的语文教育追求。这是基于言语实践对象本身对语文学习内涵作出的阐释,而非对语文科学本体概念的否定或重构。
  “智用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能力,能动地改变他人或自身为目标的一种语文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涵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发展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实践言语的能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达”,从而达成认识自我与世界,成全自我与实现生命价值的目的。
  三、智用语文教学共分两步走:一是智学;二是智用
  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到语言作为描述和理解对象的中介作用,更注意到语言的与内在精神活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本源和语言这一本质的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在智用语文中体现为语言与人相互转化的两种过程。
  智学,这是文本语言向儿童的有机转化。“智学”是指教者机动灵活地引领学生汲取文本智慧,生成并丰富儿童的精神生命的过程。
  通过智慧地学习语言,遭遇语言,思考语言,语言不再被视为一种技术和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一条通往先于表象的世界(预先洞见)的密道。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学习智慧,觉悟了人生智慧与言语智慧。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智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智用的过程是儿童向语言创造性转化的过程。通过使用语言、运用语言,儿童的存在促成了语言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儿童的存在,语言的存在才有意义。
  “智用”这一环节首先要基于文本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实践语境。这一语境一要基于文本,所用智慧与文本有相同之处,跳跃性不宜过大。二要指向儿童生活的热点、焦点,指向儿童心理的兴奋点,指向儿童情感的触发点。这样的语境是文本的延伸和创新,符合智用语文为儿童发现自我生命而用,为成全和实现自我生命而用的宗旨。学生在这样的言语活动中才能够提升智慧,润泽情感,完善生命。其次,在引领学生“智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与表达难免“乱花渐欲迷人眼”。
  “智用语文”教学通过师生的智慧交流、心灵互动,教学活动呈现出机智、灵动的生动景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感受到智慧风暴袭上心灵的深度愉悦,感受到醍醐灌顶般的灵魂律动。不知不觉中,言语之光将照亮师生的生命旅程,达到“悠然神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襟江小学。
其他文献
现场安装的空气压缩装置单台试车时性能相对稳定、可靠。但在联动试车和试生产过程中,采用两级预冷的空气预冷系统出现空气预冷程度不够、空冷塔液位波动较大、分子筛带水等一
文言文到底如何教,前人的成功经验是注重感悟和积累,方法多取诵读、断句、评点等。近一个世纪以来,就总的情况而言,诵读的地位下降,古文教学方法多取串讲、翻译和解析,涵泳之风衰微而分析之风盛行。那种将文质兼美的古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一头雾水。对此,学生不禁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象,我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突
针对当前学生特点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的特色,对《制冷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以一次课为例说明其实施过程。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写教案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一座大山,压在心上。  教师要不要备课?可以这么说,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课程改革,课总是要备的,教学管理者们对老师提出严格的备课要求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也没有几个老师糊涂到会说上课无需备课。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上课的奥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
立式蒸汽锅炉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近年来逐步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产品需求数量日益增多。然而,由于该型式锅炉结构简单和设备的特性,在产品运行使用时存在潜在危险性。
实时动态相对定位(RTK,Real Time Kinematie)技术,是以载波相位基本观测量的差分定位技术。RTK测量的原理是将1台GPS接收机和中继发射电台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输入的已知精确坐标、高程数据,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通过中继电台设
郑州电视台搬迁至新办公大楼后,采用了全新的数字播出系统,传统的模拟播出系统被以硬盘和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数字播控系统所取代,数字播控系统包括素材迁移系统、素材技审系统、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和难点学科,教师应当找到合适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分层教学法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有效划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层次,这种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将学生进行“差别对待”,而是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摘 要:信息技术兴起以后,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应用比较广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高效课堂,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优质资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
摘 要:思想素质教育在小学的实施开展,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必然趋势,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农村偏远地区小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思想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导致小学生素质提升效果不尽如人意。从我国农村偏远地区小学思想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究开展思想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小学思想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偏遠地区小学;小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