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诗歌阅读的“六感”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回归传统、找回本真。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语文的返璞归真,首先应该体现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上。文章以一年级上册教材儿童诗歌阅读教学示例为主,课外儿童诗歌阅读教学为辅,以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六感”为主题,分析儿童诗歌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儿童诗歌;小学低年级;诗歌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纵观近年来语文课改,各年级语文教材的变化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文选择上忌虚偏实,在语文教学上以真为美,以实求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此进行了修订改革,教材版面更大,插图减少,增加实实在在的识字教学,减少4篇课文。在仍然以诗歌为主的一年级教材上,课后练习题更侧重训练学生字词句的听说读写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基于对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研究和课外儿童诗歌阅读方法策略的研究,可考虑从培养儿童诗歌阅读“六感”指导儿童进行诗歌阅读。
  一、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就是语言和情绪呈现规律的起伏变化,是诗歌的主要特点。有些学生天生就有读诗的语感和节奏,有的学生则需要在后天反复诵读中才能培养起读诗的节奏感。一年级诗歌更是侧重诗的节奏,为更能让儿童朗朗上口,儿童诗往往选择通过押韵、叠词、复句,甚至复段来表现节奏。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五课《江南》就强烈地表现出诗歌独有的节奏:“江南 / 可 / 采莲 / ,莲叶 / 何 / 田田 /。鱼戏 / 莲叶 / 间 / ,鱼戏 / 莲叶 / 东 / ,鱼戏 / 莲叶 / 西 / ,鱼戏 / 莲叶 / 南 / ,鱼戏 / 莲叶 / 北 / 。”这里既有“莲”“田”“间”的押末字韵,又有“田田”的叠词,后面五句通过复句的形式,再加以方向词“东西南北”进行反复叙述,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背诵下来自然事半功倍。还有些诗歌小节和小节重复很多,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风》。这是一首外国儿童诗,全诗分为两小节,每节四句话,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前两句话是相同的:“你没见过风, / 我也没见过风。”后面两句虽说不相同,但形式上相似。读到这里,喜欢模仿的学生能跟着这样的形式说:“你没见过空气, / 我也没见过空气。”像这样的复句复段的诗歌非常多,比如童话诗人顾城的《苹果》:“花儿飘落, / 花儿飘落,/她的绿叶妹妹们在偷偷传说。”
  指导低年级语文诗歌阅读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先读出诗的节奏感,学生学习诗歌就会事半功倍。
  二、在反复诵读中想象画面感
  在儿童的头脑中,大部分都通过形象思维来处理信息。因而开发儿童“形象思维”是开发儿童智能的重要一环,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儿童读诗,想象画面。诗歌教学的画面感比其他课文的画面感更强烈。
  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雨后的森林》:“蘑菇撑开小伞, / 木耳爬满老树, / 红果枕着绿叶, / 葡萄滴着水珠。”学生除了能在教材插图上看到大概的画面,也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想象画面。儿童更是天生的画家,有的儿童甚至能把画面画出来。把诗歌的内容通过形象思维化为一幅幅图画,既形象又生动。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蘑菇”能撑开“小伞”,当这样的一把把“小伞”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学生又怎能不喜欢呢?第六课叶圣陶《小小的船》画面感十足:“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结合教材插图,一幅温馨有爱的画面映入脑海。
  三、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动态感
  如果说画面感是一幅幅想象出来的照片,那么动态感就是一个个连接起来的镜头。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让教材返璞归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当中的美妙。比如风会动,阳光会爬,青山会移,水会嬉闹。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连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气、有生命的,诗歌就把这种动态的过程写了出来,让原本不起眼的事物,变得灵动有趣,让原本枯燥的教材,变得栩栩如生。
  如《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这首诗画面感、动态感十足,指导学生读的时候,多次反复慢节奏诵读是最好的方法。这样一个个连接起来的动态的镜头,就像动画一样展示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呈现一种别样的动态美。指导学生如何在诗歌阅读中感受动态美,更加需要布置特别的家庭作业。例如:晚上回家先观察天上的月亮,再观察水中的月亮,用手“破坏”水中的月亮,观察月亮的变化。这样一来,从静而动,又从动而静,这个过程简单却带给学生对诗歌更深刻的体会,让学生在感受动态美的过程学习诗歌,更添几分乐趣。
  四、在反复诵读中接受陌生感
  “陌生感”是一个文学性比较强的词,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衍生而来,陌生化强调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在儿童诗歌里,有“陌生感”的词句和意向,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台湾地区诗人谢武彰的《阳光》:“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抽象的诗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充满陌生感的,你见过阳光在窗上爬吗?你见过阳光在花上笑吗?你见过阳光在溪上流吗?你见过阳光在妈妈眼里亮吗?学生的回答很大可能是否定的。然而,阳光确确实实又是无处不在的。学生读完之后,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感受到窗台上的阳光,感受到花瓣上的阳光,感受到溪水上的阳光,也能感受到妈妈眼里的阳光。这样的陌生感,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
  五、在反复诵读中享受幽默感
  诗歌是拿来读的,拿来享受的,儿童诗更是如此。丁云在《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中讲到,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诗歌阅读的方法。诗歌带有音乐的美感,也有情趣。而诗歌当中的幽默成分,更是为阅读增添了几分情趣。学生大都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诗歌。
  如謝尔的《风真怪》:“今天的风真怪。/ 吹着口哨打着转转,/ 速度还挺快,/ 像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太,/ 今天的风真怪。/ 今天的风真怪。/ 阴天里却清爽凉快。/ 吹走了我的脑袋,/ 我的帽子却还在。/ 今天的风真怪。”读到这里,学生一定捧腹大笑,调皮的风吹走了“我”的脑袋,“我”的帽子却还在。这“风”确实“怪”!接下来也许从学生的口中就会出现“怪水”“怪雨”“怪云”……享受这样的幽默感除了让学生开怀大笑,寓学于乐之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和想象,甚至造就了一个个“小诗人”,学生此刻便更有成就感,对学习诗歌也保持更多的新鲜感。
  六、在反复诵读中收获成就感
  儿童诗歌的特点决定了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是有趣的、美妙的。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让诗歌烂熟于心,读到了诗歌的节奏,想象到了诗歌的画面,感受到了诗歌的灵动,接受了诗歌陌生化带来的新鲜,还享受诗歌当中独到的幽默。这个时候,学生对诗歌学习已经兴趣盎然,巴不得自己就是诗中的主人公,是诗中的风,诗中的太阳,诗中的鱼儿。冰心之所以能写出包含童真的诗歌,正是因为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也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理解冰心爱的哲学:只要对大自然,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和爱,你也会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惇.儿童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矛盾.冰心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阅读检测中所占比重较大,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积极探索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言文,使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多进行文言文的积累、归类和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是
摘 要: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开展,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小学阶段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并以数学故事、数学名人、数学史为例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对数学思政教育素材进行挖掘。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
摘 要:写作作为一门语文学习的基础技能,锤炼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格的作文教师往往能在教学理论方法当中灵活地联系实际,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加入作文教学“新”的艺术。关于小学作文的教学问题,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变革与创新着手,以此进行小学作文文教学的改革,使其符合素质教育客观教学要求不断变化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创新  一、现有作文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有的
摘 要:文章以“研学后教”理念为指导,将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作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当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自主性不足、探究不足、合作不足,并结合研学后教流程,从课堂导学、课堂研学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举例提出教学设计建议——课堂导学加强多媒体使用,课堂研学加强游戏探索,课堂教学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研学后教”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摘 要:研学后教理念是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方法。这是新型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研学后教的概念及特点出发,论述了研学后教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进行课前导学,组织课堂研学,课堂后教环节,课后练习。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能培
摘 要:新课标指出,“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鼓励教师在反映数学本质与贴近学生现实的前提下创造性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更好地实施数学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的一些途径——捕捉身边素材、采撷媒体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回
摘 要: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积极关注和推进的热点问题,笔者提出在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农村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前布置预习阅读,课中关注习题阅读,课后关注拓展阅读,最后进行多元阅读评价四个方面着手,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精确性,以提高数学阅读水平,助力数学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一、课前布置
摘 要: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发展的热点,其在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应用。文章从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总务管理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和相关思考,以期最大化实现人工智能在校园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校管理;发展应用  学校管理是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
摘 要:基于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做人的培养目标,近两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多途径育人,从而使德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形成自强自信的德育文化。学校的具体做法有:打造优美环境,熏陶学生的稚嫩心灵;建立严格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高尚师德,感染学生的人文情怀;开展多彩活动,引导学
在我的课堂里,总是有说不出的生成性,因为我会灵活地调度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调节学生的情绪,灵活地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调整,从而收到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我喜欢和孩子们互相分享,比如很想与我的学生分享糖果。但是,想到与六年级的孩子们分享一颗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要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温暖?怎么与孩子们一起共同进步?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我想,一颗糖也可以有話题,因为糖是甜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