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牵手美育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成长或发展的根源不在于单纯的外部环境,也不在于单纯的主体内部,而在于主体与其道德环境积极交互的作用——活动与实践,在于这种活动或实践引起的矛盾和思考。”因此,皮亚杰认为,正如儿童是他自己的理智世界的构造者一样,他的道德世界也是由自己逐渐构造起来的。皮亚杰觉得理智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活动和同伴合作是道德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人、教师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兒童自身的积极活动与思考才会发挥作用,所以以灌输为主的传统道德方法很难奏效。只有通过活动与实践,儿童才能获得对道德规范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善于合作等优秀品质。因此,在进行德育时,教师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启迪、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心理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
  美育和德育关系密切,美育是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活动与实践是主要的形式,可以很好地与德育相结合。另外,美术活动以直观性为主,教师可以将示范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或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巧妙地安排细节,利用示范性行为和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和指导。如手工制作课会产生大量的纸屑,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并通过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好表率。
  如在剪贴《鱼》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在剪贴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不要乱扔纸屑,并将纸屑放在桌上,然后剪出鱼的形状,再剪下花纹贴上,装饰一些海底景物,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学生看着教师手中的彩纸变成各种形状,他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尝试。这时,教师特意拿起桌上剩下的一小块黑色的边角废料,问学生:“这个还有用吗?”有的学生说:“有用,可以剪一对鱼眼珠。”于是,教师剪下一对鱼眼睛后,继续问学生:“剩下的还有用吗?”学生想不出还可以做什么,于是设下一个悬念,对学生说道:“它还有用呢,等会到你们剪时可别把它扔到地上。”经过教学示范后,学生自由创作,大胆表现,剪贴出各种各样的鱼,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贴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这时,教师出示一个用硬纸做成的鱼形纸篓,然后放在讲台上,说道:“老师这有一条大鱼,它肚子饿了,它要吃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答道:“鱼食。”接着,教师可以把桌上的纸屑揉成一团,做成鱼食,投入“鱼腹”中,并问学生:“你们想喂鱼吗?”学生们情绪高涨,把桌上和掉在地上的纸屑拣得干干净净,然后做成鱼食。最后,教师对学生说道:“刚刚我们合作完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但如果桌上、地上有纸屑,你们还会觉得美吗?你们喜欢整洁干净的环境吗?”就这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不再乱扔纸屑,渐渐养成了爱护卫生的好习惯。
  此外,美术活动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有些学生有了缺点就会自暴自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就像白纸上有了黑点,已经变不好了,对自己缺乏信心。于是,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个活动:拿出一张白纸,滴上两滴墨汁,然后对学生说:“这是瑕疵,你能修改一下它,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吗?”学生们纷纷发散思维,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墨点处画上几朵黑色的郁金香。”有的学生说:“可以画一只大熊猫。”……这时,教师可以表扬学生们的说法,并接着对他们说:“同学们,人生就像一张白纸,尽管有点儿瑕疵,但并不影响它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可是,如果你把它扔掉,那就真成了废纸。有的人虽然有一些缺点,并不代表他就无可救药,改正以后,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当作一张废纸那样揉完后就扔掉,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瑕疵也绽放美丽。”通过这样的例子和这段话,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找到自信心,指导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而言之,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德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南昌市朝阳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格及关键能力,数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是有效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热爱数学大有裨益。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核心素养渗透在日常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高中地理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新课程改革倡导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案例教学法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帮助学生适应以后社会的发展,又要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历程的了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讲解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将人生感悟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历史课堂教学具有人文
摘要:对小学教育而言,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深入钻研教材,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措施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教师是课堂的驾驭者,而学生只是进行机械性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数学学习没有产生学习兴趣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感知,增强学生的体验,以趣味化的内容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本文主要从优化设计、丰富形式、增进互动等角度,阐述了趣味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趣味教学;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只重视知识的讲授,常常会忽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社会实践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已逐渐深入民众的生活。人们往往会通过微信、微博来表达自我观点,了解新闻事件,而高中语文教学也可以有效利用微信、微博,使它们成为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共享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在微信、微博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番思考,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信 微博 高中语文 教学思考  当前,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
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文中充满了作者的反道教思想,而此主题的产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人生际遇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西游记》的反道教思想。  关键词:《西游记》 反道教思想 原因  一、《西游记》作品思想简述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神魔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数百年来,它以神奇动人、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中外读者。然而,关于它的主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的能力非常重要,听力的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听力存在障碍。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听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障碍 成因 应对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非常重要。其中,
摘要: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图形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几何图形进行直观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这也是“图形与几何”的核心教学目标。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利用几何图形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关键词:几何直观能力 数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切实地围绕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凭借观察,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
与其他理科科目相比,高中生物不仅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学生理解计算的内容,这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首先,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教师和学校往往会更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而容易忽视实验教学。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实验教学缺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实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