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认定书不是确定赔偿义务人的唯一依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作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常作为主要证据使用,但由于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依据是相应行政法规,与民事诉讼中关于侵权行为认定的法律依据、归责原则有所区别,交通事故责任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法律赔偿责任,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能作为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责任分配的唯一依据。行为人是否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及在侵权行为中的过错程度,应当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根据民事侵权的归责原则进行综合认定,最终确定的赔偿义务人与事故责任认定书所列明的当事人可能不一致。
  关键词 侵权 过错 赔偿
  作者简介:王新妹,靖江市人民法院审判员;张琪,靖江市人民法院书记员。
  中图分类号:D920.4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尤其是生活环境质量上的要求随之提高。当前存在“住改商”的不良影响问题俨然已成为与良好居住环境要求相悖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近年发生的“住改商”现象为切入点,结合物权法上对公民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权的规定,比照国外相关制度,对于如何看待及解决“住改商”问题,阐述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住改商 物权法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国外立法  作者简介:吴朔桦,北京林
摘 要 控辩双方在对抗之外,逐渐开展的各种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司法范围内的一股新潮流,控辩合作不但存在基础,而且具有动因。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庭前会议,为控辩双方提供了审前的沟通平台,体现了现代诉讼控辩合作的精神。为了实现为实质化庭审做好准备的制度预设,庭前会议在内容上至少应当包括证据开示、争点整理、非法证据排除、解决程序性问题以及是否达到追诉标准的审查;在程序上应当限制庭前会议适用的范围,赋予控
摘 要 传统逻辑中将诉诸同情、诉诸权威、诉诸人身攻击等皆归为不相干的非形式谬误,在逻辑学或是日常生活中是应当避免的。但在法律论证或是法庭论辩中,非形式谬误往往可以巧妙恰当的运用,成为有效论证的方法。  关键词 非形式谬误 法律论证 规则  作者简介:赵昕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逻辑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072-02  
摘 要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民怨沸腾,主张以重刑治之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主张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确具一定积极意义,然而,仅施以重刑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重刑的威慑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于多方面,既有监管机制的缺陷,也有相关方不当的逐利行为,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原因。期望通过严厉的刑罚惩罚来达到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目标只不过是乌托邦,预防和控制这一问题必须通过
摘 要 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是检察权行使的载体,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察权能是否有效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院内设机构架构的考察,辅以系统的理论分析,以期为当前内设机构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基层检察院 内设机构 改革  作者简介:劳瑾、朱斌、韩志鹏,桐乡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155-02 
摘要 商标异议制度在我国的商标法中处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减少权力冲突,避免商标之间的混淆以及制止不正当抢注行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保护了有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社会公共的利益。但是,商标异议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有些个人或组织会通过异议制度,无正当理由,却对他人商标的合法注册提出异议从而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这给市场秩序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也损害了合法利益人的权益
摘 要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要保持普适性,对所有人、所有事同等对待;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又必须尊重人性,法治就是“良法的普遍服从”。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现了法律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对普通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立法 刑事责任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日刑法期待可能性之比较研究”(编号2010q14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徐泽春,
摘 要 聚众斗殴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多发性犯罪。实践中,案情复杂,需要考虑的量刑情节较多,给量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适当的适用量刑情节,确保准确量刑,是刑事审判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聚众斗殴罪的量刑情节,有是否为首要分子、是否持械、是否属于从犯、累犯,是否具有自首、未遂的情节,是否成年等,以及造成的损失、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赔偿等酌情考虑的情节,这些情节在
摘 要 近年来,很多刑事案件备受网络舆论关注,网络舆论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也给司法权的运行带来了不能小视的冲击。如何规制网络舆论,引导其正向发展,防止对刑事司法产生不当干预,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立法管制 排除偏见  作者简介:张哲,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处干部。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119
摘 要 随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法律的打击层面進一步加大,这为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也更加激励了人民群众反腐败的决心。但是,如果没有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那么,新产生的法条将如“水中月,镜中花”。  关键词 国家工作人员 关系人 利用影响力  作者简介:赵克潮,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2007年,笔者在查办一起贿赂案件时,查实一个私营企业业务员张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