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精品图赏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精美雕琢的玉器富有不同的时代气息,它不但融入了各种礼制内容、伦理道德,更呈现出各时期人们生活、艺术的追求。以下精选了十余件来自博物馆藏、拍卖场上出现的玉雕精品供读者鉴赏。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西汉,直径10.6厘米,孔径5.2厘米,厚0.5厘米
  壁形,双面透雕,制成内外两环。这件佩饰构图主次分明,疏密得宜,线刻与镂空配合运用,龙凤躯体的边缘分减,中部隐凸,在平面中取得立体的效果
  
  玉镂雕丹凤朝阳嵌饰,故宫博物院藏
  宋,厚1厘米,直径6.3厘米白玉,凤为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饰。最早出现于商代,相传凤为群鸟之长,在古代被尊称为乌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唐宋以后,凤纹更为盛行,并神人合一,比作帝王的后妃。
  
  玉雕花三套连环佩,故宫博物院藏
  清,通长13.4厘米,最大径7.3厘米,厚1.1厘米,清宫旧藏碧玉,环佩折迭后成三套环式,展开呈葫芦形,中部活动轴用管钻从两侧穿琢而成,技术超绝。
  
  碧玉立马,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藏(096)
  明,长8.9厘米,宽3.3厘米,通高7.2厘米
  碧玉质,有黑色斑点。此件玉雕文人气、艺术气少,但处处张扬着一种富贵之气。马立于一山子形的底板上,镂雕、琢磨、抛光如此精致的四足及各种马饰是特别费工费时的。
  
  青玉菩萨,故宫博物院藏明晚期
  坐于荨孔背上,左足踏于荨孔颈,孔扭头向上作了90度的大回转。菩萨头戴五瓣花冠,面相温和安详。菩萨的身躯也变成为圆筒形,施隐起璎珞,其他细部均用粗阴线碾琢(《中国玉器全集·5》图三一三)
  
  玉五供,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炉高25.3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15.5厘米;烛台高38.5厘米,底径12.7厘米;花插高28.5厘米,口径18.9厘米,底径9.7厘米。清宫旧藏
  青玉,五供器由炉、烛台、花插共五件组成,取材新疆优质青玉琢制而成,浅浮雕纹饰。其中炉有盖,朝冠耳,三兽吞足,盖顶为绳纹捆扎四个透雕云头饰,盖面隐起四个变相相连的蝙蝠纹。颈部琢团“寿”宇,间饰“卍”字。这份五供,玉质好,雕工精细,帝王极为珍爱,命匠配饰珐琅座已显气魄
  
  玉万松山房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长28厘米,底宽46厘米,高20.6厘米,清宫旧藏青玉,重迭山峦形,正面崇山峻岭中琢巨松,并间饰亭台楼阁,背面雕峭壁悬崖,并以松树点缀,布局周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密勒塔山大禹治水图山,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通高224厘米,清宫旧藏现设乐寿堂后间,原名“大禹开山山子”,商金丝烧古铜座,堪称玉器之王。以宋人画“大禹治水图”为蓝本,经造办处如意馆设计(《中国玉器全集·6》图二五五)
  
  玉镶白玉红石花浇,故宫博物院藏清,痕都斯坦玉器,通盖高10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9厘米,清宫旧藏碧玉,深碧色,上嵌白玉红石,器壁与盖面满镶白玉制成的花及叶,花叶边框周围镀金丝,嵌红石。器型与清代玉不甚相同,尤其是所雕的直式流、花营耳、花形足以及所嵌金丝、白玉红石等,都具典型的外来风格特质
  
  白玉福寿八宝纹如意
  清乾隆,长43.5厘米,中国嘉德2010春拍,气象堂皇——宫廷艺术集粹专场,成交价331.6629万港元
  此如意取整块和阒白玉雕琢而成,体量巨大,玉质莹润,犹如凝脂。造型柔婉曲转,雕工精湛,打磨抛光精到。柄尾留有二孔以便系穗
  
  御制青玉雕“马远四皓图”山子
  清朝隆,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艺术品专场,成交价5666万港元碧玉质,一面雕商山四皓图,山峦迭嶂,溪水潺潺,松下二老对弈:另一面雕乾隆帝《题马远四皓图》,清代玉山子产量不少,但如此山子般巨形的玉山除了故宫博物院藏几件外,在民间未有所见
  
  碧玉雕八骏人物图笔筒
  清中期,高15.2厘米,翰海2010秋拍,中国玉器专场,高15.2厘米,成交价112万元
  该笔筒主题纹饰为伯乐识马,构图唯美,主次鲜明,清新自然,刀法灵秀,雕工精湛,具有清代宫廷玉笔筒的雕刻风格,玉质碧绿色
  
  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
  晚清,22.2厘米,佳土得2010年春拍,重要中国皇家瓷器及艺术品专场,成交价3426万港元
  炉翠玉质,此炉以上乘而硕大的翠玉料雕琢而成,掏膛规整,精雕细琢,莹润通透
  
  白玉太平有象摆件
  清早期,高17厘米,翰海2010秋拍,中国玉器专场,高17厘米,成交价112万元
  
  苏然九思铭白玉牌
  中国嘉德2010春拍,天工神作——现当代工艺美术精品专场,成交价39.2万元。钤印:九思
  
  和谐
  高兆华设计创作,43厘米x26厘米×3厘米,38厘米×65厘米×11.5厘米,材料为缅甸翡翠
  
  日月同辉
  高兆华设计创作,210厘米×200厘米×60厘米(连座),材料黄龙玉
其他文献
郑太夷书法一言以论之曰:“霸。”其诗亦然。护送溥仪赴日本公使馆,途中有诗云:“手持帝子出虎穴,千古茫茫无此奇。”“手持帝子”四字尽显心迹,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名画家黎雄才赴揭阳写生。当地文化部门召集众画家即席联欢。有余凤生号白丁者,写一鹤求教。黎氏指其比例,结构不准,并示范以几何造型方法来画。白丁不服,曰:你画得虽准,但却是死鸟。我画不准,却是活鸟。  翁同和平素最服
期刊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
期刊
漆艺与水墨、陶艺并列为东方三大传统艺术媒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精湛的传统漆艺造物有着特殊的形色质地,蕴涵着东方人特有的精神情感,积淀着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我国是漆艺发明的古国,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传统漆艺未能得到完善的保护、传承和更新;而中国当代漆艺发展又相对滞后且面目不清。湖北拥有楚汉漆器的悠久文化,同时出产全世界最优质的天然漆资源,9月28日,首届“中国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将在湖北
期刊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种图腾崇拜,这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关。我们看当时的很多玉器,完全看不懂。今天无论多少学者,下多大精力,苦苦地去追求,得到的答案往往不能统一,各说各的。但有一个意见大致都认同:当时的人一定追求精神上的享乐。  早期人类的生活比较单一,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可以去旅游,去滑雪,去听音乐会,去会朋友,各种事很多。古人没有,一天就为一件事——吃,就是想如何生存。他
期刊
1937年5月,徐悲鸿到香港举办画展。一天,作家许地山介绍他去看一位德国外交官夫人收藏的四箱中国字画。当他看到第三箱的一幅人物白描长卷时,不由眼前一亮。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再加上自己的7幅作品,购下了这幅画。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造型优美,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
期刊
最近,有一位爱好收藏的朋友从海外购回一件粉彩凸雕海水云龙八吉祥开窗加官晋爵图龙耳大瓶。此瓶器型硕大,采用减地雕刻与平面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彩绘精致,技艺一流,且品相完好(图1)。从其造型、纹饰、装饰工艺等方面来看,此瓶应是乾、嘉时期的御制官窑。下面就这件粉彩五爪龙纹大瓶的官、民窑之属及年代加以辨识。      器形与年代    该瓶作盘口,长宽颈,整器高达85厘米,口径31.5厘米,足径29厘米
期刊
比利时菲力浦 德巴盖先生收藏的大量精美的中国硬木家具独具特色。在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明代家具中,绝大部分质地为黄花梨和紫搜等珍贵硬木,除少量产于清朝初年外,90%属于明代珍品。此次展览将展出德巴盖先生藏七十件明式家具,涵盖桌案、椅凳、床榻、柜架、文玩类等,这批家具曾先后在紫禁城、南京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引起广泛关注,享誉世界。    中国古代家具,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家具,以其精湛的
期刊
苏富比近日发布的消息称,香港苏富比春拍于4月1日至8日举槌,包括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传统中国书画、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当代东南亚艺术以及珠宝、腕表及洋酒等八大拍卖项目,共推出各类拍卖珍品逾3600件,总估价逾24亿港元。    “玫茵堂”珍藏瓷器成焦点    “玫茵堂”珍藏被苏富比专家誉为史上最精炼的御制瓷器私人珍藏之一。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专场共推出其中的近80件稀世瑰宝,总估价高达
期刊
近期,国际艺术品观测网站Artprice发布了2011年最新拍卖纪录排行榜,在此为读者送上2011年最新鲜的艺术品拍卖数据。    从2009年开始,佳士得和苏富的销售额就在稳步提升,其中那些在伦敦拍出的声誉良好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为此贡献甚大:2009年2月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斩获了8.37千万英镑成交额,2010年2月为1.882亿英镑,2011年2月为1.965亿英镑;当代和战后艺术品,200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谭树正 陈彦 胡兆才 吴建儒    玉,纯洁温润,以其特殊的质地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崇尚和喜爱。而古人认为“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问,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也就是说石中的玉虽然有着美的本质,但没有精细雕琢与破瓦乱石一样。中国玉器精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亦在于其匪夷所思的工艺。在中国八千多年的玉雕工艺从早期的阴阳线刻、斜面棱线、减地凸雕、透雕发展至立体圆雕、通雕、镂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