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视为生命的—幅画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5月,徐悲鸿到香港举办画展。一天,作家许地山介绍他去看一位德国外交官夫人收藏的四箱中国字画。当他看到第三箱的一幅人物白描长卷时,不由眼前一亮。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再加上自己的7幅作品,购下了这幅画。这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造型优美,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个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画面上,从此朝夕不离左右,视为铭心绝品。
  1937年春,徐悲鸿返回南京。恰巧张大千由北平来南京筹备全国美展事宜,此时,黄君璧、谢稚柳等人也在南京,他们把酒畅饮,张大干、谢稚柳等人还前往徐悲鸿的住处观看了《八十七神仙卷》。
  张大干见卷后大吃一惊,叹为观止,称这幅当时国内唯一见到的唐代人物画卷有“吴带当风”之感,认为可能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粉本。对于张大千的这一判断,谢稚柳等人也表示赞同。
  
  国宝失而复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新加坡。此时正在新加坡举办画展、呼吁抗日的徐悲鸿立即将部分珍贵展品秘密隐藏起来,只携带了《八十七神仙卷》及少量展品,撤离了新加坡。
  1942年,当徐悲鸿辗转回到云南昆明,当年5月,徐悲鸿到昆明举办劳军画展。当时昆明虽然未遭沦陷,但敌人的轰炸机却天天光临,人们每天都要几次钻防空洞。5月10日,空袭警报响起,他同大家一起跑进了防空洞。当警报解除,回到住地,却发现有人趁乱撬开了寓所门锁,将他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它三十余幅画盗走!徐悲鸿面色骤然煞白,昏倒在地。
  正当徐悲鸿以为《八十七神仙卷》可能就此遗失、认定此生再也见不到它了的时候,1944年夏,徐悲鸿收到一封从成都寄来的信,写信的是徐悲鸿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学生卢荫寰,她告诉老师,她在成都见到了《八十七神仙卷》。原来,几年前徐悲鸿在当年授课时,曾把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拍成照片,带到教室给学生们讲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自己得到这幅珍品的经过,让学生们临摹。
  卢荫寰对当时的印象特别深刻。后来,她得知《八十七神仙卷》在昆明被盗的消息,心里也记挂着这件事。两年以后,卢荫寰和丈夫随同一个朋友,到一个不相识的人家里去做客。那个人拿出一幅古代人物白描长卷请客人欣赏。卢荫寰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凭她的印象,这幅画卷就是徐悲鸿在昆明丢失的《八十七神仙卷》。
  收到学生卢荫寰的信后,徐悲鸿兴奋不已,原本想立即到成都索画,但他又怕吓坏画的持有者。因为徐悲鸿是大名人,如果画的持有者万一就是窃贼,很可能会惧怕被捕而将证据毁掉。他决定自己不出面,请一位朋友前往成都,请他先找到持画者,见到这幅画并确认为真迹后,先设法与之交朋友,然后再花钱把画买回来。
  不久,成都传来消息:那幅画的确是原画,持画者也愿意把这幅画卖给徐悲鸿,不过,他开出了天价:银元20万,同时还要徐悲鸿的20幅作品。20万银元是和什么概念呢?在当时,北京城里一个上好的大四合院也不到一万银元。
  为了画的安全,徐悲鸿接受了他的条件。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白天黑夜忙于作画,甚至为此累得生病住了院。夫人廖静文则帮助丈夫找朋友筹款。不久,20万现款和20幅作品寄到成都。在那位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八十七神仙卷》又回到了徐悲鸿手中。
  当徐悲鸿再次打开画卷,发现画的主体没有丝毫的损伤,只是画面上盖有“悲鸿生命”的印章已被挖去,题跋也被割掉。
  1948年10月,徐悲鸿再次装裱画卷,并第二次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88岁的白石老人题写卷名,张大干、谢稚柳写跋。张跋称此卷与他收藏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唐画人物,唯此两卷,各尽其妙”;谢跋则云此卷为“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也”。徐悲鸿自己亦写跋记述此卷传奇经历本末,并将失画、得画所作两首七绝抄于跋后。
  1953年9月,徐悲鸿逝世,其夫人廖静文在徐悲鸿逝世的当天,就宣布将悲鸿留下的一千余件作品和一千余件他收藏的历代优秀字画及万余件图书资料,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全部献给国家。
  
  (转自辽沈晚报)
其他文献
明清两代,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复兴透过遗存后世的经典文物仍然辉映出夺目的光彩:繁艳丰润的剔红漆器、端丽的台阁体书法、闲雅清新的御笔书画、灿烂华美的铜鎏金佛教造像、耀目的金玉器与莹润富贵的珐琅器其价可与古敌,而此时工艺登峰造极的精美珍瓷开始跻身于收藏追捧的行列。苏州自南宋以降,逐渐成为东南首邑,财赋甲区,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商贾贵胄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贩
期刊
让卢普·西夫是法国著名的时尚摄影大师,曾为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柯克·道格拉斯等多位好莱坞巨星拍摄时尚的肖像照,也创作了《Jane Birkin》、《Yves Montand》、《Rudolf Nureyev》、《Charlotte Rampling》等经典作品,同时也是《时尚芭莎》、《魅力》、《君子》等多本欧美时尚杂志的御用摄影师。其作品种类繁多,涵盖时尚、风景、人像至人体不等,但最为人们所
期刊
古印度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文明之一,对人类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自人类诞生以来宗教文化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神庙则是人们表达信仰和精神寄托的载体。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中尤以宗教文化为特色。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是三个根植于古代印度文化先后发展起来,并在历史上长期并存的宗教。基于沙门教发展而来的佛教和耆那教同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正式形成
期刊
手的一系列象征性、程式化的姿态广泛出现于印度教和佛教的神像中。在最初服务于宗教目的的印度舞剧中,各种具有含义的手势总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后它们被引入印度教和佛教的仪式中,在佛教中根据佛教教义它们被赋予新的含义。梵语中“手势”一词最早意为印章或章记,因此当它被用来代表祭司做出的手势时则保证了仪式的有效性,正如基督教中表示赦免的标志一样。程式化的手势,最早出现于公元2世纪左右的印度艺术佛祖释迦牟尼的画
期刊
梦幻诗人笔下的“女人国”    保罗·德尔沃,这位比利时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自幼就经常沉浸在古典文学的幻想世界里,是个爱做梦的孩子。少年时期,他曾立志当个建筑师,但到了21岁时,又将兴趣转移到能够更加自由地实现梦幻世界的绘画方面。有如舞台布景的人造空间、洋娃娃般的女人、仿佛召唤着人们到另一个世界去的电车与火车……这些在德尔沃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题材,都是画家“梦幻世界”的主角。  收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
期刊
沉浸在古典美术馆的传统名画中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分为古典、近代两馆,在这里,游客不妨从数量庞大的藏品中,精选一些以比利时当地画家为主的名画,做有效率的欣赏。  两座美术馆都有各自的入口,两馆的内部另有通道连接,游客可以先从勒让路上的古典美术馆开始参观。进入由一排哥林多式圆柱组成的宏伟正门后,眼前是宽敞的广场大厅,然后一直往前走便来到19世纪美术画廊。画廊左侧的第一间展室陈列着高更的《绿色的基督
期刊
郑太夷书法一言以论之曰:“霸。”其诗亦然。护送溥仪赴日本公使馆,途中有诗云:“手持帝子出虎穴,千古茫茫无此奇。”“手持帝子”四字尽显心迹,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名画家黎雄才赴揭阳写生。当地文化部门召集众画家即席联欢。有余凤生号白丁者,写一鹤求教。黎氏指其比例,结构不准,并示范以几何造型方法来画。白丁不服,曰:你画得虽准,但却是死鸟。我画不准,却是活鸟。  翁同和平素最服
期刊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
期刊
漆艺与水墨、陶艺并列为东方三大传统艺术媒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精湛的传统漆艺造物有着特殊的形色质地,蕴涵着东方人特有的精神情感,积淀着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我国是漆艺发明的古国,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中国传统漆艺未能得到完善的保护、传承和更新;而中国当代漆艺发展又相对滞后且面目不清。湖北拥有楚汉漆器的悠久文化,同时出产全世界最优质的天然漆资源,9月28日,首届“中国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将在湖北
期刊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种图腾崇拜,这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关。我们看当时的很多玉器,完全看不懂。今天无论多少学者,下多大精力,苦苦地去追求,得到的答案往往不能统一,各说各的。但有一个意见大致都认同:当时的人一定追求精神上的享乐。  早期人类的生活比较单一,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可以去旅游,去滑雪,去听音乐会,去会朋友,各种事很多。古人没有,一天就为一件事——吃,就是想如何生存。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