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景,情深意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全文都寄寓着作者对胡杨的深情的爱,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的深爱之情,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在理解难点、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逐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确实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胡杨将幸福带给大家却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由学生课前收集)
  (播放课件:西风胡杨)由图片入手,展示胡杨的一组图片:
  其中有秋天美丽的胡杨林;有苍龙腾越、虬蟠狂舞、千姿百态的胡杨。这些图片向人们展示了胡杨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艰难生存的状态。
  师:同学们,这就是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的树,这就是沙漠深处最古老的树种,迄今为止已有一亿三千万年的历史,这就是被誉为全球“活着的化石树”的胡杨。此时此刻,大家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胡杨都生长在沙漠,是古老的树种。
  生:它们生活得很艰难。
  生:它们不屈不挠,顽强地生存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胡杨是珍贵的树种,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
  师:大家想更进一步了解胡杨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好,让我们紧接着学习课文。
  ……
  片断二:在理解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后,我适时进行引导。
  师:面对这样的胡杨,同学们有什么话要说吗?请同学们写出想对它们说的话。
  全班同学都拿出笔来,或自主或小组讨论,并写下他们想说的话。当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基本上完成任务后,我让他们进行当场展示:
  生1:胡杨是秋天最美的树。
  生2:胡杨,你是最坚韧的树。
  生3:胡杨,你是最无私的树。
  生4:胡杨,你是最悲壮的树。
  生5:胡杨,你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
  生6:(小声说)我觉得胡杨很傻。
  师:胡杨傻吗?
  现场一片寂静。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7:胡杨你很傻,你虽说是活化石,但人们却只记住了牡丹、桃花和奇花异草。
  生8:是啊,上游的人也忘了你带给它们的繁华,想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你连生命之源都没有了。
  生9:不对,不对,如果没有胡杨在前面挡风遮雨,哪来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
  生10:有了胡杨,也才有了西域文明。
  生11:从胡杨身上,我更看到这样的人,比如在这次抗震中,那无数个人民子弟兵,那一群群白衣天使,那一个个无名英雄。它们就是“胡杨”。
  ……
  师:是啊!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合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水,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就像我们的许许多多无名英雄一样,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对他们深情的爱及赞美之情吧!
  伴随着音乐声,同学们深情地朗读。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再看看胡杨,这首诗或许是最好的表达。(诗歌朗诵)
  我们是西部坚毅的胡杨
  是西部健硕的孩子
  在韧性地生长
  漠风和寒潮
  已无法拔出我们粗壮的根系
  就是7月的骄阳
  也无法烧死我们深埋地下的信念
  从张骞西行 从高车西迁
  从罗布人的舟去舟回 从丹丹乌里克和尼雅古城的被埋
  我们一直都是西部的种子
  是西部古老的风景
  在旷野独立。”
  课后反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它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对学生进行语感语感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入情入景,披文入情,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使其真正情深而意切。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贯彻三个“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和培养。
  首先,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其次,注重了学生个性品读。“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个“傻”字激起千层浪,有了问题,给孩子们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让孩子们在争论中明是非,悟道理。
  最后,注重了写的训练。阅读教学既要书声琅琅,又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通过写的训练,给予孩子们时间和机会亲近文本,展示内涵,感受他们思想与灵感的火花。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入情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真正达到情深而意切。
其他文献
摘 要: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曲”。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框架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的必要性,并以教学实践中的游戏导入为例对导入的重要地位及实际操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课堂导入 课前游戏  一、引言  审视英语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已经逐渐淡化了单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技巧的“一元论”,转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努
摘要: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本文结合一则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引入概念,到形成概念,再到运用概念,体现了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概念教学 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课堂 案例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
一、背景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接着安排的是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在画圆内容之后安排了直径与半径及其关系的教学,最后安排了两个讨论题:1.圆的大小、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2.车轮为什
摘 要: 农村作文教学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农村资源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农村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特有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作文教学 农村特色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加强
摘 要: 英语听说课是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不断增加学生的听说训练,提高学生捕获听力信息的水平。以学定教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必须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设置有趣的任务,调动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效的讲解和必要的练习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检测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以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再也不是权威,学生的思维彻底得到了释放,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愿意走进数学,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在教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而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大优点,并提出了在运用时的几点思考。教师应使其真正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 必要性 优越性 思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必然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对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学校自身发展及学生培养目标需要的建设方案却常常被忽视。作者以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校区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地优化成本来实现建设目标方面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网络实验实训室 优化成本 构建方法  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既受益于社会发展,又对
摘要: 中职数学教材一改再改,经多方试验,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新教材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编写原则,体现数学应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与普高相比,知识内容、难度上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中职数学是基础的和必需的,为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我市所有中职学校从2009年秋季开始均采用高教版教材,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交际氛围,创设多样、灵活、可行的交流情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法,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