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在这一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走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在那里学习语文,灵活运用语文。所以,我充分利用当地的语文教学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走向田野,尽享大自然风光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把学生安排在具体的环境中,让他们自由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对农村生活特别熟悉,明丽的天空,广阔的田野,生活在如画的大自然中的学生怎能不喜欢大自然呢?这是他们的摇篮:春天看绿树红花,夏听百虫啾啾,秋尝累累硕果,冬赏茫茫雪景。早晨扑面而来的凉风,傍晚夕阳映照下的池塘,都是那么令人心醉。春之绿意,夏之戏水,秋之游乐,冬之雪景,一年之景,尽在眼中。在如此的美景中,每个人都能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对于这些,教师不用多讲,只略作点拨,就能达到效果。例如,教师可问:大自然美吗?你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风景?你能给大家说说好吗?教师只要略微的启发,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尽情叙说大自然的美好,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这样的作文,是学生敞开心扉在叙述所见、表达所感,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在尽情体验家乡美丽风光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追随先辈足迹,学习先辈精神
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斗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的财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乡就涌现出了百余名英雄人物。这些不仅是德育的好教材,更是作文的好素材。我让学生去采访身经百战的老八路,拜访艰难创业英雄前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赞扬他们的丰功伟绩。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英雄等活动,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感人的精神,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有了学习的榜样,再进行习作练习时,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感情。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三、体验家乡发展,抒发热爱之情
近几年,随着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开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排排新建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之中,一道道笔直的公路纵横交织,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农民腰包鼓了,脸上绽开了笑容。农村的变化,让每个人都会惊叹不已,学生活动于其中,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好时机。于是,我带着学生参观滨河大道旁的工业园,访问养鸡专业户和种粮大户等,让他们给学生讲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让学生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然后,我以“我家的变化”为题,让学生畅想,有的学生从房子的变化谈起,有的学生从家用电器说起,有的学生则从村里的交通工具的变迁谈起……这些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感人。这时我巧妙引导,对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让学生把自己激动的心情诉诸笔端。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写得自然具体,很有意义。学生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并树立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理想。
四、感悟乡情亲情,赞美纯朴民风
在农村的飞速发展中,虽然有些人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倾向,但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的感情,注重乡亲之间的的联系,这中间蕴藏着纯朴的民风,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无法想象的。和睦的邻里、尊老抚幼的风气、发家致富的感人事迹等等,这些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就发生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合家团圆的春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无不带给学生们许多欢乐。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节日的时机,让学生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如果教师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把普通百姓的朴实感情赞之于笔端,学生所写的作文一定会景情并茂。学生的习作干巴巴的,缺乏感情,是没有获取典型的材料,或是在学生获取材料后,没有及时强化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眼前之景,写可言之物,抒真实感情。
综上所述,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民风的淳朴,亲历家乡的巨变,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些令人心动的事物,然后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从而使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
一、走向田野,尽享大自然风光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把学生安排在具体的环境中,让他们自由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对农村生活特别熟悉,明丽的天空,广阔的田野,生活在如画的大自然中的学生怎能不喜欢大自然呢?这是他们的摇篮:春天看绿树红花,夏听百虫啾啾,秋尝累累硕果,冬赏茫茫雪景。早晨扑面而来的凉风,傍晚夕阳映照下的池塘,都是那么令人心醉。春之绿意,夏之戏水,秋之游乐,冬之雪景,一年之景,尽在眼中。在如此的美景中,每个人都能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对于这些,教师不用多讲,只略作点拨,就能达到效果。例如,教师可问:大自然美吗?你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风景?你能给大家说说好吗?教师只要略微的启发,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尽情叙说大自然的美好,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这样的作文,是学生敞开心扉在叙述所见、表达所感,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在尽情体验家乡美丽风光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二、追随先辈足迹,学习先辈精神
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斗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宝贵的财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乡就涌现出了百余名英雄人物。这些不仅是德育的好教材,更是作文的好素材。我让学生去采访身经百战的老八路,拜访艰难创业英雄前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赞扬他们的丰功伟绩。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英雄等活动,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感人的精神,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有了学习的榜样,再进行习作练习时,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感情。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三、体验家乡发展,抒发热爱之情
近几年,随着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开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排排新建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之中,一道道笔直的公路纵横交织,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农民腰包鼓了,脸上绽开了笑容。农村的变化,让每个人都会惊叹不已,学生活动于其中,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好时机。于是,我带着学生参观滨河大道旁的工业园,访问养鸡专业户和种粮大户等,让他们给学生讲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让学生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然后,我以“我家的变化”为题,让学生畅想,有的学生从房子的变化谈起,有的学生从家用电器说起,有的学生则从村里的交通工具的变迁谈起……这些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感人。这时我巧妙引导,对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让学生把自己激动的心情诉诸笔端。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写得自然具体,很有意义。学生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并树立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理想。
四、感悟乡情亲情,赞美纯朴民风
在农村的飞速发展中,虽然有些人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倾向,但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的感情,注重乡亲之间的的联系,这中间蕴藏着纯朴的民风,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无法想象的。和睦的邻里、尊老抚幼的风气、发家致富的感人事迹等等,这些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就发生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合家团圆的春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无不带给学生们许多欢乐。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节日的时机,让学生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学生就能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如果教师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把普通百姓的朴实感情赞之于笔端,学生所写的作文一定会景情并茂。学生的习作干巴巴的,缺乏感情,是没有获取典型的材料,或是在学生获取材料后,没有及时强化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眼前之景,写可言之物,抒真实感情。
综上所述,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民风的淳朴,亲历家乡的巨变,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些令人心动的事物,然后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从而使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