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发展视角下的艺术教育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培养出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更能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不仅能使人才真正得到成长,还能推动我国教育领域朝着更完善的方向迈进。基于此,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与发展视角两方面,对我国的艺术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 发展视角 艺术教育
  我国教育领域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作用,并且以发展的眼光来建设和优化我国现有的艺术教育,从而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道路。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更是美育得以实施的有效的途径。在校园开展艺术教育,宗旨是帮助学生在观察、欣赏和体验美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最终在美育培养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的身心。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将真善美传递到人们心中,更能够促进人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艺术教育能够有效推进现阶段的教育改革持续发展,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
  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艺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教化人们积极向上。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美”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在对文明成果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创新之中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我国教育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其责无旁贷的义务。各级学校应当对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方针进行贯彻落实,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进行完善,真正使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观得以确立,并且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内涵。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身为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艺术教育的价值显而易见。
  艺术教育能够真正做到“以美育人”,并且能够帮助人们完善人格,从而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过去应试教育占据主流的时代,教育过多地强调学生在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具备特殊天赋的学生所拥有的特长。现阶段,艺术教育备受重视,并且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例如,在新的高中音乐、美术课程标准中,均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等多个模块的课程,同时鼓励拥有艺术特长的学生选择个性化发展道路,以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取向和成才目标。在校园里开展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进行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使学生的多元成长得以实现,真正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当前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之间也没有办法“沾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都在艺术层面拥有一定造诣。我国“两弹元勋”之一、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拥有科学知识,还要拥有文化艺术修养,并且认为艺术层面的修养对于他的科学研究有很大帮助,艺术能帮助他开拓创新思维。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补充、难以分割的关系。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大脑获得协调发展,例如合唱过程中团队协作与倾听、演奏管弦乐器时双手分工以及协调配合等。对音乐产生的直接感受,能够使人们获得情感层面的愉悦,而且能够帮助人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互补互助。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通过对颜色和图像进行认知,能够帮助人们准确掌握空间与搭配的概念。在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双方都获得了显而易见的发展与进步。
  四、运用艺术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任务
  (一)运用艺术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基础
  首先,运用艺术教育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需要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例如,可以在校园内部建设艺术相关的“工作室”,帮助学生拓展艺术层面的知识,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发挥自身的地域性优势,带领学生学习当地的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并且与其他学校之间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创新。
  其次,应当确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基础。高等院校应当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入手,选择当地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机制,同时建立艺术实训基地,与当地相关的艺术机构取得联系,共同制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案,通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比赛活动等,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二)运用艺术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任务
  在运用艺术教育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关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到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然后按照市场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論素养以及艺术实践能力。在不断完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多种多样的艺术领域,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艺术经验,为将来结束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视角下利用艺术教育培养人才的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
  现如今,艺术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一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结束学业后,积极投身于艺术教育事业。但是无论学生是否将艺术教育作为自己未来的岗位发展目标,学校都应当对学生开展具备前瞻性的艺术培养。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相关学校不仅要完善和优化已有的艺术知识,还应当鼓励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在未来步入社会以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真正成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因此,相关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之前,必须明确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法,制订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二)运用科学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等。基于此,相关学校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升艺术教学质量,例如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要将互联网应用于艺术相关教学之中,例如合理运用微课进行艺术课程教学,能够为艺术教育提供诸多便利,并且构建出适宜全体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
  在开展艺术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教师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互联网课程教学平台,与名师进行线上沟通,然后名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开展远程授课,相关教学人员在名师讲解的基础上,对个别难点问题进行补充与完善,同时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松懈的学生进行及时督促,保证所有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不落后。
  (三)提升相关教师的创造力
  当前,艺术类教师资源短缺,是我国艺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中小学教学中,很多艺术教育相关的教师“身兼数职”,而且一部分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并不对口,导致艺术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伴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艺术教育在我国各级学校中的普及,很多艺术教育相关教师出现专业与综合素质滞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在各级学校的进一步开展。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艺术教育相关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自主学习艺术相关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同时,学习青少年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知识,将面向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艺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展艺术教学,畅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艺术教育相关学科所具备的特殊性,其学习氛围与数学、语文、外语等学科相比更加轻松,所以,艺术教育相关教师在课堂上更容易与学生融洽相处,而且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更快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六、結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素质教育得到普及的今天,艺术教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能够促进我国人才培养以及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教育新局面的关键学科。人们应当从发展的视角看待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各阶段学生的学科专业水平,更要重视各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真正推动我国教育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于伟.人才培养与发展视角下的艺术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20(07):4-8.
  [2]徐兰兰,周强,朱小平,王红艳.高师院校美教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11):108-109.
  [3]杨卓.艺术类高职院校中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架构[J].中国民族博览,2020(24):28-30.
  [4]白振宇.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09):45-46.
  [5]颜克.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0(10):58-63.
  [6]任姗,孙璐璐.陕西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20(22):121-123.
  [7]黄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大观(论坛),2020(08):110-111.
  [8]李婷.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21(04):172-17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陇东南地区红歌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S[2020]GHB4821)的阶段性成果;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富平,男,天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广西白裤瑶“勤泽格拉”为切入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探寻民间传统舞蹈在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路径。通过对广西白裤瑶“勤泽格拉”进入校园的具体实践提出策略,以校本课程、早操活动、主题创作展等为主要形式,同时着重与地方高等院校展开多元途径的联动机制,有利于对“非遗进校园”的开展提供帮助,也有利于非遗在本土学校实践路径的探讨。  关键词:白裤瑶“勤泽格拉” 传承 小学教学  随着教育部、文化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效果。而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则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网络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教学。本文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的有
摘要:目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经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尤其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建设是大学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需要通过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来完善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理性判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另外,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可以让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的、全面的、质的飞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整个社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第四阶段(7—9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做出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课程标准中阅读方面的这些明确要求,本文结合当前课上及课下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任务,以小说《人生》为例,分析“整本书阅读”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说教学 整本书阅读 实施策略  “整本书阅读”作为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识。在小学美育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不可缺少的,要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美育课程进行充分结合,教育工作者要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育教学,有利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并带动小学美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美育 融入  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对历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越来越受到社
摘要:中国优秀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光芒,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韵律与典雅的诗句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域,探究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歌曲演绎中的特点,结合古典诗词文化的应用价值分析,提升高职学生对古典诗词歌曲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古典诗词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让学生在课堂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提供全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打破时空且普及率高的优势也得以彰显。本文试图结合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艺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MOOC形式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艺术感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并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教育扶贫 艺术教育 MOOC课程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
摘要:伴随教育的持续发展,许多高中在完善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对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规定了更嚴格的标准。而音乐舞蹈教学模块的开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进步,在高中学科中纳入舞蹈模块,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动作,有助于拓宽高中生的艺术眼界,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首先阐明开设高中音乐舞蹈教学模块的必要性,然后分析高中音乐舞蹈教学模块的教学现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建议。  关
摘要: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教学改革之际,大学人文教育必须跳出陈旧的教学模式,探寻有效的路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力求达到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新高度。体验式学习使学习者伴随一种体验,产生情感、触动心灵,继而引发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成长,符合人文课程的特有性质。因此,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于大学人文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 体验式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
摘要:相较于已成学术体系的西方艺术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柯律格的艺术史研究从物品视角切入,在各种场域建构中重新审视艺术史,将过去不曾扮演重要角色的物品以及图像扩展为研究对象,在商品社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下参照社会文化理论,以独特的观看视角与写作范式拓宽了对中国艺术史的理解与认识。本文通过对柯律格艺术史研究方法的阐述,分析将图像纳入研究范围与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