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八音会乐曲《大十番》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晋城上党八音会陈宁乐班2009年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其中演奏了一首名为《大十番》的传统套曲。仅就曲名而言,十番锣鼓音乐多存在于苏南、京津地区,具有数列结构的特征。那么上党八音会里的这首《大十番》是否具有其他十番锣鼓乐曲中的数列结构?是否与苏南十番锣鼓具有亲缘关系? 全文查看链接   上述两段文字在《器乐集成·江苏卷》与《上党八音会》两书中都有引用,却被用来引证不同的观点,前者得出的结论是“十番锣鼓至迟应产生于明代16世纪之前。……四百多年前,十番锣鼓已在苏州一带盛行”④;而《上党八音会》中则强调了文献中提到的乐器:“万历年间,出了一种叫?眼十番?演或?眼十样锦?演的器乐合奏。它共有鼓、笛、木鱼、板、拨钹、小铙、大铙、大锣、铛锣九种乐器,这些乐器中,除木鱼与板由一人演奏外,其余乐器均人手一件。这样,一个乐队共有八个人。”⑤可见,《器乐集成·江苏卷》中更想证明十番锣鼓的历史以及在江苏地区流行的时间,而《上党八音会》的编者更倾向于把“十番”看作一种八个人演奏的器乐合奏形式,来证明“十番”与“八音会”的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当地“传统套曲”《大十番》、《小十番》、《十样锦》的命名。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百分
【教学背景】  “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安排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会求简单的平均数;2.感受平均数的特征;3.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着眼于让学生感受更多平均数的特征,让学生享受更有深度的课堂。  【教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于2011年开始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新范式”的研讨活动,并在2012年11月28日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新范式”推进的展示活动,以课型为切入口,展示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试卷评析课等四类六个课型共九节展示课。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数学教师对“先学后教、已学定教”教学新范式的理念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现以规则学习为主
摘要:本文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主观幸福量表对陕西理工学院1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①在时间监控观设置目标子维度和主观幸福感消极情绪子维度中,陕西理工学院文理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时间管理倾向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除人际关系外)均呈显著相关,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相关研究 
《生活化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我校的市级立项课题,我校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努力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校数学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举例如下。  1.教学“反比例的意义”一课的导入  师(拿出20根小棒):如果我每次拿出1根小棒,多少次拿完?(学生思考并填写下表)  [每次拿的根数\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节课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我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
摘要:于永正老师说过:“孩子们的童年应当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情趣的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品评起来都是有味道的诗……这首美丽的诗是由老师构思,师生一起创作而成的。”  关键词:符号评价;心灵沟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写话教学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经常研究的课题,写话评价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每当看到桌上一大叠学生的写话本时,我心里总会有些彷徨:究竟从何入手对写话进行评价才能真正打动孩子们的心,
摘要: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通过分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根据学科发展水平,不断地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打破原有学科局限和视野,优化设置层级明确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纽带,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怎么才能充分准备,预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呢?  一、 预设的问题要抓住关键点  每节数学课都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课堂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
摘要:早在清朝末年,上海被迫开埠通商,洋货涌入中国的大门。外国商人带来了新的商品促销方式,广告宣传画应运而生。在一系列类似创意产业萌芽的事物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经典符号元素——月份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别具的韵味赢得人们的喜爱。本文以近代20世纪在商业宣传领域传播最广、艺术性最高的月份牌的发展及设计形式作为切入点,从中揭示和探究特殊历史条件下,月份牌招贴设计的蜕变规律与传承基因,通过整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