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学摭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因环境与阅历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丰富而又复杂多变的生成性。有了这个生成性,课堂才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只有及时准确地抓住这些生成教学资源,课堂才能碰撞出更加炫目的智慧火花,才能出现更为精彩的华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和人生的积极发展。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语文新课标才会形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理念。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还不能在课堂上促进教学生成,不能驾驭好生成性教学课堂,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那种只按照既定教案预设流程一成不变的授课行为,还在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因此,当前我们必须为促进课堂教学生成、驾驭生成性课堂教学作不懈的努力。
  那么,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生成并驾驭生成性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体会。
   一、促进课堂生成的方法
  1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生成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生命体相互碰撞中,在学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研讨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程序。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对老师心存畏惧,课堂上经常是身心紧张,不能畅所欲言。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必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放得开,学生的合作互动才能做到位,学生的想法与情感才能随性地表达。也只有这样,课堂的生成资源才能随之而来。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教学生成提供可靠保证。
  例如,教者可经常面带笑容,用亲切的话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注重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挚爱之心、宽容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民主、利于生成的课堂氛围。
  2设计富有内涵的课堂提问
  想要改变平淡课堂,促进课堂生成,最有效的途径是设计有内涵有思维度的课堂提问。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间生成各种新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丰富的课堂,往往是问题连连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笔者就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是敬业?你了解身边哪些敬业的人与事?一系列问题以阶梯状排布在学生面前,他们立即纷纷投入到对问题的研讨与交流中,不明白的就研读课文,有想法的就讨论交流,有异议的就争论辨析,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对问题的明晰的认识,对敬业的人与事有了形象理解。整堂课就是一个生成流动的动态过程。有一学习小组还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问题:带病坚持工作是不是敬业?对于这个问题,班级中的同学形成了两种看法。正方认为显然是的,反方却另有高论:带病工作就如用一部破犁耙犁田,你说这是对犁田的敬业吗?结论是不仅不敬业还不敬身。这样的答案笔者原未料及!这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3做好每一堂课的预习
  课前要认真预习。预习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生成的状况。预习充分,课堂生成就会丰富活跃,否则,课堂生成就会滞涩贫乏。因为,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掌握课堂内容所涉及的相关方面的丰富知识,这些知识能为课堂上激发出生成火花提供知识储备;通过预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产生自己的思考与疑问;通过预习,学生在自我探究中会点燃起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积累起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独特体验。经过预习,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探索经历、情感体验,所以课堂上就有了“底气”,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讲自己所知道的、说自己所发现的、提自己所疑惑的。通过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不仅掌握所以然,还会时不时地激发出一定的奇思妙想,生发出更为丰富多彩、灵动多样的教学资源。
  4做好每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语文新课标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并给予这一新理念对备课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备课不能再像传统备课那样,以静止的眼光程式化、机械化地书写教案。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这就为课堂带来极大的变数。而每个学生都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与灵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就更易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与多变性。这种现状使得课堂固有的一些规定性变得不再适用,因为如果在备课中设定得越多,就意味着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自由度越小,生成机缘就愈小。因此,新课标下的备课宜粗放化与目标化,教案可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教学题纲与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案,可给学生留下任凭鸟飞鱼跃的空间,给教者也留下处理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节外生枝”的空间。总之,我们要深入理解与把握新课标理念,做好每一节课的备课工作,不能让花了心血的教案,成为束缚学生学习的桎梏,而要让教案成为催生教学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宝典秘籍。
  二、驾驭课堂生成的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在驾驭上也有别于传统课堂,它对教者的要求更高。那么如何才能驾驭好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敏锐捕捉生成资源
  课堂上,学生所有的活动状态,如他们的兴趣点、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方式与能力质量、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或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语言的还是行为或情绪的,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生成资源,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住它们,并及时将之纳入临时设计之中,再将之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
  2抓住主要生成资源
  一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应该是很多的,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把课上所有资源都纳入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些资源的价值有大小之分,我们要及时甄别筛选出有教学价值的资源,将之灵活地安排到教学程序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3灵活增删教学环节
  既定教案中的教学流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但这些预设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把它搞得过于程式化、机械化甚至于于僵化,我们要根据课堂生成资源情况,及时调整,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新的语文课标催生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与时俱进,及时摒弃陈腐的教学方式,推陈出新,用新课标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积极探索生成性课堂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尽责尽力。
其他文献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活学语文。所谓的“活学”就是灵活地学,要求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发展能力。此外,“活学”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能将语文学习从文本延伸到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由死板的学变为灵活的学呢?笔者认为,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也是促使学生活学语文的助推器。  一、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以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他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面前望而却步。下面是本人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应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
本文就维修电工初级工考证的一个题目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半波能耗制动的原理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改进,希望能够从根本上对交流电动机的能耗制动方面的实训教学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下花园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转型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干事創业的决心更加高涨。    2009年3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32个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曾经以煤炭、电力、电石三大产业称雄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赫然在列。下花园的工业产品远销国外,是被周边县区誉为“既有煤又有电,不愁吃不愁穿”的好地方。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下花园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转型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干事创业的决
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真的境界、善的境界、美的境界。  一、真的境界  所谓真境界的真,指的是课堂要体现老师和学生真实的生命状态,要有原生态的对话、交流,不装样子,不摆架子,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共同度过的一段幸福时光,是师生之间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因为真实,或许在课堂上会有小插曲,有问题探究中遇到的困境,有让老师尴尬的问题,有师生之间不默契的片刻冷场,但只要教学的状态朝着一个较为明确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确立平等对话关系已成为一种共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宰地位已被动摇,因为它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成功的课堂展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景象,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当下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充分激发,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出现了诸多低效高耗课堂,此类课堂与教师缺乏平等意识不无关系。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