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随着国内各个教学领域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探索实现此理论的教学策略,并且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围绕着初中语文教学,分析“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运用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创新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教育理念 教学计划 学习热情
  “教学做合一”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理论,阐述了教育的本质,表明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它强调“做”是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想将此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须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概述
  “教学做合一”是一种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理论,最早是由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人们不仅可以将此理论运用到生活中,还可以运用到教育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总结做过的事情,找出经验,从而实现在“做”中学习知识。
  将此理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将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实践应用三者结合为一体,意识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一定的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效率。
  此理论强调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围绕“做”来进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知识,教师在实践中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导性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而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使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受教学压力、升学计划、教学计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将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许多汉字、拼音、词组、文章、习作、口语交际等知识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使语文老师肩上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部分语文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而向学生讲解大量的语文知识,忽略了实际能力,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成效较低。部分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还是背诵课文、默写汉字、默写拼音、抄写汉字、抄写拼音等,这些学习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但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想要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应转变自身陈旧的教育理念,依据自身对知识的了解,将知识渗透到各项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让班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做到在“做”中学。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其采取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被动地消化和吸收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式,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做”中教是此种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此教学理论的理解,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现其中蕴含的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重新定位角色,将主导权还给学生
  “做”指的是教师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一些实践类的活动,学习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总结,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里,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尝试运用此项理论进行教学,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明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依据自身对“做”中“学”理论的理解,找出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并且监督学生改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给”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知识,这样的知识传授方式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学习各项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思路。
  如在进行《我的 》的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请描述家人的形象,指出家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主题进行讨论,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小学生很愿意向他人表述内心的真实想法。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罗列讨论的核心,并依据这些核心进行写作。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转变以往命题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写作思路,从而解决了小学生“怕写作”的难题。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向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对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精准定位,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吕燕《“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8年第84期。
  [2] 汪群燕《教学做合一: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知识文库》2018年第16期。
  [3] 王妍琳《教学做合一,让语文课堂更精彩》,《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是乡村中学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老师开展作文教学的难度大且无法取得短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对作文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我个人觉得應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基础训练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兴趣引导 阅读积淀 仿写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5  人们常说“兴趣
摘 要:高效课堂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和吸收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点繁多且难度较大,在高效课堂视阈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意在探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效课堂变成了学校和教师追求的目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相关部门都在为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相应的改变。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来提出的教学概念,从广义上说是让学生具备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放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在写作教学中加入核心素养理念的意义,从而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完成高中写作教学。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加有成效的学习成为新的课题,师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怎么与时俱进,怎么提高课堂成效,促进阅读与习作的学习,有没有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探索,都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问题。互联网下教学以其诸多优点呈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  关键词:互联网 深阅读 习作 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5  新的教育理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无比希望自己能做到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其中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做好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进行探究,以期通过提问技巧的应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提问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2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语文学科有很多和美术学科相联系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绘本 小学语文 小学美术 融合策略  绘本由图片和文字两个要素组成,绘本里有大量图片,这就是美术学科的要素,同时绘本又能讲故事,教会人生活的道理,这就为语文科目的教学带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笔下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意谓早春的绵绵细雨使都城西安的百姓如同喝了酥油茶那样滋润。远看浅绿、近视鹅黄的小草,比起暮色四月百般红紫的鲜花芳草和杨花榆荚不知胜过多少倍!齐梁间著名文人丘迟笔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那是粗线条的勾勒。而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像一部多媒体视频,把一个个初春的美景,分镜头似地
摘 要: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很多史料,有效将这些史料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扩充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以“新式教育的发端”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据史料 高中历史 新式教育的发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55  一、课堂导入  大量实践表明,历史教学较为枯燥,
摘 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目标。换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课程,同时还应重视其他课程。其中,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