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教育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目标。换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注重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课程,同时还应重视其他课程。其中,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能够明确地分辨是非。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能够学会自律,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只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照本宣科,只会让课堂枯燥乏味,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道德与法治本身是贴近生活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进行教学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课程的教学严重脱离生活
  许多学校更多注重的是主科课程,认为学生取得好的主科课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学校领导和老师并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家长对此门课程存在意义的认知有着严重偏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采用表演式的方法,即利用课本、多媒体设备等开展一系列的形式化教学,然而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仅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氛围过于压抑沉闷,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课程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任何课程在进行教学时都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只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能得到体现,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而教师也没能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常利用的方式就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做并不能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学心理。、
  3.缺乏对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老师认为把教材完完整整地讲述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教学效果始终得不到提高。这样做,即便老师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不会提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够专心,没有认真听讲,对所学的知识也不能转化为能力,对于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更不会重视,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注,促使学生有好的态度去学习。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教学目标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因此,为了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生活化。即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更有代入感。
  目前,小學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真善美,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生活实际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进行有效调整。可以让教材中比较枯燥的内容生活化。
  举例来说,当教师在进行“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生活中自己出现的马虎行为,并对此行为进行深度剖析,说说这些马虎的行为对自身以及对他人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马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马虎行为的产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真实体验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做好铺垫。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之二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生活化的素材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有代入感。
  举例来说,在进行“上学路上”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想自己经历的路程是否安全;从家到学校这段路程上是否有交通信号灯;思考交通信号灯的含义,怎样正确过马路。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过马路,以及未遵循交通规则将产生的危害。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将所学所用应用于生活,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
  3.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之三就是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像其他主科课程那样需要严肃的氛围,这门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适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打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拍摄一些学校的场景,然后利用PPT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演示,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交流讨论的氛围。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角度,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学校,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校园一角,如:学校的操场、学校的教学楼、学校的花园、学校的健身角等,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也可以是心中希望的校园,如:对比现在的校园,更希望在校园中增添哪些区域,或希望在校园中取消哪些区域等。除此之外,也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其他人的看法,将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的看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母校情结。   4.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之四就是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更是如此。此门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若单凭教师课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足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学生遗忘。因此,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深度,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观察、搜集案例等,通过亲身实践完善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
  举例来说,在进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的拓展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向学生布置调查任务。众所周知,安全内容包括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自选角度搜集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可以是相关案例,也可以是防范方法;再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課堂教学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上再现生活场景,能够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在课后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能够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不仅如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还能够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生活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1期。
  [2] 王龙娃《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
  [3] 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第17期。
  [4] 吴锦红《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名师在线》2019年第16期。
  [5] 艾晓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1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主旋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它贯穿于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把德育
摘 要:作文教学是乡村中学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老师开展作文教学的难度大且无法取得短期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对作文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我个人觉得應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基础训练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兴趣引导 阅读积淀 仿写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15  人们常说“兴趣
摘 要:高效课堂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快速、高效地掌握和吸收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点繁多且难度较大,在高效课堂视阈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意在探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效课堂变成了学校和教师追求的目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相关部门都在为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相应的改变。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来提出的教学概念,从广义上说是让学生具备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放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就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在写作教学中加入核心素养理念的意义,从而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完成高中写作教学。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加有成效的学习成为新的课题,师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怎么与时俱进,怎么提高课堂成效,促进阅读与习作的学习,有没有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探索,都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问题。互联网下教学以其诸多优点呈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当中。  关键词:互联网 深阅读 习作 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5  新的教育理
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无比希望自己能做到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其中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做好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进行探究,以期通过提问技巧的应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提问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22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语文学科有很多和美术学科相联系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绘本 小学语文 小学美术 融合策略  绘本由图片和文字两个要素组成,绘本里有大量图片,这就是美术学科的要素,同时绘本又能讲故事,教会人生活的道理,这就为语文科目的教学带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笔下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意谓早春的绵绵细雨使都城西安的百姓如同喝了酥油茶那样滋润。远看浅绿、近视鹅黄的小草,比起暮色四月百般红紫的鲜花芳草和杨花榆荚不知胜过多少倍!齐梁间著名文人丘迟笔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那是粗线条的勾勒。而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像一部多媒体视频,把一个个初春的美景,分镜头似地
摘 要: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很多史料,有效将这些史料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扩充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以“新式教育的发端”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据史料 高中历史 新式教育的发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55  一、课堂导入  大量实践表明,历史教学较为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