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术后5年内角膜后表面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变化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ng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进行5年随访测量,探索其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LASIK手术患者48例(48眼),平均屈光度(-6.25±2.87)D.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5年,采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后表面曲率(中央6 mm区域)和角膜厚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LSD法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并对两者关系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较术前升高(t=8.211,P<0.01);术后1~9个月,数值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至2年,角膜后表面曲率逐渐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0、-2.659,P均<0.01);2年后,角膜后表面曲率趋于稳定,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术后1个月,中央角膜厚度较术前下降(t=10.08,P<0.01);术后1~9个月,中央角膜厚度逐渐上升,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2、-4.428、-2.334,P均>0.05);术后9个月,中央角膜厚度趋于稳定,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中央区前凸,中央角膜厚度增加,此后两者均趋于稳定.随访期内角膜后表面曲率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面的形态,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 应用自身对照研究.对近年来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20只眼)临床硅油乳化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其角膜,分析研究其图像特点,总结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的共焦显微镜表现.结果 乳化硅油滴在角膜内皮面有着不同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镶嵌于角膜内皮面,并伴有角膜内皮细胞的明显水肿增大,内皮细胞的结构不清,
患者男,58岁."左眼视力下降1周"主诉入院.入院查体:Vd 0.15 Vs 0.07右眼压15mmHg左眼压4 mmHg,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深,Tyn(+),瞳孔区絮状渗出,瞳孔药扩,不圆,鼻侧虹膜点状后粘连,虹膜震颤,瞳孔直径4.5mm×5mm,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混浊,其间可见大量色素颗粒漂浮,眼底除鼻侧外其余象限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区,1点赤道部视网膜可见一枚椭圆形视网膜裂孔;右眼
期刊
目的 分析1~3岁幼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斜视类型、手术设计、手术的近期及远期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09例1~3岁幼儿斜视矫正手术.结果 109例中女50例,男59例,其中内斜视40例(36.7%),外斜视29例(26.6%),上斜肌麻痹30例(27.5%),A-V综合症10例(9.1%).发病年龄出生至2岁,术后随访6月至4年,观察术后眼位,术后和远期正位率分别为内斜视90%、82.5%,外斜视86
目的 分析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示该病的特殊CT征,作为诊断依据.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静脉性血管瘤CT片共100例,分析其所在的位置、范围、形状、边界、密度、CT值及继发性改变,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0例病变均被CT发现.内上象限47例,外上象限11例,内下象限10例,外下象限7例,眶内侧7例,正上方7例,正下方5例,球后2例,占满全眶4例;不规则形90例,分
病人女,68岁.于2009年11月3日以右眼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瘘,化脓性眼内炎、左眼绝对期青光眼收入院(图1).主诉右眼青光眼术后10年,胀痛、视物不见1天.查体:视力右眼光感阳性.右眼混合充血,上方球结膜滤过泡见溃面,荧光素染色见溪流现象,角膜后KP++,房水闪辉+++,前房浅,前房下角见3mm白色积脓,瞳孔区见絮状渗出,晶状体混浊,眼后段窥不清.B超示:玻璃体混浊.于入院当日急诊行右眼羊膜移植术
期刊
目的 评价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术后高度散光及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研究.收集PKP术后因高度散光或不规则散光而接受地形图引导的T-PRK治疗的患者18例(20眼).记录并分析术前及进行本研究时末次随访的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届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视觉症状变化等,应用秩和检验对视力、
目的 通过对比性临床观察,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引导下定位睫状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将34例(37只眼)需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患者按术前应用UBM检查和未用UBM检查分为两组:1组18例19只眼,术前行UBM检查,定位睫状沟在巩膜表面投影位置,依此确定手术
目的 探讨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采取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轻度者治愈率100%,中度者70%,重度者33%.结论 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对轻中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效果较好,对重度者效果欠佳。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医院将定于2013年5月19日至6月28日(6周),在温州举办“视光学与技能强化进修班”。培训内容涵盖临床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视觉功能检查与临床处理、眼镜临床验配、临床角膜接触镜验配、屈光手术学、低视力临床诊疗与康复、眼视光诊疗中心管理等眼视光学临床诊疗知识与技能以及最新进展。以视光学理论为基础,强调临床技能培训,使学员掌握最基本的视光学理论与临床技能。
期刊
目的 对比分析爱必肤与传统缝合方法处理眼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91例伤口整齐清洁的眼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A、B两组,A组43例选择行人体组织粘合剂黏合创口法,B组48例选择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法,观察并比较手术疼痛率,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瘢痕情况.结果 手术疼痛率及瘢痕程度方面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创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使用爱必肤处理眼睑外伤具有方便,高效,减少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