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的共焦显微镜表现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zh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面的形态,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 应用自身对照研究.对近年来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20只眼)临床硅油乳化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其角膜,分析研究其图像特点,总结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的共焦显微镜表现.结果 乳化硅油滴在角膜内皮面有着不同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镶嵌于角膜内皮面,并伴有角膜内皮细胞的明显水肿增大,内皮细胞的结构不清,仅有模糊轮廓.结论 采用新型的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乳化硅油滴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直接损害.该检查是一种对人体无害、可以反复进行,并且连续观察角膜内皮变化的工具,对评估乳化硅油滴对角膜的损害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Avastin)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术后各时间段的视野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方法.收集经间接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存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ARMD患者13例(15只眼),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1.患眼行Bevac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1.25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病人,将符合纳入标准并经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
目的 利用自行搭建的超长扫描深度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活体测量小鼠眼球的眼轴长度、曲率等各眼内生物学参数,并评估其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 实验研究.本研究自主研发的超长扫描深度SD-OCT扫描深度7.3 mm(空气中),系统轴向扫描(A-Scan)速度28 kHz,轴向分辨率7.5 μm,横向分辨率19 μm.共有5只40日龄的C57BL/6小鼠(10眼)经历2天次的测量.第1天,由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对43例(48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R)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术前及术后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的旋
目的 总结眼眶血肿的超声学表现以及B型超声引导下穿吸治疗的体会.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1989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19例经B型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抽吸证实的眼眶血肿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结果 19例患者声像图均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异常回声占位病变.B型超声检查结果:位于眶顶骨膜下间隙9例,中央间隙8例,周围间隙2例.占位病变呈扁平状8例,不规则形4例,类圆形2例,圆锥形3
患者,女,40岁,因"额部皮肤瘢痕"15 h前在当地诊所行额部(左侧眉弓上一横指处)皮下注射曲安奈德40 mg(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注射中即立刻出现眼痛、头痛、恶心,数分钟后左眼视力急剧下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眼视力无光感,右眼视力0.8;角膜映光:左眼-10°,呈轻度外展位,右眼无殊;眼球运动:左眼内外上下运动均中度受限,角膜透明,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闪辉Tydal
期刊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观察多点扫描矩阵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evere 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方法 观察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88只眼.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9~22岁,平均(14.21±1.19)岁.近视度数:球镜1.00~6.25 D,平均(3.34±1.55)D;柱镜0.25-1.00D,平均(0.57±1.32)D.采用夜间配镜8~10 h.戴镜后1周、1月、3月、6月随访,观察视力、
目的 在白内障手术中因球后或球周麻醉时药物可能导致眼外肌毒性而产生术后斜视及治疗.方法 对5例局部麻醉白内障术后患者,均于术后第一天去除眼罩时发现复视.于白内障术后3个月后在全麻下行受累肌肉的后徙及可调节缝线手术.结果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布比卡因导致的眼肌麻痹于术后即发复视并持续存在.在观察病例中2例上直肌受累、3例下直肌受累.4例左眼,1例右眼.在受累肌肉行足量的肌肉后徙并可调节缝线,术后大部分
目的 探讨共同性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与斜肌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8年至2013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共同性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斜肌功能异常在发病因素中的作用.结果 26例中14例发生了新发的斜肌功能异常,包括上斜肌功能亢进8例次、下斜肌功能不足2例次、下斜肌功能亢进6例次、上斜肌功能不足3例次.继发性外斜合并A-V征的8例,其中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