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依托指导学生仿写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纯粹地传授习作技巧,更不可能直接放手让学生去写。特别是中年级学生,没有多么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不会恰当表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指导他们仿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不仅文字本身优美,还在写法上极富特色,也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此类课文时,我往往会与学生一起提炼写法,进行片段仿写。
  一、句式仿写
  《九寨沟》一文用了四个“也许”,让这段看似工整的文字多了一些灵活,多了一些俏皮。仿照这样的句式,班上有个学生写了他的小妹妹。
  妹妹恶狠狠地瞪着我,准备对我发动“攻击”了。也许,她会猛地跳到我跟前,忽然一推我,让我摔个四脚朝天。也许,她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开,却突然一回头咬住我的手臂,让我痛得哇哇大叫。也许,她会一跃而起,挥舞着她的小猫爪,在我的脸上添几条伤痕。也许,她会一拳打在我的肚子上,让我捂着肚子躺在地上欲哭无泪……我正浮想联翩,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段文字,让小妹妹生气的样子跃然纸上,也让我对兄妹的日常生活略知一二。句式仿写,让小作者更加生动流畅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泉城》中的这段话既写出了济南泉水的形态,又描绘了泉水发出的声音。句子由“有的……有的……”串联,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对仗工整,四字词语朗朗上口。这么精美的句子,这么生动的教材,如果不揣摩、不模仿,岂不是很可惜?
  二、环境仿写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这些环境描写,充分烘托了虎门销烟这一天人们畅快淋漓的心情。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小事的时候,应让学生学会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当时愉悦、激动、悲伤、压抑的心情。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这段文字出自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段特别的环境描写被放在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要让他们有心留意、模仿这样的环境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意味深长。
  三、过程仿写
  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中有一段描写“我”和珍珠鸟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的话,用了“起先……随后……渐渐……先……然后……再……”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写清了珍珠鸟跟我变得亲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让学生试着观察一下家里的小宠物,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起先,小仓鼠只在小房子里扭扭身体,活动一下筋骨,随后,它轻轻探出了头。渐渐地,它离开了温暖的小房子,来到我们的客厅。它先是用脚轻轻碰一碰,然后在地上走了起来,再抬起头,昂首挺胸的样子,真神气!它一点儿也不怕了,在地板上放開了胆子,撒开脚丫欢乐地奔跑起来。
  小仓鼠的调皮,由紧张到放松的全过程,就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只在客厅撒欢奔跑的小生灵。
  习作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从一段话到一篇文章,学生在慢慢成长。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扶持。让学生从仿写开始,获得习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体会,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拿捏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那学生必定能笔下生花。  一、启发拓展,添枝加叶  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可以靠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扩展。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点燃学生
“四段十步”写字教学模式中的四段指“导入、指导、练习、巩固”,十步指“激趣、正姿、读帖、范书、描红、临摹、评改、背临、迁移、总结”。  第一段 导入  这一阶段是学习新课前的热身,应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新课。  第一步:激趣  写字课的导入要力求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法、音乐造景法、欣赏佳作法、现代媒体法等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一轮皎月从《诗经》里照射出澄澈的光芒,反映了作者对美的欣赏,也照出了作者内心的忧思。从《诗经》继续前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轮明月照出人生的种种困顿,“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它所有的特质常常成为人的心灵反映。诗人借月抒怀,在明月上寄托了诸多情思,其中思乡诗最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即为思乡,选编了一
《珍珠鸟》主要记叙了胆小怕人的珍珠鸟在作者的细心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最后到信赖的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赞歌。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只有信赖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创设出美好的境界,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理解感悟,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段落或者内容进行阅读,并想想自己为什么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  
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情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先来看几组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依次出示三组词语:  洁白如雪、毛色鲜艳、纵身救人、不要回报  叩头感谢、郑重起誓、进宫告密、背信弃义  重金悬赏、调集军队、非常惭愧  (1)指名读。  (2)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3)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读。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不但每个字都读清楚、读准确了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书画家们为使整个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使得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常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一、内容“留白”,丰富想象  教学应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
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状态、揭示对象特征、展现事物本质。入选教材的说明文语言简练、文脉清晰、特点鲜明、方法突出。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说明文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笔者以《秦兵马俑》为例,浅谈自己运用表格教学说明文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整体感知,运用表格初读导序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应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
《数星星的孩子》是以“走近科学,发现科学”为单元主题的课文,是一篇以人叙事、以事说理的文章。编者选编此篇课文入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通过对张衡言行的描写,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研究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分明,科学意味浓厚,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佳作。下面笔者主要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  一、聚焦“星空”,感受张衡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  这篇课文题目
习作课堂上,执教者极尽所能,想提高教学效率,不外乎声、光、电齐上场,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们说,说完就写,写完就评,评完就誊。纵观整节课堂,学生们虽口头上“能说会道”, 但下笔时却“句枯词穷”。究其原因,执教者注重的是“给米”(内容),却没有“给柴”(语言),即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本文运用“六色思维”突围,以求建构“语用型”习作课堂。  一、何为“六色思维”
统编本教材中的插图精美,学生很喜欢。在低年级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因素,教师应极力挖掘出插图中有价值的因素,针对插图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图文结合,互促学习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配备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亮丽,画面上的人物生动形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出发,引导学生由图入文,由文入图,从而使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