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插图的妙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中的插图精美,学生很喜欢。在低年级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因素,教师应极力挖掘出插图中有价值的因素,针对插图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图文结合,互促学习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配备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亮丽,画面上的人物生动形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出发,引导学生由图入文,由文入图,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快乐。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插图3对应的是课文第4自然段,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观察图画后说一说: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结合插图读一读文中的对话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读课文时,眼前自然会浮现出小壁虎渴求借到尾巴时的眼神。此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演一演当时的情形,这样一来,在学生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的表演中,文本中的内容显得更加鲜活。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与插图之间的联系,采取图文互促的学习方法,以图助文,以文助读,以图促说。如此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能真正把插图的教学价值落到实处。
  二、发散思维,拓展想象
  在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插图都采用了中国水墨画形式,这些插图的画面简洁,线条流畅,还有多处留白,为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就这些留白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学《小蜗牛》一课时,与课文内容相对应配备了四幅插图,这四幅插图内容比较简洁,只是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每幅插图上关于各个季节其他动植物的情况描绘不多,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想一想:“蜗牛妈妈为什么说已经是夏天了,已经是秋天了……你能说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还具有哪些特点吗?”如此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写话欲望,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依据课文插图中的空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尽情去想象、去填补,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三、搭建平台,迁移运用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强、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插图为学生搭建说话、写话的平台,以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情境,进行快乐而又自然的表达。
  如《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一文,画面上主要有小白兔、白兔妈妈和南瓜。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插图中画了什么,自己从插图中看出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小白兔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把南瓜搬回家,它在搬南瓜时会想些什么,它回到家里以后,媽妈是怎样问的,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鼓励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创编。这样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到的语言表达形式运用到自己的说话写话中,真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的插图为平台,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想想插图中的人物之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此教学,可以有效丰富插图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点,要特别关注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民乐县洪水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导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先学的有效载体。课标实施以来,阅读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讲向以导学为中心转变,因而设计出恰当、合理、有效的导学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导学单设计方面把握得还不够准确,以至于导学单的设计不能真正为引导学生自学服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导学单的设计方面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导学单设计要关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引导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体会,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拿捏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那学生必定能笔下生花。  一、启发拓展,添枝加叶  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可以靠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扩展。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点燃学生
“四段十步”写字教学模式中的四段指“导入、指导、练习、巩固”,十步指“激趣、正姿、读帖、范书、描红、临摹、评改、背临、迁移、总结”。  第一段 导入  这一阶段是学习新课前的热身,应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新课。  第一步:激趣  写字课的导入要力求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法、音乐造景法、欣赏佳作法、现代媒体法等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一轮皎月从《诗经》里照射出澄澈的光芒,反映了作者对美的欣赏,也照出了作者内心的忧思。从《诗经》继续前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轮明月照出人生的种种困顿,“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它所有的特质常常成为人的心灵反映。诗人借月抒怀,在明月上寄托了诸多情思,其中思乡诗最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即为思乡,选编了一
《珍珠鸟》主要记叙了胆小怕人的珍珠鸟在作者的细心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最后到信赖的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赞歌。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只有信赖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创设出美好的境界,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理解感悟,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段落或者内容进行阅读,并想想自己为什么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  
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情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先来看几组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依次出示三组词语:  洁白如雪、毛色鲜艳、纵身救人、不要回报  叩头感谢、郑重起誓、进宫告密、背信弃义  重金悬赏、调集军队、非常惭愧  (1)指名读。  (2)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3)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读。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不但每个字都读清楚、读准确了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书画家们为使整个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使得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常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一、内容“留白”,丰富想象  教学应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
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状态、揭示对象特征、展现事物本质。入选教材的说明文语言简练、文脉清晰、特点鲜明、方法突出。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说明文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笔者以《秦兵马俑》为例,浅谈自己运用表格教学说明文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整体感知,运用表格初读导序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应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
《数星星的孩子》是以“走近科学,发现科学”为单元主题的课文,是一篇以人叙事、以事说理的文章。编者选编此篇课文入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通过对张衡言行的描写,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研究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分明,科学意味浓厚,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佳作。下面笔者主要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  一、聚焦“星空”,感受张衡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  这篇课文题目
习作课堂上,执教者极尽所能,想提高教学效率,不外乎声、光、电齐上场,创设画面情境让学生们说,说完就写,写完就评,评完就誊。纵观整节课堂,学生们虽口头上“能说会道”, 但下笔时却“句枯词穷”。究其原因,执教者注重的是“给米”(内容),却没有“给柴”(语言),即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本文运用“六色思维”突围,以求建构“语用型”习作课堂。  一、何为“六色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