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文本解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星星的孩子》是以“走近科学,发现科学”为单元主题的课文,是一篇以人叙事、以事说理的文章。编者选编此篇课文入教材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通过对张衡言行的描写,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研究的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分明,科学意味浓厚,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佳作。下面笔者主要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
  一、聚焦“星空”,感受张衡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
  这篇课文题目是《数星星的孩子》,一开始就把读者的目光带到了神奇无比的星空,激起了读者对星空的向往。你瞧,“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比作“珍珠”,把“夜空”比作“碧玉盘”,使读者感到夜里的天空好美,星星好多。这从侧面表现了张衡观察星星的起因,充分显示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独具匠心。另外,“满天、无数、撒”等字词也从侧面反映了天上的星星的数量之多与神奇之美,从而为下文中张衡数星星遇到的困难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对于主人公“张衡”,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呢?作者主要采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字“坐,靠,仰,指,数”来体现。为了表现张衡数星星时的认真,作者特意通过“一直数”来表明,“一闪一闪”“满天的星星”“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些词语句子都为读者了解张衡、走近张衡、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对话”,感受张衡的“善于观察,求真求实”
  在这篇课文中,对于文章的主要人物张衡、爷爷、奶奶,作者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让读者了解他们的。
  在奶奶和张衡的对话中,有几个词语特别重要,那就是“那么多”“乱动”“眼都看花了”。在这些对话描写中,作者从侧面反映出了要想数清楚那么多乱动的星星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在奶奶与张衡的对话中,一个“又”字充分显示了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张衡都是这样在数星星,这已经成为了晚上张衡的经常性动作,表明了张衡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文中张衡的回答“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总是隔那么远”,充分表现了张衡数星星不仅有耐心,还善于观察,已经能够在观察中研究星星的运行规律,他并不是在毫无目的地观察。
  在和爷爷的对话中,爷爷为张衡讲了北斗星的相关知识,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以后,“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一夜没有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都说明了张衡对爷爷的话半信半疑,并没有完全相信,还多次起来看星星来验证爷爷的话。 “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句话表明张衡的验证有了結果……这都为张衡以后在天文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
  三、聚焦“成就”,感受张衡的“目标明确,刻苦钻研”
  关于文中主人公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对这个数星星的孩子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先介绍了他的名字叫张衡,接着又告诉了读者张衡是汉朝人,最后又向读者介绍了他取得成就的原因及成果——“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在这句话中,“刻苦钻研”一词充分表明了一个人只对某件事情感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刻苦钻研,才能真正取得成功。除此之外,这段话在构段上也非常有特点,层层递进,为加深读者对张衡的认识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法提供了范例,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运用。
  对于《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来说,要想使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张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就要善于引领学生抓住文本中重要的方面“星空,对话,成就”,引导学生细细感受品味,这样张衡从小喜爱天文、善于观察、刻苦钻研等精神品质才能直击学生心灵,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把编者的教学意图与文本价值发挥到实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桥山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挖掘文本中语言教学的信息资源,建构合理的言语表达实践序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笔者结合低年级教学案例,浅析自己的想法。  一、从无章到入格,学会规范表达  学生说话时常存在着用词不当、语无伦次等诸多问题。小学阶段语言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说好一句话,即初步掌握表达的基本要领与规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  1.把握结构,完整表达  要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离不开用人企业的主动积极参与。什么样的企业才最适合职业院校与之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结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的实践发现,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强烈内生需求、具有良好口碑和吸引力、有良好培训基础的企业才是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理想的合作对象。  【关键词】职业教育;
导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先学的有效载体。课标实施以来,阅读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讲向以导学为中心转变,因而设计出恰当、合理、有效的导学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导学单设计方面把握得还不够准确,以至于导学单的设计不能真正为引导学生自学服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导学单的设计方面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导学单设计要关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引导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体会,又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拿捏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那学生必定能笔下生花。  一、启发拓展,添枝加叶  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可以靠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充分扩展。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点燃学生
“四段十步”写字教学模式中的四段指“导入、指导、练习、巩固”,十步指“激趣、正姿、读帖、范书、描红、临摹、评改、背临、迁移、总结”。  第一段 导入  这一阶段是学习新课前的热身,应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新课。  第一步:激趣  写字课的导入要力求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学生注意力。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法、音乐造景法、欣赏佳作法、现代媒体法等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一轮皎月从《诗经》里照射出澄澈的光芒,反映了作者对美的欣赏,也照出了作者内心的忧思。从《诗经》继续前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轮明月照出人生的种种困顿,“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它所有的特质常常成为人的心灵反映。诗人借月抒怀,在明月上寄托了诸多情思,其中思乡诗最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即为思乡,选编了一
《珍珠鸟》主要记叙了胆小怕人的珍珠鸟在作者的细心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最后到信赖的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赞歌。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只有信赖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创设出美好的境界,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理解感悟,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段落或者内容进行阅读,并想想自己为什么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  
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情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先来看几组词语,你能读好吗?  课件依次出示三组词语:  洁白如雪、毛色鲜艳、纵身救人、不要回报  叩头感谢、郑重起誓、进宫告密、背信弃义  重金悬赏、调集军队、非常惭愧  (1)指名读。  (2)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3)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读。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不但每个字都读清楚、读准确了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书画家们为使整个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使得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其实我们的教学也常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一、内容“留白”,丰富想象  教学应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
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状态、揭示对象特征、展现事物本质。入选教材的说明文语言简练、文脉清晰、特点鲜明、方法突出。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说明文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笔者以《秦兵马俑》为例,浅谈自己运用表格教学说明文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整体感知,运用表格初读导序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应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