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结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meKin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的结尾有多少种呢?这很难作出回答。因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结尾,相同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结尾,不可能存在一个适合所有情况的结尾公式。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结尾的规律,更好地写好结尾,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多年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結尾的实践,我就这个方面谈四点实践与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总结全文,指明要点
  有些文章为了使读者最后获得一个清新明确的印象,常常在篇末总结全文,指明要点。有的在结尾处点明全文的中心,有的在结尾处把全文的内容归纳一下,简单地说,不仅帮助读者回想和记忆,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且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肖乾的《枣核》就属于这种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课文是按照索枣核、托枣核、说枣核和议枣核的思路展开的,最后,议论性的话语,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海外华人对故乡和祖国的一往情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像这样的结尾教材所选篇目还很多,八年级上册还有:第二单元中陆定义的《老山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第四单元中吴公正的《阿里山纪行》,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五单元中舒乙的《都市精灵》,等等。
  二、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往往在结尾与开头或题目呼应,使全文结尾完整、严密,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阅读印象。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样结尾的。现摘录如下:“唉,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只要再看看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从“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和“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表现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表达了对父亲无限的深情。
  像这样的结尾还有许多,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都德的《最后一课》,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三单元中黄飞的《甜甜的泥土》;第四单元中马德信的《蓝蓝的威尼斯》;第五单元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等。
  三、深刻含蓄,余味无穷
  有些文章的结尾,语言深刻含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设置了更多的阅读思考与回味的空间,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切实感受。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结尾这样写道:“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这是一个善良而正义的老人,他将永远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的决心。文章结尾的语言含蓄而深沉,震撼人心,余味无穷。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文章是这样结尾的:“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长鸣。”这样结尾,表明鼎湖山让作者魂牵梦萦,尤其是它的泉音更让作者如痴如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已不辨是梦还是醒,也无须分别,因为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清泉常流,清泉恒鸣。作者对鼎湖山的沉醉,对鼎湖山清泉的钟爱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样结尾的文章在教材中还有很多,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鲁迅的《故乡》,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第六单元中姜孟之的《一双手》,等等。
  四、抒情结尾,感染读者
  有些文章用抒情的笔调(有时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文章的感情更浓烈,以便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结尾就具备这个特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由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文章结尾,作者把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它生长着,笑着,走着”,还“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就更突出表现了春天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是在以上各段具体叙写的基础上,充分抒发了赞美春天的感情。
  像这样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的结尾还有很多。又如九年级上册第第二单元《故乡》一文结尾:“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个结尾写自己朦胧中所见,朦胧中所思,语言生动形象,深刻隽永,有着发人深省的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为文章的美好和深刻又添上了重重的的一笔。仔细玩味,不仅对我们理解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
  这样结尾的还有: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对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的生动形象而又入木三分的描写,把胡屠户欺贫爱富、前倨后恭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结尾写那个心胸狭窄的病人移到窗口,并没有看到入他的病友所描述的情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光秃秃的一堵墙”不仅是他看到的具体情景,而且是他丑恶内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明确地思想观点,读到这,细思量,文章的主题就从中来,而且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作文结尾方法的总结与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结尾的水平与能力。写好作文结尾,可以从总结全文指明要点、照应前文首尾呼应、深刻含蓄余味无穷、抒情结尾感染读者等角度开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引导和训练,学生作文结尾就会越来越好,作文水平就会越来越高,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就会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美好前景。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因此,在历来的语文教育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往往很难达成,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一学期学习十几篇课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百篇课文,还是不一定能有效地独立阅读。而且,很多学生随着年级的提升,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閱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谈的几点看法。  一、巧设思维情境,激起探究的欲望,并渗透学法指导  1.设置情节悬念。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新课标为指导,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读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应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课前预习,学会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学会自主问答;课堂学习,开辟自主空间。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 实效    所谓学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而言之,作文能力关系到各种语文考查考试,关系到眼前的升学。大而言之,作文能力关系到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如参加就业招聘,制定工作计划,各种工作调研报告和分析材料、各项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构思与撰写,可以说,作文水平与能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的重要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就是文章明亮的眼睛,通过它读者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著名作家秦牧曾这样说:“好的题目,总是概括性很大,饶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标题,总是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是文章闪出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 要: 本文认为,教师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有效提高书写质量等方法来提高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低年级 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质量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识字写字是今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始终贯穿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学习汉语言的根本所在,但是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读与写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所以学
2009年6月,我参与了《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的阅卷工作。在这次工作中,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相当数量的作文,从布局谋篇到词语的运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很难发现有个性的文章。不同的学生却有着大体相似的大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明确提倡写作个性化,其具体阐述是:“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
目的:观察抗复愈疡汤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复发,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抗复愈疡汤抗脾胃虚弱型PU复发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PU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抗复愈疡汤,对照组(30例)给予香砂六君子丸,两组均以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愈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