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氢化咖啡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壳聚糖(CS)与二氢咖啡酸(HCA)在EDC交联剂催化下反应生成壳聚糖-氢化咖啡酸(Cs-HCA)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和自由氨基含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在CS改性过程中,其自由氨基含量大幅降低,与HCA的羧基发生接枝共聚反应.以蒸馏水为对照组,CS溶液以及CS-HCA共聚物溶液分别涂膜樱桃番茄后贮藏13d,对比测定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可滴定酸含量以及Vc含量.结果 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和CS涂膜,CS-HCA共聚物涂膜处理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樱桃番茄质量损失和腐烂速度,减缓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对樱桃番茄具有更佳的保鲜效果.
其他文献
旨在研究传统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和环保型低共熔溶剂(DESs)对槟榔壳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组成、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50%丙酮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最高为15.36 mg GAE/g DW,3种DESs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在11.78~12.46 mg GAE/g DW之间,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多酚最低.采用HPLC-ESI-DAD对其酚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DL-儿茶素和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为槟榔壳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且甜菜碱∶乳
以藤茶为主要原料,甘草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可溶淀粉为辅料,开发一款功能性的复合藤茶固体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优化复合藤茶固体饮料配方;GC-MS技术分析复合藤茶固体饮料香气成分;HPLC外标法检测复合藤茶固体饮料中活性成分甘草苷、二氢杨梅素含量;运用滤纸片法研究复合藤茶固体饮料对10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表明,复合藤茶固体饮料最佳配方为:藤茶提取物28.81%、甘草提取物15.17%、绿茶提取物9.10%,可溶淀粉46.92%.从复合藤茶固体饮料中鉴定出
纳米二氧化钛(TiO2)与安赛蜜是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通过改变纳米TiO2和安赛蜜的浓度、作用时间、pH值和温度,探究不同条件下纳米TiO2对安赛蜜的吸附作用.结果 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纳米TiO2表面带负电;pH2时吸附最多,1 g纳米TiO2吸附4.6 mg安赛蜜;35℃及以上有利于吸附,吸附时间在3 h内完成;在紫外照射或加入过氧化氢的条件下,安赛蜜被降解为极性大于安赛蜜的产物.
以苹果果胶为原料,基于超声波辅助HNO3-Na2SeO3法制备硒化果胶.以硒化后目标产物的硒含量和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硒化果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1∶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h、超声功率240 W,此条件下制备的硒化果胶的硒含量最高为244.28 μg/g,收率为94.36%.采用红外光谱仪、动态光散射仪、热重分析仪、激光粒度仪、流变仪及扫描电镜等进一步分析硒化果胶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研究表明:硒化果胶中存在Se=O和C-O-Se,证明硒已被成功引入,且主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从涪陵本地传统泡菜中分离筛选出1株优势乳酸菌C2-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为魏斯氏菌,与植物乳杆菌结合作为复合菌种发酵麻竹笋泡菜.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接种复合菌种麻竹笋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落数、pH值和总酸、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以及复合菌种对麻竹笋泡菜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人工接种复合菌种和单一菌株发酵麻竹笋泡菜,其乳酸菌数和总酸含量明显高于自然发酵,pH值低于自然发酵,但复合菌种和单一菌株间差异不大.接种复合菌种亚硝酸含量峰值(0.36 mg/kg),显著低于自然发酵(1.16 mg/k
葡萄籽是葡萄酒酿造时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每生产1t葡萄酒产生约30 kg葡萄籽.葡萄籽含有多酚、葡萄籽油等多种可以再利用的成分,其利用方法均为葡萄籽整体粉碎后再进行分离提取,效果较差.该研究通过对葡萄籽的物理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按照葡萄籽分层分部位分离并收集各组分的试验,采用超声波法辅助提取分析分离获得的各部位总酚进行分离效果评价.结果 表明,通过葡萄籽分部位分离获得的皮层中多酚含量显著提高,比葡萄籽整理粉碎后的多酚含量提高21~22倍,外表皮再利用结果表明其经过加工可以直接饮用、生产硬糖、辅助酿酒,而内胚层
以荞麦、野玫瑰、罂粟、荷花、油菜、玉米和茶花蜂花粉为原料,比较其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同时测定7种蜂花粉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的清除能力,评价并比较它们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7种蜂花粉的粗脂肪含量为2.69~5.53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15.79~24.60 g/100 g,总氨基酸含量为37.68~62.59 g/100 g,总黄酮含量为1.20~12.41 g/100 g;7种蜂花粉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水提物(P<0.05
为研究挤压豌豆蛋白水解工艺条件及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特性,以豌豆为原料,选择碱性蛋白酶对挤压物进行酶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酶解时间、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为响应因子,以水解度为响应值,采用Design-Expert 10软件对水解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豌豆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得出挤压豌豆蛋白酶解最佳工艺为pH值8.5、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55℃、加酶量5.5%,此条件下水解度最高为(38.62±2.57)%.此外,发现挤压豌豆蛋白肽水解度与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分子质量越小的蛋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胞苷、鸟苷、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腺苷、尿苷、胸苷、腺嘌呤、虫草素的方法.在蛹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过程中,以不添加植物激素培养的蛹虫草为对照组,将向培养基中按照6、12、24 mg/kg的比例分别添加萘乙酸和6-苄氨基嘌呤(6-BA)培养的蛹虫草设置为实验组,分析2种激素在蛹虫草发育过程中对子实体中核苷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种核苷类物质的检测精密度RSD为0.03%~0.51%,稳定性RSD为0.05%~0.53%,保留时间RSD为0.04%~0
天贝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盛行于印度尼西亚的真菌型传统发酵豆制品,营养价值丰富,因其高含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作为肉类的替代品,深受素食者的喜爱.文章针对天贝的营养品质、功能特性、生产工艺、发酵菌种以及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就目前天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国内天贝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