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了解,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家长及同学只有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其及时肯定和适时合理的评价,才能促进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去学和生活,去面对困难,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实践表明: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长、变化和收获。教师们要努力寻求这种融知识、能力与情感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努力以评价为基点,建构智慧的数学课堂。
情感共鸣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被赏识的需要。赏识评价需要教师用诚挚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唤起进一步成功的欲望”。教师的一个微笑,轻轻俯身,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真挚的目光去等待,用赞许的手势来夸奖,同时舍得把课堂让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舞台,哪怕学生的交流有点词不达意,哪怕学生的解释有点啰里啰嗦,抑或是怪异的思路。“你的想法不错,大胆些,讲出来”“你的解释非常到位,很感谢你”“你的这种解法很有创意,请响亮地再说一遍”“你的发现很了不起”,这些坦诚真切的话语会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并激起情感的共鸣。
随机激励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敏锐观察、随机激励,把握好个体学生和群体学生两者间的关系,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噢,这位同学走下座位来观察这个物体的侧面,真好”“我发现有位同学边指边读,这个方法好极了”,教师要善于从班级里面捕捉出正确的、有效的正能量典型,并介绍给全体学生。这既赞许和激励了这位学生,也提醒全班同学引起注意,用良好的方式进行高效的学习。从典型的学生角度思考:当时那名学生该有多么自豪。从全班学生角度思考:这样的学法指导根本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你身边同学的尝试与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既亲切又好学。这种随机的榜样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是深远的。当然,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树立有效的榜样,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参照。
意外惊喜式评价
每一个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学生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必须慎重。要努力寻找、挖掘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给以肯定,从而让否定评价产生的负面效应淡化。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较差、平时不爱发言、偶尔举手的同学要多挖掘,多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以激励他后续的学习热情。如:“这位同学第一个站起来发表意见,为他的勇气鼓掌”“这次比上次说的好多了,再说一遍会更棒”,这样先抑后扬的意外惊喜式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带给他的能量。这样的良好情绪自然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思维运转,接下来的训练,他们肯定能非常积极地参与和思考,从而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反之,有时候学生虽然表面上答对了,但解决的方式复杂、难于理解,教师可以及时评价:“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的方法不简便,有更好的方法吗?”如此先扬后抑的意外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寻找更简便的方法努力思考,努力探究。
呵护式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独特个人。在数学活动中,他们都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长与风采,同样也可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此时,如果因材施教并及时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调控,就能很好地把握纠错的时机。例如:“你的反应很快,如果能注意仔细倾听就好了”“我刚才听得不清楚,你能再重新说一遍吗”,这样因人而异的评价,可以在委婉的话语、呵护的态度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老师的提示及时修正错误。这既可避免当面指出时的尴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
总结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打分数、评等第,是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反映了学生本学期在学科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总体情况。例如:教师给出具体的分数,或者“优秀”“良好”的等第。这样的总结性评价,既能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某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了某些学习的能力,又能找到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指明后续学习的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情况写评语,也是很常用的评价。例如:班主任评语、任课教师寄语等评价,可以为学生从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功之处、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等,多方位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如此丰富的评价中可以发现,教师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有效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重在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才能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只有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以评价为基点,建构智慧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情感共鸣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被赏识的需要。赏识评价需要教师用诚挚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唤起进一步成功的欲望”。教师的一个微笑,轻轻俯身,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真挚的目光去等待,用赞许的手势来夸奖,同时舍得把课堂让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舞台,哪怕学生的交流有点词不达意,哪怕学生的解释有点啰里啰嗦,抑或是怪异的思路。“你的想法不错,大胆些,讲出来”“你的解释非常到位,很感谢你”“你的这种解法很有创意,请响亮地再说一遍”“你的发现很了不起”,这些坦诚真切的话语会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并激起情感的共鸣。
随机激励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敏锐观察、随机激励,把握好个体学生和群体学生两者间的关系,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噢,这位同学走下座位来观察这个物体的侧面,真好”“我发现有位同学边指边读,这个方法好极了”,教师要善于从班级里面捕捉出正确的、有效的正能量典型,并介绍给全体学生。这既赞许和激励了这位学生,也提醒全班同学引起注意,用良好的方式进行高效的学习。从典型的学生角度思考:当时那名学生该有多么自豪。从全班学生角度思考:这样的学法指导根本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你身边同学的尝试与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既亲切又好学。这种随机的榜样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是深远的。当然,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树立有效的榜样,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参照。
意外惊喜式评价
每一个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学生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必须慎重。要努力寻找、挖掘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给以肯定,从而让否定评价产生的负面效应淡化。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较差、平时不爱发言、偶尔举手的同学要多挖掘,多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以激励他后续的学习热情。如:“这位同学第一个站起来发表意见,为他的勇气鼓掌”“这次比上次说的好多了,再说一遍会更棒”,这样先抑后扬的意外惊喜式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带给他的能量。这样的良好情绪自然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思维运转,接下来的训练,他们肯定能非常积极地参与和思考,从而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反之,有时候学生虽然表面上答对了,但解决的方式复杂、难于理解,教师可以及时评价:“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的方法不简便,有更好的方法吗?”如此先扬后抑的意外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寻找更简便的方法努力思考,努力探究。
呵护式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独特个人。在数学活动中,他们都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长与风采,同样也可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此时,如果因材施教并及时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调控,就能很好地把握纠错的时机。例如:“你的反应很快,如果能注意仔细倾听就好了”“我刚才听得不清楚,你能再重新说一遍吗”,这样因人而异的评价,可以在委婉的话语、呵护的态度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老师的提示及时修正错误。这既可避免当面指出时的尴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
总结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打分数、评等第,是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反映了学生本学期在学科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总体情况。例如:教师给出具体的分数,或者“优秀”“良好”的等第。这样的总结性评价,既能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某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了某些学习的能力,又能找到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指明后续学习的方向。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情况写评语,也是很常用的评价。例如:班主任评语、任课教师寄语等评价,可以为学生从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功之处、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等,多方位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如此丰富的评价中可以发现,教师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有效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重在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才能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只有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究和反思评价方法,以评价为基点,建构智慧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