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文化为龙头以体育文化为龙头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品位的标志;文化是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果的土壤;文化是学校的旗帜,文化建设是学校学习社会、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1]时下,争创名校已成热潮,“名校工程”蔚然成风。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多年来,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以“塑专家学者型教师,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为目标,发扬“精诚团结,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实现了“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良好化”的标准,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如此,该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起点,以创特色示范学校为目标,以提高育人品位为主线,不断规范学校管理,深挖教育资源潜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校作为一个镇的教育排头兵,拥有全镇最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最为优秀的教学队伍,始终坚持以中心学校的教学示范作用推动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策略,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起着模范作用。如今,其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颍上县一所颇具影响力的农村名校。本文试图考察其如何通过“校园体育文化为龙头,促进区域名校建设与发展”,为其他同类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重视阳光体育,打造校园文化龙头
  学校从2007年至2012年,先后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及“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热爱祖国从体育锻炼开始”等主题的系列长跑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学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将大课间活动列入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永恒主题,早晨,有晨跑、有早操,学校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专门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活动形式多样,有的跳绳、踢毽子、转呼啦圈、打乒乓球、打篮球等,田径场上有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跑步方阵。下午放学后,有篮球兴趣训练队和田径训练队,由专门体育老师指导。每学期全校围绕大课间组织开展一次运动会,比赛既锻炼了耐力,培养了毅力,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竞技水平。2011年12月全市大课间活动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提升了学校的品位。目前学校课间、课外活动呈现出全体学生积极健身的可喜局面。不仅如此,学校通过抓一课、促两操的训练和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和谐的良好心态和结实强壮的健康体魄。通过对近年来校园体育文化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成果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工作的重视,来自于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来自于对一课两操不动摇的坚持,也来自于班主任及所有任课教师深入班级和课间操现场所进行的督办督查。
  二、 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名校法治管理
  实践中的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认识逐渐提升,其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能仅局限于学生思想教育与体育活动开展两个层次上,还应积极推进与完善校园体育文化规章制度建设。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实现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有效规范。为此,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与规划。制度规定:任何人不得占用“两操”时间,除个别不能出操的重病号或残疾学生外,一律出操,不准缺席,不准请假,不准迟到。早操、课间操队形由体育教师统一编定,上操铃声响,各班应立即到指定的位置,不得随意互换。“两操”要做到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姿态正确,技巧熟练。上体育课必须刻苦认真,不得任意离开操场,特殊情况要经过体育老师批准。爱护体育器材,借用器材要严格履行手续,个人遗失或损坏器材要照价赔偿。同时,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学校也进行了相应规定。学校通过认真总结与分析,大力探索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全校推广了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模式、“10 25 5”课堂教学模式。“10 25 5”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应从实效性入手,即前10分钟师生共同回顾、复习旧知识,发现问题;中间25分钟师生共同学习,教师可以预设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最后5分钟进行总结检测。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三、 凸显文化氛围,搭建名校建设载体
  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点,也是重中之重。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在依托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打造并促成学校区域名校的过程中着重对文化氛围进行了公关。为此学校围绕体育文化建设进行了多维度的宣传工作,树立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形象,扩大了知名度,推广了体育文化,从意识上提高了全校师生的体育素质。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所采用的知识窗、宣传栏等直观性的宣传方式从感官上能激发全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逐渐地形成一种体育意识。为了巩固宣传的成果,学校还在宣传内容的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重点选取那些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且有创意的标语征集活动、校园网留言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扩大了校园文化重要性的宣传范围。同时,为了突出校园体育的人文氛围,学校还组织相关力量对学校体育史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并投入一定资金建立了校体育史陈列室,通过资料的记载和实物的展示对校园体育文化人文环境加以营造来实现对学生的熏陶。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介绍校优秀体育学生的成长历程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该校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了“请进来、走出去”,让在校学生都能亲密地接触到竞技精英。通过对这些竞技精英的运动生涯、刻苦锻炼的精神、运动经历、运动感悟和体育成就的了解,激励自己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的热潮中去,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当然,学校也没有错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这些体育文化创建的契机,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打造埋下一颗颗种子。
  四、 丰富文化内容,探寻名校多元之路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亲身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挑战的刺激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除了体育教学范围内的活动外,学校还通过一些学生社团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例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跳房子等。再比如组织开展学生的体育知识比赛、体育演讲比赛、体育问题辩论赛等。除了针对学生的体育文化内容进行开发之外,学校还加强了教职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因为这不仅对教师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还能够通过教师的参与实现言传身教。学校还对课外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活动,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它可以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使学生热情乐观,精力充沛,让学习生活充满了生机。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用体育活动占领业余文化阵地,是学校培养和教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先后在2009年2月获全县督导评估三等奖;2009年9月被评为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8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平安校园”组织奖;2009年9月获镇综合评估一等奖;2012年9月被镇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6月获市“文明学校”荣誉称号;2012年8月获市义保经费改革先进单位;2012年全县督导评估获总分第三名。一所“以校园体育文化为龙头,促进区域名校教师与发展”的成功典范初步形成。总之,通过对其考察,笔者深深地感悟到,名校之名,名在视野,名在教师,名在特色。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特色的打造,推进学校区域名校建设在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 牛余和.探寻新视界:章丘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刘静.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3).
  [3] 王春雷.阳光体育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27).
  [4] 宋军,邓艳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张国方.优化体育社团建设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中国教育报,2013-01-01.
其他文献
落花生是一篇说理性的老教材,教育学生做一个“拥芦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但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化成流淌在学生血管里的精神营养就不容易了。  落花生如何落根呢?有老师这样做:  同学们,大家都实话实说,你说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你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学生讨论。并随即组织辩论。  第一轮:讲各自的好处。(
教学中要有文体意识,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文体意识,以更好地达成语用目标却是我们倍感困惑的。小学课标中虽然没有出现“散文”这一概念,但教材中却编选了大量的散文。因此,用散文的方式学习散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性散文。文本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文本中的故事来源
近年来,我国学校伤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纠纷案件不断增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幸和痛苦的同时,也给学校、教师和教育部门产生了负面影响,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好学生伤害事故,及时化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门在第38条、第39条和第40条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根据这些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于两类不同本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通过比较将一种已经熟悉或掌握的特殊对象的知识推移到另一种新的特殊对象上去的推理手段。”[1] “研究发现,教科书中,或者是教师讲课中使用类比都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2]教科书中类比的编写关乎学生科学知识理解的实际效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教育科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
近几年,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任务,将研究性学习领域划分出多种课堂教学类型,主要包括选题指导课、方案设计指导课、方法指导课、中期交流课、信息整理课、成果展示评价课、反思总结课等,以期通过加强教师集中指导,确保学生活动效果。以下,笔者以《家乡的淮扬菜》主题系列活动为例介绍常用的四种主要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一、 选题指导课  1.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
学校数学期末试卷(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有一项竖式计算题:  294×80= 343÷70=  504÷56= 476÷34=  原本以为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料,阅卷过程中,大家发现第一小题乘法计算题:294×80成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一道。固然,这是提前教学的四年级下册内容,并且教师没有复习,学生有遗忘现象。但深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希望通过对此题学生答卷情况全样本的调查分析,探个究竟。  一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学如此,学校管理更是如此。激励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人以方向;激励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给人以温暖。激励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激励是学校发展中的不竭动力。  一、 以身作则——无言的激励  一个学校的核心是领导班子,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意味着会有一所好学校,公正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学校领导必备的素质
前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梅子涵先生的《一辈子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这段话中,我读懂的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合理巧妙地使用生活素材,对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素材;巧用;高效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材中的案例虽然是精选的,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地民俗风情、文化等不尽相同,
《天鹅的故事》是宣传动物保护的极佳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牢不可破的地位。但作为传统名篇,其文本的意义有逐渐被历史凝固的危险。由于参考书的传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都被套上了“金箍”,再也不能从“权威解读”的引力中“飞”出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这个方面,《天鹅的故事》这一文本首先给了我们一个方法论的指导。既然镜子般的冰面可以打破,那么凝结在《天鹅的故事》文本上的解读之冰难道就不能破吗?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