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课程改革拉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在使得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得措施,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当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有了清醒的认识时,活动才能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持续下去。因此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请本校专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并尝到甜头的老师现身说法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
专业发展,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应用同步,使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有利于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学校要提高办水平,一是提高教师,二是推进教育改革,三是加强教育科研。专业发展有机地将三者融合,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向前迈进的同时,使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略都会得到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和方式方法会得以改进,而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整个办学水平的提高。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征订教育报刊,购置电子光盘等学习材料供教师学习。邀请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现专家引领。选派教师外出参加专家的讲学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选派教师到成都等地学校跟师学习。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活动,学校解决教师的培训学习经费。鼓励教师在职或脱产提高学历,对取得高一级学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每期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每期安排部分教师到区县上交流课,每年安排一次中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课改论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取得成果,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鼓励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备课。备课实行个人自主钻研和备课组集体研讨相结合。集体研讨重在:把握教材,弄清教材蕴涵的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做到“三维”统一;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活跃思维,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难点准确,大部分学生理解确有困难;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个人自主钻研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突破口的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做到求新求变,既不因循守旧,也不盲从他人,充分展现个人色彩和风格。
上课。上课力求践行“标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张扬个性,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评价他们的成功与进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和谐发展。通过“研究课”、“竞赛课”、“交流课”等公开课,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评课。课后评议既能促进理论学习,有利于树立并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使之与理论结合,上升为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评议有个体评议,有集体评议;有口头评议,有书面评议。通过以下形式开展评议。一是反思教学。二是评析教例。三是叙述故事。
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
1.开展观摩课活动。一是开展年级的观课议课活动。分年级组和学科组进行。时间安排在学校规定的年级集中教研时间,具体操作是,每周每个年级或每个学科安排1名教师上课,大家观摩,第二节课进行议课。全期每个教师都要上一堂组内的观摩课。每学科组每周上课教师的具体安排统一规划在学校的周工作行事历中。二是开展全校范围的汇报课和展示课活动。每期安排适当数量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展示课和汇报课,科目涉及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
2.开展撰写教学故事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故事或教学案例,通过故事研究教情和学情。优秀的教学故事刊登在校刊上,并向公开发行的教育报刊推荐发表。
3.开展结队互学活动。利用校本资源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级教师、区级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分别落实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1名骨干教师与1—2名青年教师结成互帮互学的对子,相互听课,相互成长。
4.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开展层次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交流活动。依托“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开展跨区域的教学交流活动。依托“眉山小学校本教研共同体”开展区域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活动指导和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培养锻炼我校的青年教师。开展一年一度的教学交流节等。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大力提倡和推进小课题研究,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必须有1个小课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必须有课题研究。
提高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当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有了清醒的认识时,活动才能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持续下去。因此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请本校专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并尝到甜头的老师现身说法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
专业发展,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应用同步,使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有利于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学校要提高办水平,一是提高教师,二是推进教育改革,三是加强教育科研。专业发展有机地将三者融合,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向前迈进的同时,使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略都会得到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和方式方法会得以改进,而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整个办学水平的提高。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征订教育报刊,购置电子光盘等学习材料供教师学习。邀请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现专家引领。选派教师外出参加专家的讲学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选派教师到成都等地学校跟师学习。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活动,学校解决教师的培训学习经费。鼓励教师在职或脱产提高学历,对取得高一级学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每期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每期安排部分教师到区县上交流课,每年安排一次中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课改论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取得成果,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鼓励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备课。备课实行个人自主钻研和备课组集体研讨相结合。集体研讨重在:把握教材,弄清教材蕴涵的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做到“三维”统一;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活跃思维,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难点准确,大部分学生理解确有困难;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个人自主钻研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突破口的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做到求新求变,既不因循守旧,也不盲从他人,充分展现个人色彩和风格。
上课。上课力求践行“标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张扬个性,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评价他们的成功与进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和谐发展。通过“研究课”、“竞赛课”、“交流课”等公开课,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评课。课后评议既能促进理论学习,有利于树立并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使之与理论结合,上升为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评议有个体评议,有集体评议;有口头评议,有书面评议。通过以下形式开展评议。一是反思教学。二是评析教例。三是叙述故事。
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
1.开展观摩课活动。一是开展年级的观课议课活动。分年级组和学科组进行。时间安排在学校规定的年级集中教研时间,具体操作是,每周每个年级或每个学科安排1名教师上课,大家观摩,第二节课进行议课。全期每个教师都要上一堂组内的观摩课。每学科组每周上课教师的具体安排统一规划在学校的周工作行事历中。二是开展全校范围的汇报课和展示课活动。每期安排适当数量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展示课和汇报课,科目涉及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
2.开展撰写教学故事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故事或教学案例,通过故事研究教情和学情。优秀的教学故事刊登在校刊上,并向公开发行的教育报刊推荐发表。
3.开展结队互学活动。利用校本资源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级教师、区级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分别落实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1名骨干教师与1—2名青年教师结成互帮互学的对子,相互听课,相互成长。
4.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开展层次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交流活动。依托“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开展跨区域的教学交流活动。依托“眉山小学校本教研共同体”开展区域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活动指导和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培养锻炼我校的青年教师。开展一年一度的教学交流节等。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大力提倡和推进小课题研究,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必须有1个小课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必须有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