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分析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136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和未来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语文科学中也蕴含了很多德育知识内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这些德育知识内容渗透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发展。基于此,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67-02
  在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开展教学时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由于小学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通过老师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价值等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以助力小学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本文结合德育渗透重要性,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介于7-12岁之间,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思想行为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进而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人文价值、思想价值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学生在德育教育渗透中也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获得更加全面发展;二是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小学语文学科蕴藏着许多优秀中华文化,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优秀文化进行渗透,不仅可以使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还能够对语文课程教学进行完善和优化,使语文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三是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精神文明作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力量,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2.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德育渗透水平较低,尽管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对学生德育教育引起高度重视,日常管理和教学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但是受到老师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德育渗透效果较低,再加上老师没有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知识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也使语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综合素养也无法得到明显提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老师德育教育水平;二是德育切入点把握不足,要想达到预期的德育渗透效果,就要求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找准德育渗透切入点,但是实际操作时受到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较多等因素影响,使切入点难以把握,一旦出现选择不善情况,也会对实际教学效果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需要老师对语文教材进行仔细剖析,然后选择合理内容和恰当方式,使学生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德育渗透方法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联系实际发现渗透方法较为单一,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多媒体、情境创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还需要老师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并达到升华情感和体验效果。
  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效措施
  (1)提高老师德育教育水平
  老师德育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最终德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促进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目标更好实现,首先,要进一步强化老师德育渗透意识,在充分把握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重要性以后,对小学语文教材蕴藏德育知识进行深度剖析,并掌握小学阶段学生德育需求,使整个德育教育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开展;其次,丰富老师德育知识结构,老师应根据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对小学德育知识理论及方法进行学习,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基础上,使德育渗透工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最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能力,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准确把握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并根据德育知识内容选择相对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学生德育素质也会明显提高。
  (2)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发散等性格特征,在开展教学时老师若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学习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到德育教育效果。这时候老师就需要结合小学生个性特征,对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为学生创设有利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例如,在对“长城”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长城的雄伟壮阔,然后老师可以创设导游介绍长城景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对长城美景进行介绍,而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导游提到美景进行提问,学生参与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最后在课堂学习和互动过程中,学生也充分了解到长城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学生在情感、美景熏陶中也会升起一股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3)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学科中包含了很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也兼具了艺术美感和德育因素,若是在文学作品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推动学生获得更好发展。例如,在对“美丽的小路”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阐述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欣赏,这些问题包含了“小路的美体现在那里?小路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赏析,学生就会明白小路之所以美是因为兔小姐、鹿先生等打扫和维护,从中学生也能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付诸于实际行动。比如,在对“司马光”进行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思想和情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对司马光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对司马光的可贵品质进行学习。
  (4)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对学生德育素养进行培养,仅仰赖于语文课堂教学还不够,还需要借助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化德为行。为达到这一德育教育目标,老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汲取知识,并在德育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对“只有一个地球”开展教学以后,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社区、社会发现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打扫卫生中形成环保意识。在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开展教学以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热爱帮助他人”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或者制作手抄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情操,还能够培养学生真诚交往和热爱帮助他人良好品质。
  4.結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需要老师对语文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并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与之相对应教学方法。而通过创设情境、文学作品欣赏和实践活动等策略应用,可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娴.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02):244
  [2]党万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03):69
  [3]代建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9(07):303
  [4]孙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5):90
  [5]吴利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02):56-57
其他文献
以Ed70~150内蒙古绒山羊胚胎和一月龄羊羔的体侧部皮肤作为研究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研究内蒙古绒山羊胚胎期次级毛囊的群落结构以及形态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质疑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产生了质疑,他们才有兴趣,有想法的去解决问题。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从创造氛围,培养兴趣,教给方法等,培养学生对质疑敢问,愿问,善问,勤问的能力做以阐述。  关键词:小语教育;质疑;能力;培养;保护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65-0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觉的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十分关键的内容,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一个是知识输入的过程,一个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所吸收的知识全部都通过写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开展策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线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改革导向,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等要素,语文教师要清楚语文素养这些内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去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首先强调了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几点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建议,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德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立德树人”,以德育为先。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现状不容忽视,本文即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班主任;存在问题;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66-02  德育工作是当下我国农村初中班主
针对某饲料公司高效环保型乳猪饲料生产实际情况,根据HACCP体系原理,对其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原料验收、粉碎、一次制粒、配方、配料、小料投料、混合、二次制粒
摘 要: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我国对教育方面越来越关注,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备受重视。但是,在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也慢慢突出。绘本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语文教学中非常创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教育工作者们的视线。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与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新的时代,小学语文老师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生搬硬套的教育,在阅读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互勉、互助、互爱,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技能。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奠定夯实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