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构建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实施社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促进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在充分发挥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同时,为自身发展也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南通卫生高职校依托自身专业优势,走医药卫生特色培训之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在实践中积累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提升了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较好的发挥了职业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长效机制;社会培训
  作者简介:吴伟,男,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教育部副部长,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3-0008-03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日趋加大,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知识更新换代,终生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当前形势所趋,职业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应该在区域社会发展中发挥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背景深厚的办学特色。[1]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通卫生高职校)在正常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积极为政府、基层医务人员、企业职工、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学校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为广大劳动者搭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建立了制度化的培训体系,为培训学员传授最新的岗位知识与技能,使其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两方面得到再升级,彰显了学校在服务社会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形势所迫,发展所需,提升服务能力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指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和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和产品升级,不断完善终身学习制度。因此, 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功能之一。南通卫生高职校继续教育部作为学校社会服务的窗口,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寻找校企合作与继续教育的新的结合点,在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培训活动中,先后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训班、海警卫生员培训班、药械监管综合业务培训班、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培训班、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管理培训班、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班、药品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班和村卫生室合理用药专项培训班等多项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构建社会服务新平台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理念上过于陈旧,在日常工作中以学历教育为主,对社会服务不够重视,在观念上缺乏主动性,没有参与到本地区的社会发展中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南通卫生高职校专门设立了卫生职后培训中心,对全校的社会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团队、养老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团队等多个社会服务团队,作为开展社会服务的平台,积极开展与医药卫生行业紧密相关的社会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创设社会培训新模式
  为搞好社会服务培训工作, 校继续教育部建立了一个团结务实、理念先进、科学决策的培训工作团队,包括培训管理团队和培训师资团队。经过建设,培训管理团队富有凝聚力、執行力和领导力,培训师资队伍教学理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人员来自政府、学校、医院、企业等多个方面。学校同时制定了社会服务相关实施、激励、评价、管理等政策,激发培训团队的积极性,使社会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结果评价都有章可循[3],保证了学校社会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平稳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优势,有利于面向社会打造更多的精品培训项目。
  四、紧贴需求,发挥优势,拓展社会服务深广度
  南通卫生高职校继续教育部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优势资源, 根据医药卫生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 结合目前养老服务产业现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政策,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社会服务活动,初步形成了涵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送教下乡、劳务输出、资格认证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项目,体现了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先进性、深广度和多样性。
  (一)顺应社会需求,服务养老产业
  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的快速进展,养老机构入住老人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关注,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4]为了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满足各养老机构的需求,更好地为养老机构住养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南通卫生高职校利用“南通地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市场开发研究”省级科研项目,运用卫生培训中心的优质资源和丰富的养老护理师资队伍,向南通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申报获准成立南通市就业定点培训单位,面向社会进行养老护理员、育婴师、保健按摩师等家政服务类培训,近年来,与南通市社会福利中心、如皋市民政局、海安县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合作培训养老护理员千余人。学校以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定点机构为依托,发挥养老护理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军地合作”,开展“智力拥军”
  卫生员是部队卫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保障力。卫生员战救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伤员的救治质量,把军队卫生队建好建强,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加强海警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受江苏省海警支队委托,南通卫生高职校为海警部队官兵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卫生员培训。根据“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战与考核结合的培训方针,分阶段、按步骤、逐层深入、梯次推进培训学习任务。突出心肺复苏术、战伤止血包扎、海水急救淹溺、海洋动物咬伤蛰伤、常见病症用药等实战技能培训,着力提升个人能力,提升教育培训质量,确保了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此项社会服务是落实双拥共建,增进军民友谊,促进军地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的一次探索,也是“智力拥军”的一项创新。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南通卫生高职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5],一方面,主动联系地方政府,为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获取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主动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广泛的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推进地校合作、军地合作,形成了“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深度融合的社会服务长效模式。未来,学校将牢牢抓住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叠加机遇,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不断加强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与建设,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自身发展也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EB/OL].[2015-07-16].http://www.gov.cn/xinwen/2015-07/16/content_2898254.htm.
  [2] 教育部.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3] 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77-80.
  [4] 吴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 祖天明,王景锋.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1(8):148-149.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打造一支能适应职教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所有高职校亟待解决的任务。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學校为例,分析了该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而分别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双师型”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教师;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公寓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日常养成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视角,从立标、明理、规范、养成四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具体策略,以期通过在日常养成教育方面的实践为实现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职
期刊
摘 要:以“高压部件及线束的结构认知和绝缘性检测”项目任务为例,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从教材、学情、设计依据和条件三方面,对教学项目进行总体分析,提出了项目教学目标及方法。系统阐述了信息获取、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评价提升、迁移运用的教学过程设计。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对信息化教学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设计;绝緣性
期刊
摘 要:“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以“SPSS中的T检验”教学为例,说明了“以生为本”的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从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出发,备课中利用“角色扮演法”考虑学生的兴趣、已有经验和可能的难点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以生为本;角色扮演法;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马辉,女,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讲师,硕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为了提高以实训为主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为例,对实训课堂教学进行翻转课堂本土化改革与研究。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研究了以微课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在实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点和思路。根据课程技能点的分类,完成了三种基于翻转课堂模式改革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职业技能核心课;物流信息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关键与核心内容,面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的新形势,民族地区高职艺术学科无论从现实需要还是从战略需要出发,都应重新审视、综合分析现行课程体系发展的困境与问题。通过确立多元化课程优化理念、完善民族传统工艺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一课多师的教学队伍、健全民族艺术课程支撑体系,来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为民族地区高职艺术学科课程建设带来新的突破。  关键词:民族高职;艺术学科;课
期刊
摘 要:分析了人力资源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包括认知学习、课程演练、集中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职业技能大赛、企业协助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八个环节,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模式;综合实践  基金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RSKT-201606)  作者简介:郭远红,女,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这类逻辑性较强的数据计算和理性分析型课程学习缺乏动力与压力。课程激励机制改革充分利用课程的实际特点,通过设立课程基金、构建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以风险投资协议为契约,让每个学生作为风险投资主体,以模拟企业为投资标的进行真实的风险投资,从而为课程学习引入了经济风险与报酬这个真实有效的压力和动力。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
期刊
摘 要:从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现状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性,在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对学习、研究和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了目标和方向,从而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2-0039-03  “任务驱动”是在学习信息技
期刊
摘 要:项目化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热门话题。项目化教学融合高职课程的职业性与高等性,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是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高职教育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实现了应用型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培养方案。服装项目化教学模型是整个服装项目化教学辅助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应用和对突发情况的适应能力。阐述了服装项目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服装项目化教学模型的结构、特点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