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基金和风险投资的课程激励机制改革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这类逻辑性较强的数据计算和理性分析型课程学习缺乏动力与压力。课程激励机制改革充分利用课程的实际特点,通过设立课程基金、构建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以风险投资协议为契约,让每个学生作为风险投资主体,以模拟企业为投资标的进行真实的风险投资,从而为课程学习引入了经济风险与报酬这个真实有效的压力和动力。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均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职;“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课程;激励机制;课程基金;风险投资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基金的激励与评价机制改革——以‘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课程为对象”(项目编号:KG2015867)
  作者简介:张星,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5-0023-04
  一、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背景
  “企业经营决策仿真”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它以课程仿真软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为教学平台,构建竞争性的生产制造行业及众多模拟企业,让学生以经营管理者的身份对企业经营的诸多方面进行定量决策;然后,由仿真系统输出各个企业对抗竞争结果,包括多张企业经营业绩报表、所有行业企业基本经营业绩指标值及其得分情况、经营决策总成绩及其行业排名等,因此,是一门极具对抗性、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仿真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要点和思路;能够结合周期形势与模拟企业前期的经营情况,独自对企业进行综合经营决策;会根据企业经营报表分析决策的成败及其原因,并及时制定调整措施;培养学生的市场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以及坚韧不拔的抗压能力等职业品格与素养。
  虽然,与专业的其它课程相比,该课程已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趣味性与实训成绩反馈的即时性,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和仿真实训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性,与教学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决策实训时易烦躁,经常抱怨决策过程太复杂繁琐,因而心生逃避的念头;(2)决策时很随意、拍脑袋,不经过严谨细致的定量分析,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如不顾市场风险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导致企业陷入困境;(3)一旦某个周期经营出现失误就想放弃,而不是冷静下来找原因、寻对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需要学生真正花精力与功夫去认真学习、思考与分析,不像有些课程能随便应付;二是当前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他们缺少学习的压力与原动力,[1]他们普遍对感性体验式操作型课程比较感兴趣,而对理性分析与推理计算型课程缺乏兴趣。
  另外,由于是模拟企业的仿真经营,经营利润只是一个纸面数据,并不是真金白银,所以,當经营有方时,除了当期的实训成绩较高外,并没有其它直接收益,造成学生的成就激励不佳。反之,当经营不利时,除了实训成绩较差外也没什么直接损失,学生的挫败感就不强。课程的最终成绩对大多数不评奖学金的学生而言,是及格就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课程学习缺少真实有效的压力与动力,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因此,课程的激励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实践来源
  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灵感源于该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它以项目为载体在每学期期末开展,为期两个星期,是对该学期及前期相关课程的协同性综合训练,也是对这些课程所培养的分块技能和知识进行的一站式综合演练。[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是基于“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课程的“第×届‘×××’杯‘×××’行业高峰论坛筹办”。该项目以高峰论坛筹办为载体,将课程所有模拟企业分为筹办企业和参会企业两类,前者联合筹办论坛,负责论坛的策划、营销、会务、安保等工作,使论坛有社会企业参与和冠名,并为项目提供资金或实物赞助;后者要付费参与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宣传、展示和分享企业的经营成败与心得。无论是筹办企业还是参会企业,都需要项目组发放启动资金,为了让项目资金的使用更加高效、科学与公平,项目组以每个模拟企业最后一轮经营决策期末的未分配利润总额及累计支付股息指标为依据,分配模拟企业的论坛启动资金,启动资金完全归学生支配。采用这种客观公正的经济型激励手段后,项目组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开始认真地投入到最后一轮仿真决策中,他们会耐心地向教师或同学咨询决策的技巧和建议,每次决策完毕后都会认真分析成败,并研究下一周期的经营对策。甚至有些之前对实训不重视或不在乎的学生,学习态度也有了质的改变。
  以上这些积极的改变不是偶发式的,而是自该项目开展以来的必然现象,这是经济报酬的激励效果。此发现也让项目组豁然开朗,由此找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突破口,就是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引入真实有效的压力与动力,即经济风险与报酬,并构建以真实经济报酬为核心的课程激励机制。另外,从改革的条件看,该课程具备了引入经济风险与报酬的先决条件,即每个模拟企业的经营利润指标。
  三、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设立课程基金,构建基金运作机制,履行对风险投资的核算、收缴、管理和偿还功能
  课程基金的原始资金为人民币贰万元整,来源于该课程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资金。为了实现对课程基金的科学、规范和有序管理,课程基金设立了由3人组成的基金理事会管理架构,其中,理事长1名,由课程负责人担任,负责基金的整体运作与管理;会计1名,由课程组教师担任,负责模拟企业风险投资增减值核算;出纳1名,由课程组教师担任,负责模拟企业风险资金的收缴、管理和偿还等业务。课程基金还制定了科学详实的《基金会章程》,使基金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有章可循。另外,课程基金结合课程仿真软件拟定了《风险投资协议》,为风险投资的核算、收缴和偿还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明确了风险投资人与课程基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构建基于模拟企业经营业绩的风险投资和交叉股权投资运作机制,引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激励机制
  如图1所示,让每个学生作为风险投资人与课程基金签订《风险投资协议》,使学生享有模拟企业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并以风险投资额为限承担企业经营的亏损风险,同时,使课程基金享有风险投资偿还后的盈余收益,承担风险投资偿还后的亏损风险。风险投资额以模拟企业期初所有者权益(?924.00万元)为依据,按照双方约定的抵价比例进行核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險偏好决定抵价比例,例如五万元抵价一元,但抵价比例不能超过设定的范围(100000:1—10000:1),即风险投资额最高不超过?924元,最低不低于?92.4元。每个学生在向课程基金足额缴纳风险投资本金后,开始在课程仿真系统中对自己的模拟企业进行一轮7个周期(年)经营和互相竞争。所有同学在完成一轮企业经营和对抗竞争后,课程基金以每个模拟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和累计支付股息两者之和为依据,按双方约定的抵价比例偿还风险投资,以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为了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同时,对冲投资风险,课程基金还允许但不强制模拟企业相互进行股权投资,只要他们双方约定并备注其中的投资额和分红等事宜即可。
  通过上述过程和步骤,基于模拟企业经营业绩的风险投资能够顺利地运作,并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风险偏好,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引入了真实有效的压力与动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契约精神和风险意识,这是课程激励机制改革的核心。
  (三)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实现以课程考试成绩为核心向企业经营业绩为核心转变
  为了进一步强化激励效果,并克服将课程考试作为课程核心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课程组确定,课程最终成绩的50% 来源于学生平时的企业经营决策仿真实训成绩。此成绩由课程仿真系统根据企业经营业绩指标及其权重、并结合所有行业企业的指标值进行综合赋分而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仿真系统中设定业绩指标及其权重,以突出考核重点。为突出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课程组加大了模拟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总额、总资产、累计支付股息、销售额等指标的权重,其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总额权重为0.4,累计支付股息权重为0.2,周期销售收入权重为0.1,企业期末资产总额权重为0.1。此外,课程最终成绩的40% 来源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还有10% 来源于学生平时考勤和课堂表现。
  四、课程激励机制改革成效及实践阻碍
  基于课程基金和风险投资的课程激励机制改革已经尝试推行了3个学期,一共涉及6个班级约270位学生。为了验证改革的效果,课题组在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了全数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了各班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以试图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3个维度,分析改革成效。其中,核心指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说明,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改革后较改革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改进,这显示改革是切实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程激励机制的改革可能面临两个阻碍因素:一是课程基金的来源问题,即是否所有专业课程都有相关的建设资金作为课程基金的来源;二是观念问题,即向学生收取钱款并让学生承担风险是否可行。从当前国家、地方和学校对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投入情况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争取课程建设资金不是难事,所以,前者不应成为改革的阻碍。而对于后者,笔者认为,需要解放思想,只要收取的钱款不足以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且运作透明、规范、科学,那么,这样的改革就是可以推行的。
  参考文献:
  [1] 胡越明.高职院校课程学习激励机制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6(24):22-24.
  [2] 张星.基于大型仿真项目的高职课程综合实践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1-73.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适应“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前不久,国家正式颁布有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文件,以文件的形式规范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把“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具体化。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学校的“双师型”师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成为我们目前需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双
期刊
摘 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财会专业“核心互补式”教学团队基于某项任务、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建,其核心成员不变,互补成员不固定,体现出人员互补、能力互补、任务互补等特性。近几年,财会专业 “核心互补式”教学团队不断地实践探索,团队成员能够人尽其才,合作顺利,学生成绩显著,财会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必定能更加务实、有成效,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业与技能发展。 
期刊
摘 要:“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是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的选拔、培养专兼职教师的重要基地。为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专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高职院校需依托专业建设“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探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的建设,实践表明“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技术;“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建设  基金项目
期刊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打造一支能适应职教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所有高职校亟待解决的任务。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學校为例,分析了该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而分别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双师型”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教师;师资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公寓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日常养成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视角,从立标、明理、规范、养成四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具体策略,以期通过在日常养成教育方面的实践为实现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职
期刊
摘 要:以“高压部件及线束的结构认知和绝缘性检测”项目任务为例,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从教材、学情、设计依据和条件三方面,对教学项目进行总体分析,提出了项目教学目标及方法。系统阐述了信息获取、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评价提升、迁移运用的教学过程设计。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对信息化教学要素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设计;绝緣性
期刊
摘 要:“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以“SPSS中的T检验”教学为例,说明了“以生为本”的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从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出发,备课中利用“角色扮演法”考虑学生的兴趣、已有经验和可能的难点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以生为本;角色扮演法;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马辉,女,常州幼儿师范学校讲师,硕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为了提高以实训为主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为例,对实训课堂教学进行翻转课堂本土化改革与研究。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研究了以微课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在实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点和思路。根据课程技能点的分类,完成了三种基于翻转课堂模式改革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职业技能核心课;物流信息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关键与核心内容,面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的新形势,民族地区高职艺术学科无论从现实需要还是从战略需要出发,都应重新审视、综合分析现行课程体系发展的困境与问题。通过确立多元化课程优化理念、完善民族传统工艺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一课多师的教学队伍、健全民族艺术课程支撑体系,来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为民族地区高职艺术学科课程建设带来新的突破。  关键词:民族高职;艺术学科;课
期刊
摘 要:分析了人力资源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包括认知学习、课程演练、集中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职业技能大赛、企业协助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八个环节,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模式;综合实践  基金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项目编号:RSKT-201606)  作者简介:郭远红,女,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