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呼唤整体性教育改革的今天,“第三空间”催化着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着管理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的变革、教研方式的多元和教与学方式的革新,信息技术重构着学校的教育发展方向。那么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如何在“第三空间”教育发展中有所作为呢?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调查和片段的镜头,对这个开放的、虚拟的、多维的平台,作简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第一代互联网和第二代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不在现场的虚拟时空与现实紧密结合,“建构主义”犹如横空出世。人类的生活空间形态呈现为三类:纯粹的自然界,可以称为“第一自然”;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可以称为“第二自然”,网络空间所提供的“虚拟社会”,可以称为“第三自然”,网络化的虚拟社会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
1 第三空间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空间”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与生存方式,同时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传统、教育常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过往的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对传统造成了某种挑战。
1.1 对教师的挑战
网络状态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包括:资源共享,具有与世界与时代全接触的开放性;交互性强,具有个性化学习自主性;虚拟时空,具有开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这些优势下要求教师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共同建构各种学习情景。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教背书”的“教书匠”,既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知识的灌输者,已经不符合信息社会的要求。网络时代,人类学习和掌握电脑的能力与年龄成反比;以往依靠经验累积、阅历丰富的传统知识权威,正在受到冲击。网络社会使知识权威发生颠覆。
传统的手写教案更多已经被电子教案和课件替代,信息技术免去了教师年复一年的机械抄写工作,但是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否用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呢?“第三空间”详尽的共享资源有多少能真正为教师所用?学校如何检查和督促?
“第三空间”滋生的网络教研拓宽了同伴互助的时空限制,将教师们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基本技能培训、教师参与的热情维护以及教研的有效性如何确保?这个平台技术、资金以及维护等如何解决?对信息技术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对学生的挑战
在“第三空间”成长的新生代有着与生俱来的数学行为、注重效率、文化多元,但是信息时代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全新的挑战。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有用的知识、分析不同的信息?如何面对各种不同的网络诱惑坚守自己的品质?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
“第三空间”严重挑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孩子们从小就有了自我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意识,父母、老师与同学都是合作学习的伙伴,最终必然挑战传统的上尊下卑的等级意识。正如哲学大师卡缪所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愿意充当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师生间“支配与从属”关系正在加速瓦解,师生都要互相重新认识。
1.3 对学校的挑战
地理和时空的障碍被打破,办事效率提升的同时,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却越来越少了,都可以通过第三空间个人信箱“待办事宜”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家长通过“第三空间”来了解学校、教师和孩子的情况,家访正逐步被电话、网络和短信替代。“第三空间”带来管理工作方式与教育环境的巨变的同时,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管理能力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学校究其怎样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设计个别化教育?网络文化也会造成传统文化经验的失落,京剧、古筝、中华武术之类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怎样才能具有生命力?和网络游戏相比,校园文化活动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在不同文化背景文化下,两极分化加剧,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怎样促使相互融合?
2 第三空间教育发展策略
2.1重建第三空间的教育环境
2.1.1 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在教室里用一个新的投影设备,调试了很久没有成功,正准备找外援时,班上一个叫王小东同学主动走过来,他帮我这儿一拨那一弄很快就好了。我非常真诚地感谢他,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但是居然有个学生小声地说,他是个差生。事后我了解到,王小东虽然是个电脑天才,但是学习成绩较差,很少做作业,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差生。可悲啊!一个沦落为差生的天才。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人类社会智慧被充分激活的社会。这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有与生俱来的数字行为、更多的DIY、反权威、效率观、更多元的知识等,他们有着惊人的学习潜力,关键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去激发。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以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2.1.2 重新认识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现在独生子女不仅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中成长,而且他们更喜欢进入“第三自然”探索奥秘。他们拥有全新的“交流环境”,手机、QQ、MSN、狼吗UC,飞信,校内通和同学群满天飞。虽然新生代儿童越来越缺少玩伴,却有越来越多的“键盘伙伴”,他们所面对的是加速成长的环境。当我们站在理解儿童的立场上考虑时,“第三空间”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
2.1.3 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作用
一天,耀眼冰川——我班上的一個学生,在QQ上问我,老师我送些Q币给你好吗?我当时还有些生气,立刻回绝了他。因为在我的理解,Q币就是玩网络游戏时才要用到的。尽管我用QQ十多年,但是Q币我还真不了解,前段时间,当我要送QQ贺卡给朋友时,才知道要用上这种虚拟货币,它还可以用作号码服务、QQ秀、QQ游戏等。这时的我,尽管觉得错怪了学生,但是心里还有一丝不快,他不务正业,玩Q币了。
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的知识老化加快,其智者形象因此受到巨大冲击。因特网彻底改变了传统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更多地承担起“向导”的角色,发挥“引路者”的作用,老师们很有必要给自己洗洗脑了。
2.2 构建第三空间教育策略
2.2.1 更新教育理念,进行相关师资培训
教育需要理念,也需要技术。“技术能改变思想”,但是,在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的前提下,“第三空间”的硬件、软件技术都可以在短期改造完成,软件应用也可以通过培训一步到位,但是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可谓深远,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提出了“赢在中层”的口号,对管理者研修计划作了系统规划;江苏省常州中学培训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的理念很新,涉足的都是著名企业、大学实验室和某城市图书馆等等,吸取优秀管理经验和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常州市实验小学从1994年起,他们就利用暑寒假对全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网络化应用培训,平均每学年达60学时,从理念到技术,实小教师素养都比较高。
2.2.2 建立组织机构,推行相应激励制度
多数中小学校园网的管理属于行政管理的边缘领域,其实学校的“第三空间”也应有一个固定的组织机构,由专业的行政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同时纳入学校的学校发展规划,确保中长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
所以,必要时应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推行管理理念,如无锡蠡园中学在“足够信任但不放任”思想的指导下开始推行“请假登记制”、“教师阅读实名签阅制”、“网上问卷评师制”、“门卫看网制”,“信息推送制”等制度,促使学校管理的效率、效益、效能有效提升。
2.2.3 了解学习方式,变革教学内容方法
网络社会意味着“教育” “学校” “教师” “学习”的概念必须重新解释,包括:接受知识途径的多元化、接受知识方式的大变革。长期以来,学习是单向传授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蓄水池”,学生是“装水的罐子”。而在“第三空间”里学习将是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如图)。
学校教育面临着“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如何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行个别化教学”“如何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智慧”,这些任务的首要承担者就是教师,如何充分开发和运用第三空间教育功能,诸如直观教学、游戏式学习、在做中学、个别化教学等,各种革命性的教学方法的使用。笔者认为:其一,是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二,是将信息技术优势寓于课堂教学,建构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除此以外,学校教育还应利用“第三空间”满足个人对知识多样性选择的需求,增强受教育的时效性;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教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2.2.4 服务家长学校,提高自身宣传意识
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新的机遇,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构建“第三空间”的家长学校,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品牌课程、优秀教师群体等,还有学生的优秀作品和三年成长的历程,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家长读物,“家长必读”“家长必做”“家长咨询服务中心”等栏目。通过这样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服务社会,同时获得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可,让沟通的渠道更多元。“第三空间”教育还应有强大的互动平台,学生家长既可以从学校的校园网上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又能对学校各项活动或决策进行评议或建议,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管理中。建立及时处理家长来信来电机制,给予及时回复,保证信息流的畅通。
一个空间,一张网络,一个团队。
参考文献
[1]段晓明.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图景——基于sft项目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9):1-3.
[2]陆有铨,马和民.略论“第三空间”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1):1-3.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第一代互联网和第二代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不在现场的虚拟时空与现实紧密结合,“建构主义”犹如横空出世。人类的生活空间形态呈现为三类:纯粹的自然界,可以称为“第一自然”;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可以称为“第二自然”,网络空间所提供的“虚拟社会”,可以称为“第三自然”,网络化的虚拟社会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
1 第三空间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空间”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与生存方式,同时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传统、教育常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过往的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对传统造成了某种挑战。
1.1 对教师的挑战
网络状态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包括:资源共享,具有与世界与时代全接触的开放性;交互性强,具有个性化学习自主性;虚拟时空,具有开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这些优势下要求教师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共同建构各种学习情景。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教背书”的“教书匠”,既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知识的灌输者,已经不符合信息社会的要求。网络时代,人类学习和掌握电脑的能力与年龄成反比;以往依靠经验累积、阅历丰富的传统知识权威,正在受到冲击。网络社会使知识权威发生颠覆。
传统的手写教案更多已经被电子教案和课件替代,信息技术免去了教师年复一年的机械抄写工作,但是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否用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呢?“第三空间”详尽的共享资源有多少能真正为教师所用?学校如何检查和督促?
“第三空间”滋生的网络教研拓宽了同伴互助的时空限制,将教师们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基本技能培训、教师参与的热情维护以及教研的有效性如何确保?这个平台技术、资金以及维护等如何解决?对信息技术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对学生的挑战
在“第三空间”成长的新生代有着与生俱来的数学行为、注重效率、文化多元,但是信息时代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全新的挑战。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有用的知识、分析不同的信息?如何面对各种不同的网络诱惑坚守自己的品质?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
“第三空间”严重挑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孩子们从小就有了自我意识和民主平等的意识,父母、老师与同学都是合作学习的伙伴,最终必然挑战传统的上尊下卑的等级意识。正如哲学大师卡缪所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愿意充当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师生间“支配与从属”关系正在加速瓦解,师生都要互相重新认识。
1.3 对学校的挑战
地理和时空的障碍被打破,办事效率提升的同时,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却越来越少了,都可以通过第三空间个人信箱“待办事宜”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家长通过“第三空间”来了解学校、教师和孩子的情况,家访正逐步被电话、网络和短信替代。“第三空间”带来管理工作方式与教育环境的巨变的同时,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管理能力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学校究其怎样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设计个别化教育?网络文化也会造成传统文化经验的失落,京剧、古筝、中华武术之类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怎样才能具有生命力?和网络游戏相比,校园文化活动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在不同文化背景文化下,两极分化加剧,未来的学校教育应该怎样促使相互融合?
2 第三空间教育发展策略
2.1重建第三空间的教育环境
2.1.1 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在教室里用一个新的投影设备,调试了很久没有成功,正准备找外援时,班上一个叫王小东同学主动走过来,他帮我这儿一拨那一弄很快就好了。我非常真诚地感谢他,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但是居然有个学生小声地说,他是个差生。事后我了解到,王小东虽然是个电脑天才,但是学习成绩较差,很少做作业,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差生。可悲啊!一个沦落为差生的天才。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人类社会智慧被充分激活的社会。这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有与生俱来的数字行为、更多的DIY、反权威、效率观、更多元的知识等,他们有着惊人的学习潜力,关键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去激发。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以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2.1.2 重新认识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现在独生子女不仅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中成长,而且他们更喜欢进入“第三自然”探索奥秘。他们拥有全新的“交流环境”,手机、QQ、MSN、狼吗UC,飞信,校内通和同学群满天飞。虽然新生代儿童越来越缺少玩伴,却有越来越多的“键盘伙伴”,他们所面对的是加速成长的环境。当我们站在理解儿童的立场上考虑时,“第三空间”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
2.1.3 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作用
一天,耀眼冰川——我班上的一個学生,在QQ上问我,老师我送些Q币给你好吗?我当时还有些生气,立刻回绝了他。因为在我的理解,Q币就是玩网络游戏时才要用到的。尽管我用QQ十多年,但是Q币我还真不了解,前段时间,当我要送QQ贺卡给朋友时,才知道要用上这种虚拟货币,它还可以用作号码服务、QQ秀、QQ游戏等。这时的我,尽管觉得错怪了学生,但是心里还有一丝不快,他不务正业,玩Q币了。
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的知识老化加快,其智者形象因此受到巨大冲击。因特网彻底改变了传统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更多地承担起“向导”的角色,发挥“引路者”的作用,老师们很有必要给自己洗洗脑了。
2.2 构建第三空间教育策略
2.2.1 更新教育理念,进行相关师资培训
教育需要理念,也需要技术。“技术能改变思想”,但是,在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的前提下,“第三空间”的硬件、软件技术都可以在短期改造完成,软件应用也可以通过培训一步到位,但是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可谓深远,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提出了“赢在中层”的口号,对管理者研修计划作了系统规划;江苏省常州中学培训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的理念很新,涉足的都是著名企业、大学实验室和某城市图书馆等等,吸取优秀管理经验和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常州市实验小学从1994年起,他们就利用暑寒假对全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网络化应用培训,平均每学年达60学时,从理念到技术,实小教师素养都比较高。
2.2.2 建立组织机构,推行相应激励制度
多数中小学校园网的管理属于行政管理的边缘领域,其实学校的“第三空间”也应有一个固定的组织机构,由专业的行政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同时纳入学校的学校发展规划,确保中长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
所以,必要时应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推行管理理念,如无锡蠡园中学在“足够信任但不放任”思想的指导下开始推行“请假登记制”、“教师阅读实名签阅制”、“网上问卷评师制”、“门卫看网制”,“信息推送制”等制度,促使学校管理的效率、效益、效能有效提升。
2.2.3 了解学习方式,变革教学内容方法
网络社会意味着“教育” “学校” “教师” “学习”的概念必须重新解释,包括:接受知识途径的多元化、接受知识方式的大变革。长期以来,学习是单向传授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蓄水池”,学生是“装水的罐子”。而在“第三空间”里学习将是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如图)。
学校教育面临着“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如何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行个别化教学”“如何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智慧”,这些任务的首要承担者就是教师,如何充分开发和运用第三空间教育功能,诸如直观教学、游戏式学习、在做中学、个别化教学等,各种革命性的教学方法的使用。笔者认为:其一,是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二,是将信息技术优势寓于课堂教学,建构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除此以外,学校教育还应利用“第三空间”满足个人对知识多样性选择的需求,增强受教育的时效性;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教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2.2.4 服务家长学校,提高自身宣传意识
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新的机遇,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构建“第三空间”的家长学校,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品牌课程、优秀教师群体等,还有学生的优秀作品和三年成长的历程,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的家长读物,“家长必读”“家长必做”“家长咨询服务中心”等栏目。通过这样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服务社会,同时获得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可,让沟通的渠道更多元。“第三空间”教育还应有强大的互动平台,学生家长既可以从学校的校园网上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点滴进步,又能对学校各项活动或决策进行评议或建议,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管理中。建立及时处理家长来信来电机制,给予及时回复,保证信息流的畅通。
一个空间,一张网络,一个团队。
参考文献
[1]段晓明.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图景——基于sft项目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9):1-3.
[2]陆有铨,马和民.略论“第三空间”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