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语典故为基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r——评《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成语文化》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方式,成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不仅远远超越了其字面意义本身,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乃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综合反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成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以成为语言教育和国民文化素养提升的有利抓手.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成语典故为基点,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传统风俗、传统道德、传统美学等各个层面的传统文化,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一窥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
其他文献
【关键词】思维优化,比较式阅读,思维导图,流程图  当前语文学习中,阅读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发展。如何从思维发展的本原上破解语文阅读的难题,是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图表比对、树状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学生思维的优化。  一、借助图表比对,促进横向思维的发展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只重局部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用学习任务群来架构语文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仍在修订中,初中还没有明确将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结构的单位,但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中的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已明显与学习任务群有密切关联。从教材编写角度,可视为初高中统编语文教材的銜接。从教学层面,可以说是初中学段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初探。  语
【关键词】王禹偁,行道观,《黄冈竹楼记》,声音景观,心灵世界  王禹偁(954年—1001年)的《黄冈竹楼记》[1],写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八月十五日。这年他四十六岁,三月刚抵达贬地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知州。黄州在唐宋时期乃偏僻边远之地,多为官员贬谪之地。宋元之际寓居黄州的文士龙仁夫就曾说:“黄为郡,历世称遐陬,非羁人谪客左迁鹢退,不至是间。”[2]在黄州子城的西北角,有处城墙坍塌毁
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文件为依据,结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具体情况,对如何把握高中语文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的定位、如何深入发掘革命传统的丰富内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应立足于语文作为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基本特点,从文化角度充分发掘革命传统,让革命传统教育成为学生获得思维提升、审美熏染、情感激发、人格培养的综合过程.
汉语言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浩瀚而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流变和丰富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田喆、刘珮、石瑾共同编写的《汉语言文学导论》一书,针对体系庞大、内容广博的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学科,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入手,以经典理论和作品为着眼点,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资料,深入浅出地概述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和研究的兴趣;并通过精心编选和设计的案例与思考题,帮助读者形成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脉络和理论认知,提升文学鉴赏、评论能力.
期刊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探究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其都十分重视,并探索出了多种阅读方法。其中,文本细读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文本细读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真正重视读书和思考,并且爱上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仔细研究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文本细读指导。下面笔者简要介绍一下自
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策略,即“读前指导”“读中指导”和“读后指导”,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科学激趣引导,有效调控过程,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深度走进文本,读透文本,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设计不仅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教学过程的指引及学习结果的保障,更是开展教学反思和研究的重要凭据.相比于数理化等学科,以“选文”为基本施教载体的语文学科,并不具备一套知识点具体、逻辑关系明晰的教学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就更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明确“教什么”“怎样教”.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创新为创设体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期刊
虽然加拿大文学在我国学界所受到的关注很有限,但在少数学者的孜孜以求之下,仍然发掘并梳理出了加拿大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傅俊等编著的《加拿大文学简史》一书,便是这样一本系统展示加拿大文学概况的普及读物.
期刊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媒介交际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其语言形式多样、语体风格诙谐、意义内涵生动,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青睐。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在分析语义“心理现实性”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角度,以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为例,阐释其意义构建中所蕴含的思维和现实生活体验的交互映射整合过程,揭示网络流行语背后复杂的认知机制。  一、概念整合理论  20 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