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高效课堂就是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体验学习科学的快乐,并形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追求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不仅要有老师高效的教,更要有学生高效的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科学,并利用评价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实践过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基本任务不是仅仅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各种示范、指导。
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重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剥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教师要尽力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挖掘潜能的机会。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各项科学探究活动都离不开他们亲身实践和操作、体验,否则科学探究便名存实亡。
课堂上,处理好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这意味着教师要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实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把尽量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展示自我。
在教学《水质调查》一课活动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制定调查方案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打算,老师想,不论我们做什么,都必须对东莞运河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最有说服力。在考察东莞运河之前,我们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调查方案,请大家先小组讨论怎样制定方案。
(学生讨论,之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出示课件“如何设计调查方案”,内容如下。)
师:请各小组把讨论好的调查方案写成书面材料准备交流。
(学生写书面调查方案。)
师:各小组讨论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小组长交流一下本小组的调查计划。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各小组的调查方案做得非常细致,考虑很周到。我这里有一个参考范例提供给同学们参考一下。当然,大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一个有特色的调查方案。
(课件出示参考范例如下。)
在调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学生制定调查方案前,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如何设计调查方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提供如何设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有效引导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调查,避免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整個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讲的就让他们自己讲,学生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就不要代替,切实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
二、精心组织合作
小组合作的目标是探讨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帮助,以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角色的分配是关键,如果学生角色分配不合理,整个活动就成了优生的“独角戏”、学困生的“游乐园”,难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学习水平等进行互补搭配,保证每个组都能及时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前述《水质调查》活动一“制定调查方案”中,有一项内容是让学生进行小组任务的安排,即实地调查、河水取样、拍照片、水样分析、访问居民和查阅资料等,各项任务分别由哪些同学负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各成员的任务,有的学生善于画画,就让他在小组中担任“画师”;有的学生擅长写作,让他做记录;有的学生擅长言辞,就让他访问居民;有的学生擅长搜集整理资料,就让他查阅资料。
又如,在合作开展“物质的混合”实验前,教师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让他们分担相应的任务:大家一起观察并预测混合前的现象,一位负责分别取两种物质,一位负责把物质混合在一起,一位负责用玻璃棒把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另一位为记录员和交流员。之后,教师给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这样的小组合作目标明确,个人职责清晰,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大家齐心协力,使整个探究活动井然有序地推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优等生奋进、中等生提优、学困生转化,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自主探究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动手探究,在动脑中研究、解决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科学探究。
在《水质调查》一课中,学生完成活动一的实地调查、河水取样后,就要对水样进行分析,了解水里有什么。在活动二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二:水里有什么?
师:没有被污染的水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一旦水里面混入了一些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就受到了污染。一些微生物的过度繁殖也会造成水的污染,使水变质。大家取来的水是什么“样”的呢?要认识所取水样,应该如何进行观察?观察有没有先后顺序?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课本第133页的图给了提示:科学观察和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是相同的,先简单,后复杂。下面请大家根据要求,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之后,教师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师:大家思考一下,水里的物质分别来自什么地方? (各小组汇报结果。)
师:不同水样的颜色、透明度、气味是不同的,浑浊的水样含有杂质和微生物。
教师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究的机会和条件,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设计与思考动手操作,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效果就好。
四、实施恰当评价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经开始有一些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行为,但他们的自我评价仍然更多地依赖于老师和父母。从小学中年级开始,他们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的发展,他们逐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独立评估自己的行为,这时,如果学生遇到不公平的评价,他们就会感到反感,甚至“抗议”,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及时引导和调控,使他们明确今后学习、改进的方向。
评价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地方有待提高。传统教学评价无论从标准、内容上,还是方法、主体性上都过于单一,是典型的“分數定高低”,其目的更偏向“选拔”,评价的功能被严重地歪曲了。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相关的方法、技巧,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师要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真正爱上科学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法,设计细心星、积极星、勇敢星、智慧星、合作星等,在课堂中即时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回答时,我就评价:你很勇敢,送你一颗大大的勇敢星;当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见解时,我就评价:送你一颗甜甜的智慧星,感谢你能跟我们分享你独特的想法;当学生能合作完成一个实验时,我就评价:送你们充满力量的合作星,希望你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用“学生成长档案袋”来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便于教师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529100)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陈文斌)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实践过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基本任务不是仅仅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各种示范、指导。
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重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剥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教师要尽力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挖掘潜能的机会。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各项科学探究活动都离不开他们亲身实践和操作、体验,否则科学探究便名存实亡。
课堂上,处理好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这意味着教师要把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实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把尽量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展示自我。
在教学《水质调查》一课活动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制定调查方案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打算,老师想,不论我们做什么,都必须对东莞运河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才最有说服力。在考察东莞运河之前,我们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调查方案,请大家先小组讨论怎样制定方案。
(学生讨论,之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出示课件“如何设计调查方案”,内容如下。)
师:请各小组把讨论好的调查方案写成书面材料准备交流。
(学生写书面调查方案。)
师:各小组讨论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小组长交流一下本小组的调查计划。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各小组的调查方案做得非常细致,考虑很周到。我这里有一个参考范例提供给同学们参考一下。当然,大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一个有特色的调查方案。
(课件出示参考范例如下。)
在调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学生制定调查方案前,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如何设计调查方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适时提供如何设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有效引导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调查,避免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整個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讲的就让他们自己讲,学生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就不要代替,切实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
二、精心组织合作
小组合作的目标是探讨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帮助,以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角色的分配是关键,如果学生角色分配不合理,整个活动就成了优生的“独角戏”、学困生的“游乐园”,难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学习水平等进行互补搭配,保证每个组都能及时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前述《水质调查》活动一“制定调查方案”中,有一项内容是让学生进行小组任务的安排,即实地调查、河水取样、拍照片、水样分析、访问居民和查阅资料等,各项任务分别由哪些同学负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各成员的任务,有的学生善于画画,就让他在小组中担任“画师”;有的学生擅长写作,让他做记录;有的学生擅长言辞,就让他访问居民;有的学生擅长搜集整理资料,就让他查阅资料。
又如,在合作开展“物质的混合”实验前,教师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让他们分担相应的任务:大家一起观察并预测混合前的现象,一位负责分别取两种物质,一位负责把物质混合在一起,一位负责用玻璃棒把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另一位为记录员和交流员。之后,教师给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这样的小组合作目标明确,个人职责清晰,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大家齐心协力,使整个探究活动井然有序地推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优等生奋进、中等生提优、学困生转化,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自主探究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动手探究,在动脑中研究、解决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科学探究。
在《水质调查》一课中,学生完成活动一的实地调查、河水取样后,就要对水样进行分析,了解水里有什么。在活动二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二:水里有什么?
师:没有被污染的水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一旦水里面混入了一些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就受到了污染。一些微生物的过度繁殖也会造成水的污染,使水变质。大家取来的水是什么“样”的呢?要认识所取水样,应该如何进行观察?观察有没有先后顺序?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课本第133页的图给了提示:科学观察和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是相同的,先简单,后复杂。下面请大家根据要求,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之后,教师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师:大家思考一下,水里的物质分别来自什么地方? (各小组汇报结果。)
师:不同水样的颜色、透明度、气味是不同的,浑浊的水样含有杂质和微生物。
教师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究的机会和条件,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设计与思考动手操作,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效果就好。
四、实施恰当评价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经开始有一些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行为,但他们的自我评价仍然更多地依赖于老师和父母。从小学中年级开始,他们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的发展,他们逐渐学习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独立评估自己的行为,这时,如果学生遇到不公平的评价,他们就会感到反感,甚至“抗议”,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及时引导和调控,使他们明确今后学习、改进的方向。
评价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地方有待提高。传统教学评价无论从标准、内容上,还是方法、主体性上都过于单一,是典型的“分數定高低”,其目的更偏向“选拔”,评价的功能被严重地歪曲了。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相关的方法、技巧,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师要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真正爱上科学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法,设计细心星、积极星、勇敢星、智慧星、合作星等,在课堂中即时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回答时,我就评价:你很勇敢,送你一颗大大的勇敢星;当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见解时,我就评价:送你一颗甜甜的智慧星,感谢你能跟我们分享你独特的想法;当学生能合作完成一个实验时,我就评价:送你们充满力量的合作星,希望你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用“学生成长档案袋”来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便于教师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529100)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陈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