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科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低年段的科学教育又重回大众的视野。那句“学习要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便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也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低年段的科学教学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加强学生对现象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目标先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科学教师应整体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课程标准、教材在科学素养培养上的纵向、横向脉络,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而随着新课程标准颁布,低年段的科学教材内容丰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课标要求),所以研读新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和学习进阶两个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每一个单元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关注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开展探究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能整体把握教材的同时做到达成目标先行。
  例如,《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中,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植物不单生长在陆地上还生长在水中,而在实际教学时因为图中很多植物学生不认识,所以只能用这是树、这是花、这是草来描述,但“这是”几次以后讲的和听的学生都搞晕了,所以如果教师清楚明确该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陆地、水中都有植物生长,那么就可以做以下的处理:教师课前了解一年级学生在校园里都认识哪些植物,然后准备好相应的植物图片并写上编号和植物名称。在让学生说自己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时,教师把一幅以校园一角为原型的放大图呈现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把8种有编号和植物名称的图片(①榕树;②白兰花;③大红花;④地毯草;⑤红花酢浆草;⑥金鱼藻;⑦睡莲;⑧荷花)依次贴到相应位置,然后再问图中这些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里。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于认识的植物可以直接说出植物的名称,而对于不认识的植物也可以说编号,通过学生的多次回答,他们既认识了这些校园植物,也了解了植物与它们的生长环境的关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所以说教师只有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并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合适的活动环节,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用教材。
  关注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法。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多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由于低年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又有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行为特点,所以科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以比赛、游戏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在《观察一棵植物》和《观察叶》两课中,要求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植物和叶,针对低年段学生画画的特点,为了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真实形象画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像不像”比赛。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桌上的一盆水培绿萝,然后让每个学生把绿萝画下来,再进行小组内互评,看谁画得更像,像在哪?最后让学生分别修改后选出一幅小组成员认为画得最像的记录图,代表小组参加全班的“像不像”评选比赛。
  来看看学生在小组内互评环节的再观察活动中的交流。
  生:这是茎,这里有一横线,是一节一节的。
  生:茎上还有些花纹。
  师:在这个节节上都长了什么?
  生:叶子是长在这个节节上的,你的叶子画错位置了。
  生:根也是长在节节上的,而且很长。
  生:你的叶子画得不像,叶子这里应该还有个洞。
  生:对,叶子上还有个洞洞。
  通过小组内互评的二次观察,同学们的观察更仔细,而且在不断地修改图画过程中对植物的结构认识得更加准确,同时也真正体会到科学记录是怎么一回事,这也为接下来的全班科学记录图画评比,提供了一个评比的依据和讨论的框架模式,使学生的观察讨论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又如《这是谁的叶》一课,就可以设计成给叶子找妈妈的游戏,因为学生已玩过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所以对活动规则也很清楚。课前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四盆植物并贴上编号和植物名称:①桂花;②绿萝(种土里的);③罗汉松;④大红花,同时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观察的叶子。学生清楚活动的要求后,教师先给每个小组分发叶子,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几种叶子的特征,由于有了上一节课的学习,他们对叶的结构、不同的叶具有的不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从大小、形状、颜色、厚薄、氣味、叶缘等角度描述叶的主要特征。然后再分小组让学生拿着叶子找出对应的植物,并说明理由。
  来看看学生拿着叶子找植物活动中的交流。
  生:我觉得我手上的这片叶子就是①号桂花的叶子。
  生:因为叶子的形状很像,而且叶子边边上有这些东西。
  师:这叫叶缘,叶缘上的这些叫锯齿。
  生:因为叶缘上同样有这些形状的锯齿。
  生:而且叶子摸上去都是硬硬的。
  生:但是你这片叶子好小。
  生:因为它还没有长大呀,就像你没你爸爸高一样。
  师:也就是说叶子和同学们一样都在慢慢长大,是吧?
  生:是的。
  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比如当学生在描述叶子但对一些结构名称不太清楚时,可以给予帮助。还有学生在提到小叶子慢慢长大成大叶子时,教师在这里也适时地做出点评,因为这一现象正是下一节课《植物是“活”的吗》的有力证据,为下一节课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我们都知道叶的特征是辨认植物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在观察、认识了叶的一些显著特征之后,依据这些特征寻找叶来自于哪棵植物,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叶,加深对叶的特征的认识,又能让他们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叶,感知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   图文并茂,养成实事求是的记录习惯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学习评价必须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而图文记录则成为这些评价的一个载体,也是了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评价的一个很好的媒介。我们发现低年段学生都特别喜欢画画,其实我更喜欢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叫作涂鸦,因为即使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学生也喜欢画,而且他们的表达方式各有各的章法,图画里的内容还蛮有想法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思维活跃,所以让他们动手画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形式。但低年段学生的图画内容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按照自己想象出来的形象画,而科学观察后的图画记录要求按真实的形象来绘画,那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
  首先,老师应尽量选擇能看清楚植物茎叶结构的实验材料,例如,在《观察一棵植物》和《观察叶》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棵水养的绿萝,因为绿萝的结构清晰而且没有太多的干扰结构,同时还能在不影响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很好地观察到植物根的部分,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完成作图。
  其次,应建立一套操作可行又有趣的奖励机制,如我在第一节科学课堂上就给同学们介绍了“晋级”奖励的玩法:以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事为框架,搭建学生奖励游戏活动,把美猴王的七十二变、翻筋斗的技能,住在花果山水帘洞,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完成一项任务即晋级成功,按一般要求完成的则以爬楼梯方式晋级,叫作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晋级;若是“跳一跳”能完成,或是有机会翻筋斗连跨几级,叫作跳跳晋级超越自我。
  例如,《观察叶》一课,学生拿着经过小组讨论修改完成的记录图画到讲台前面介绍时,首先这幅图画是否正确有一个分值,然后在介绍叶子的特点时用到了老师提示的如叶缘、叶脉等词语的有额外加分(这会使得学生越来越留意老师给出的词语,逐渐学会聆听他人的回答),对于在下面安静听汇报的小组也进行表扬和加分,同时对在小组讨论环节里能做到小声讨论的小组也给予加分。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我发现原来一些对这些评价不在乎的学生看着评价总表开始着急了,为了能达到翻筋斗的晋级要求,一幅记录图画了又画,改了又改,直到大家都说和真的一样才罢休,同时还不忘把拼音文字给标上,虽然写得歪歪扭扭的,但看到他这么努力,老师也会给他一个为小组争光(翻筋斗晋级)的机会的。为了营造一个你争我赶的氛围,同时也为了能让学生对美猴王的故事有更多的了解,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请学生(事先布置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分享一个美猴王的小故事。当然,把优秀的记录图张贴在班级记录表里,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班与班之间的评选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
  关于文字记录,由于低年段学生脑部发育的特点,他们手、脑、眼的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即使是有一定阅读量的学生,他们认字会比其他学生多,但真正会写的字其实并不多,而且学生的书写速度都比较慢,那是否就对文字记录不做要求了呢?我认为还是应该做这方面的引导,比如可以让他们用拼音代替,当然也可以通过小组积分的形式,引导部分学生做这方面的努力。上文中提到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有个体差异,我们尊重这种差异,但同时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努力发展的方向,总之这方面的导向性是有必要的。
  引入评价,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
  新课程标准里所涉及的评价只限于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质量水平的评价,也就是学习评价。但考虑到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把评价分为学习评价和学习习惯评价两部分比较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课堂学习习惯也是低年段的科学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有效的评价既可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又能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教学。
  例如,《植物是“活”的吗》一课,我们还是以美猴王的比赛晋级为评价载体,采取学习评价和学习习惯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汇报在种养过程中的发现,植物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其他听汇报的同学一起参与到评分的活动中(对于有观察记录的加分,有对比、有发现的加分),对说出植物在种植前后的变化的同学,在加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追问:这些变化是否证明了植物是“活”的呢?以引起全班同学思考。由于有了之前的对比发现,学生对植物是“活”的的认识加深了,这时再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例子,哪些是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说对的又加分。这样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的理解也加深了,而且同学之间的打分评价的行为对他们自身而言也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评价。这是围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展开的学习评价。另外教师还会让学生评选出哪些小组轻声讨论,以及哪些学生认真安静地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并给予表扬和加分。课堂最后学生可以根据每一个小组的得分情况选择登高晋级或翻筋斗晋级,然后比较每一组的晋级情况,预测哪个小组有可能提前登顶,对于暂时落后的小组,建议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等,这样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先行,评价紧随其后,评价最终也是为目标服务的。让我们读懂、读好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科学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并开展属于他们“自己的研究”。
其他文献
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训练,因此以概念构建为载体,在构建概念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高效、有深度的课堂。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发展思维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以《热在固体中的传递》一课为例谈几点认识。  科学诊断:把握教材与学情,目标定位准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科学诊断,准确
“借尸还魂”在《三十六计》中是第十四计,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己方目的的策略。在人类社会中,借他人幌子,达到自己目的的现象随处可见。历史上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有些人往往会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后来,“借尸还魂”也可以用来喻指某些新的事物或新的力量借助某种旧的事
【摘要】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适应西藏文秘人才需求,作为秘书学专业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秘书学理论知识,重视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培养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技能的综合性文秘人才。  【关键词】秘书;实践;问题;路径  文秘专业最早创办于1980年的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分院,历经在专科层次增设文秘专业(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文秘教育、汉语言文学方向(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印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五项工作要求: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从领导机关首先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做起,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发扬斗争精神,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二要严格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并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制定的。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而观察是最主要的探究方式之一。我们常说的观察包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对物体、生命体和事件进行仔细观察;并将可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运用多种简单工具(如透镜、测量器具、天平等)来扩展自己的观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如图画、简单图表、作品、动作等)来记录观察、解释观点。下面以养蚕为例谈谈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记录单为观察载体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
时隔16年,科学课重新回到了一年级的课堂。如何适应一年级的小朋友的特点,让科学课的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了解幼儿园的科学课,思考小学科学起始阶段的组织与教学  一年级的科学教师,上课之前可以了解幼儿园或学前班的《科学》教材,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学习了哪些科学知识,具备怎样的能力。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植物》的知识,幼儿园期间孩子们就学习了一部分,如《植物的身体》
【摘要】发电企业党建工作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尽管许多发电企业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建工作,然而实施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分析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好发电企业党建工作这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发电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杭州华电下沙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下沙公司”)位于浙江杭州,2012年7月成立
植物为我们提供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呼吸的氧氣,以及供我们欣赏的花朵。许多小学生能够区别植物和动物,但是他们无法确定维持一株植物生存的物质是什么。在这个月的学习中,学生要探索植物的物质结构、植物是如何生长的,以及真正的一株植物是怎样的。  科普读物  《种子如何长大》  作者:海伦妮·丁乔丹  使用年级:三年级  内容梗概:带领读者“体验”一次种植大豆种子的旅程,读者将通过对种子如何发芽、根和茎的样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校干部人事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存在的问题,以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探讨“三龄两历一身份”的具体认定方法,进一步提出改进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及规范性,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认定  干部人事档案是反映干部情况的基本凭证,也是全面考察和正确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必须体现真实性、准确性和严肃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