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召忠再预测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惯了张召忠衣冠整齐,端坐在摄像机前侃侃而谈的样子,当他解开上衣第一颗扣子,随性靠坐在自家沙发上的时候,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坊间一直流传,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主持人和嘉宾会事先沟通问题,甚至对好台词。那么,一场没有预先准备,充满随机追问的采访,他能否应对自如?
  我们带着“试水”张召忠之意而来。在我们的观察中,一脱离对自身经历的讲述,进入对专业问题的分析,他的气场明显不同:言辞敏捷,语气干脆,自带锋芒。
  
  胜利日阅兵,是为了遏制战争
  《环球人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胜利日阅兵。如此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有何深意?
  张召忠:首先,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近3500万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赢得胜利。如今,很多抗战的亲历者还健在,等到80周年,在世的亲历者就很少了!因此今年的纪念活动很有必要,既是对逝去同胞的缅怀,更是对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的尊重。
  其次,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与外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保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这在中国近200年来很罕见。从“50后”开始的几代中国人,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了。今年的纪念活动也是告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苦难。
  第三,这也是解放军建军8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军建设成果的展示。维持和平有两种途径:在战争中击败对手,赢得战争;在和平时期发展军事力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能力,遏制战争。胜利日阅兵就属于后者。
  《环球人物》:国际舆论总在说,中国这场胜利日阅兵就是想让日本看到,会造成地区紧张。您怎么看?
  张召忠:这种看法非常片面。西方怎么不看看自己的阅兵,从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到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参加了。这就告诉人们,交战双方都是受害者。二战中,日本虽然是侵略者,但日本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怎么能说中国举行胜利日阅兵是针对日本呢?
  《环球人物》:今年以来,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引起很多争论。如何正确看待两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张召忠:有人纠结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把纪念抗战的主题跑偏了。如今两岸关系很好,国共两党的关系可以说是过去60多年来最好的一段时期,应该珍惜这个局面。国共两党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携手合作,现在纪念胜利不要因为这种没有意义的争论产生隔阂。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历史因素,我们对国民党抗战宣传不多,但这10年对国民党抗战进行了正确评价。客观来说,正面战场起主要作用的是国民党。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手中有权力,军队装备也更先进。但不能矫枉过正,跑到另一个极端,看不到共产党的作用。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和持久战,在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共产党在抗战中就是中流砥柱的作用。
  想要日本服气,中国还需10到15年
  《环球人物》: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环境下,为什么日本政府还是小动作频出,对待历史没有一个真诚的态度?
  张召忠:其中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日本基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相对而言比较团结,这种团结一旦跑偏就会走上极端。日本人看不起弱者,却屈服于强者。唐朝在663年的白江口海战中将日本打得很惨,日本就对中国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中国的东西全盘接受。京都、奈良完全按照唐朝风格建设,和服、茶道,甚至坐在地上吃饭都是从唐朝学的。到了近代,西方轰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又是全盘接受。二战中,美国把日本打得很惨,日本就对美国毕恭毕敬。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很衰弱,日本当然看不起中国。现在中国强大了,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但这不足以让日本服气,日本还是一种跟中国“掰手腕”的心态。我预计,当我们的GDP超过日本3到4倍,中国的军事力量超过日本3倍以上,日本才会服气。也就是说,还要10到15年的时间。
  其次是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处理得不彻底。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处以绞刑。日本人很快就把这7个人的骨灰盗走了,还弄了一个“七士之碑”,首相吉田茂亲自题写碑铭。碑铭上说,由于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撕毁互不侵犯条约以及物资匮乏,日本最终战败。我们今天说安倍不反省,这段写于战后不久的碑文又何曾有过一点反省的意思?今天的日本政府就继承了吉田茂那些人的做法,将来换一个人做首相,也不会比安倍好多少。
  《环球人物》:您这个预测比较乐观,只要中国GDP和军力都超过日本很多,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会转变?
  张召忠:除了硬实力压过日本,我们在文化软实力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文化氛围现在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相反,日本社会的有序、礼貌、平和都比我们强。其他诸如腐败、国民素质等方面,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多了。
  软实力牵扯到日本是否能对中国心服。在唐代,日本对中国心服口服,连生活方式都从中国引进。现在要想让日本心服,我们就得问问自己:有什么文化和生活方式能让日本学习的?恐怕目前还不多吧。因此,要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环球人物》:安倍晋三认为,自己的前任在钓鱼岛问题上太过克制,并声称日本能在钓鱼岛冲突中获胜。您怎么看?
  张召忠:要真打仗,钓鱼岛有什么可打的!中国现在的卫士—64火箭炮最长射程都超过280公里了,换句话说,中国的火炮都快能打到钓鱼岛了。如果真有钓鱼岛冲突,中国根本不用派大型战舰过去,导弹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在军事上分析钓鱼岛问题,没有任何价值。
  倒是钓鱼岛背后的事情更值得注意。2012年4月,阿基诺三世先在黄岩岛惹事,几天后石原慎太郎就在美国宣布要国有化钓鱼岛。阿基诺三世和石原慎太郎是有私交的,在美国的策划下,这两个人同时跳上前台当小丑。美国布下了战略东移的棋局,一南一北给中国摆上黄岩岛和钓鱼岛两个棋子,就是为了长期遏制中国。国家间的领土争端最容易挑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恨,这是没完没了的事。美国知道时代不同了,不能像以前一样通过战争、建设军事基地等手段遏制中国,就想到了这一阴招。所以,看钓鱼岛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环球人物》:中日两国的整体军事力量对比到底怎样?
  张召忠:军事力量对比分为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两个方面。
  从军事实力上说,我们的常规武器质量不如日本。以海军为例,日本有3艘航母正在服役,虽然他们自己遮遮掩掩不叫航母,明年还会有一艘新的航母服役。日本航母吨位不大,但他们制造航母的工业、技术基础都很强大。日本还有6艘宙斯盾级驱逐舰,全套美式装备,配上日本自己的电子系统,可以说他们的驱逐舰水平比美国还高。日本的常规潜艇也非常厉害,有很强的水下长期航行能力。
  但是我们相对日本有自己的优势。核武器、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大型航母、核潜艇,这些东西我们都有,日本还是空白。从这个角度上说,日本的现役装备虽然技术先进,但和中国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另外,即便在海军领域,我们的舰艇数量也比日本多。
  从军事潜力上说,首先,日本的尚武精神深入人心,而中国现在还有人争论要不要爱国主义!甚至还有不少人在诋毁我们自己的英雄!其次,日本武器装备的动员能力不可小视。比如说,日本的舰船总吨位虽然受制于宪法,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一艘军舰服役10年就退役并封存起来,要真打起仗来,这些舰船一启封,和新的差不多。而且,日本有过太平洋战争这样的现代战争经验,我们在海战、空战和大规模现代化作战的经验还很欠缺。这些军事潜力因素,反而是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
  阿基诺的继任者会继承其南海政策
  《环球人物》:安倍晋三和阿基诺三世近来频繁互动,两国军事合作升温。日本为何要联合菲律宾插手南海问题?
  张召忠:菲律宾盛产橡胶,这是日本奇缺的战略物资。菲律宾还是日本西南海上航线重要的桥头堡,控制菲律宾,就可以控制南海,控制通往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为此,二战期间日本就曾占领菲律宾。现在,日本插手南海问题,还是出于这两个原因。
  《环球人物》:阿基诺三世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甚至说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使他想起当年的纳粹德国。这种强硬表态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张召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阿基诺的母亲科拉松·阿基诺掌权时,菲律宾跟中国的关系比较好。1992年,美军因不满科拉松·阿基诺收取军事基地使用费的要求,撤掉了两个军事基地,美菲关系紧张。如今美国战略东移,把菲律宾确立为重返亚太的一个支点,菲律宾重新抱到了美国的大粗腿,很是高兴。现在,阿基诺三世知道日本有解禁集体自卫权、走向世界的需求。你有需求,我正好借力发力,所以两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拍即合。而且,挑起与中国的争端也可以巩固菲美关系。
  2016年菲律宾大选,有人期望菲律宾新政府会改变南海政策,这不现实。阿基诺三世是华裔,按理说应该和中国关系不错,但他依然挑衅中国,因为这样做符合菲律宾利益。菲律宾换一个领导人,也还会继承他这套东西。
  《环球人物》:国内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军队在南海问题上过于克制,应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您怎么看待中国的南海战略?
  张召忠:有人叫嚷对菲作战,这是不负责任的。菲律宾基本上没有什么海空军,如果中国用海空军对菲律宾作战,会直接给别的国家造成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印象。
  另外,美国和菲律宾1951年签订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如果跟菲律宾发生战争,那就直接和美国形成了对抗关系。菲律宾还是东盟成员国,我们一直重视睦邻友好,把菲律宾打了,和其他东盟国家的关系怎么协调?何况东盟国家里和中国有领土争端的不只是菲律宾,还有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4个国家。这些国家会想,你能打菲律宾,也能打我啊。如果中国跟这些国家都搞不好关系,还怎么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国家的战略不能图一时痛快。南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整个战略棋局上来考虑。牵涉领土的事,要很快解决也不现实,英国和阿根廷为马岛主权争了180多年了,南海的问题要慢慢来。
  《环球人物》:您提到了其他几个濒临南海的东盟国家,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张召忠:越南占了中国20多个岛礁。我很多年前就在节目中说过,中国和越南应该在南海搞一个样板,争取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在没有其他大国介入的情况下,解决好这些岛礁争端。现在,中越之间的陆地边界都划清楚了,边界上有联合巡逻;中越在北部湾的边界也划清了,两国海军也有联合巡逻。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运用到南海。先不说岛礁归属,先把温度降下来。我一直认为中越之间是可以解决好南海争端的。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海峡国家,就像是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大国都很重视与他们的关系,不敢得罪他们。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比较友好,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也不那么激烈。印度尼西亚最近还提议中国、东盟共同巡逻南海。如果中国和东盟组成一个联合巡逻队,一起维持海上安全,排除外部势力干扰,是一件很好的事。
  《环球人物》:最近,中国在南海岛屿上的填海工程引起了关注,美国防长卡特认为,中国填海是南海地区局势紧张的原因。您如何评价这种言论?
  张召忠:首先,南沙、西沙、中沙、东沙群岛在历史上都是中国的,这是有据可查的。菲律宾现在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告中国,这份公约是1982年通过的,1994年才生效,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声明远远早于这份公约。所以,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岛礁建设指手画脚是毫无道理的。
  以前我们也向南沙群岛运钢筋水泥,搞建设,但那时周边国家不当回事。我一直在研究南海问题,上世纪70年代,我就提出要加强南沙建设;80年代,我又提出要在南沙群岛的沙洲上建立海上浮动基地。就是把几十个浮箱焊起来,建成五六千米长的、浮动的海上基地,但当时没有引起反响。现在中国强大了,再加上我们使用的是现代化的吹填方式(将海中的泥沙强力吹填到围堤中,经过沉积固结处理,形成陆域)建设南海岛礁,周边国家没见过,这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但这些岛礁是中国的,我们在自己的岛上做什么,跟别人没有关系。   美国想在中国搞颜色革命,不是军事包围
  《环球人物》:现在有一种C形包围圈理论,即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日本、印度和中亚国家为关键点,对中国进行海陆包围。您认同这种分析吗?
  张召忠:我不认为美国在对中国进行包围,相反,我认为目前中国周边环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美国虽然向台湾出售武器,但在台湾没有驻军。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相比,现在台海形势缓和了很多。美国虽然在日本还有驻军,但兵力比冷战时期少多了。美国在菲律宾的驻军只是临时的,已经没有长期的军事基地了。这么看的话,美国哪有包围中国?我再举个例子,现在武器的射程远了,美国把原来驻在日本冲绳的部分军队撤到了澳大利亚和关岛。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感觉原来的驻军离中国太近,万一冲突了会有伤亡。所以,美国现在不是要包围中国,而是要和中国保持一个缓冲地带。
  《环球人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对华战略?
  张召忠:美国最大的愿望是想搞颜色革命,把搞垮苏联、格鲁吉亚、乌克兰的那一套东西搬到中国来,想要不战而胜。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警惕。另外,美国还想从战略上遏制中国,想尽各种办法抹黑中国,拉着周边国家跟中国闹。
  《环球人物》: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差距究竟有多大?
  张召忠:中美两国相隔1万多公里,对比军事力量时有些东西要排除,比如陆军所有的常规性因素就不要计算了,射程在2000公里以下的武器也不要算了。要算的有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占全世界的一半还多,中国只占2%左右。世界上能飞1万公里不加油的战略轰炸机数量,美国占80%,中国没有。我们的轰—6轰炸机,整个航程5000公里,作战半径2500公里,刚能飞到“第二岛链”。再看核动力潜艇,美国占全世界的80%,中国也就占不到10%。美国拥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核动力航母,我们的“辽宁舰”还只是训练航母,没有形成战斗力。美国的全球投送力量是100%,可以向全球任何地方投送,中国全球投送力量只是区域性的,只限中国的海域。所以说,中美武器装备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
  《环球人物》:那您怎么看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趋势?
  张召忠:中国并不寻求和美国在远洋对抗,也不寻求在全球诉诸武力。我们的军队到其他地区的行动多是任务性的,比如护航、撤侨等。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没有必要和美国比,服从我们自己的大战略即可。
  同时,军事不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冷战时,苏联和美国搞军事对抗,但苏联解体时,几百万苏军一枪没打就散架了。军事是服从政治的,不要过分放大军事的作用。关键是中国军队的政治要过硬。
其他文献
印度洋上的袖珍岛国马尔代夫,是游客向往的旅游度假胜地,每到旺季,除了各国的达官显贵、豪门大鳄,普通游客也愿将平时的积蓄花在这里,度个假,享受一番蓝天碧海的美景。  但最近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却很郁闷,因为沙特阿拉伯王储萨尔曼砸下1800万英镑(约合1. 8亿元人民币),包下了马尔代夫3个小岛的五星级度假村的所有客房,时间将近一个月。此举不仅将一些游客拒之门外,即使那些已订房间的游客也被酒店取消了预约
现代社会,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当衣、食、行基本上能够通过市场方式得以解决的时候,住房就成了现代人考虑最多、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有一个基本的居住条件或有自己的住房,往往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最大理想。在市场里,住房既是一种基本的商品,也有公共的性质。如何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实现其住房理想,既需要一个更为发达的市场,也有政府之政策责任。我认为,让国内房价回归理性,既是当前和未来政府房地产宏
穿妹夫旧军装的“打工村长”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拨通黄志强的电话,话筒里先是传来了一阵嘈杂的机器声,然后是一个带壮族口音的男声,说自己正在龙景高中新校区的工地内“做工”。村委会主任不在村里办公,却在外面打工?记者立刻赶往工地。  在施工的大院门口,几位中年妇女正在平土填坑。得知记者来采访黄志强,一名妇女停下手中活,放慢语速说:“黄主任,好人哪。”另一名妇女笑道:“黄主任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哦。”正说话
“爷爷,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挤泡泡?”一个小姑娘问一位耄耋老人。老人手拿一张气泡垫,边挤边叹道:“别人挤它,要么是为了听响好玩,要么是为了缓解压力。全世界或许只有我,是为了排解悔恨,这悔恨伴了我50多年了!”  这位老人叫肖恩·威廉姆斯。上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威廉姆斯在纽约一家著名的建筑公司担任设计师。面对千篇一律、光滑无比的墙纸,极富创造力的他决定发明一种手摸上去有明显触感的新颖墙纸。经过反复实验
当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下文称民盟)在11月8日的缅甸大选中取得大胜之时,外界注视着缅甸军方的反应。毕竟,军方在缅甸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90年,昂山素季也曾率反对派获胜,但军方没有承认那次大选。25年后,军方会怎样做?  11月11日晚,被外界视为“实权不亚于总统”的缅军总司令、大将敏昂莱表示,祝贺民盟获得多数席位,军方将在选后尽力与新政府合作。敏昂莱的温和态度,被外界认为是“一种
滕代远简历  滕代远,苗族,湖南麻阳人。1904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与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11月任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196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时间过得真快,
世间上任何事业,都要靠“众”成就,众人团结一致,力量奇大无比,所以众志可以成城,甚至地有“众山合抱”,海有“众流汇聚”,市场有“众商云集”,国家有“众人保护”。大众的力量无与伦比,个人不能与大众脱离,必须做到下列数点:  一、众中学习:人从出生以后,就要不断地学习。人在团体里,不但学习生活的方法,生存的常识,尤其学到合群、和众。一个人不能孤芳自赏,孤独的一棵树、一朵花,都难以安全存在;树木丛林相互
我想到布莱希特曾说过:“不要从旧的好东西着手,要从新的坏东西着手。”  什么是旧的好东西呢?  我的父亲、小说家朱西宁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挥别的手势》,回想我与父亲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结尾我说,我们父女一场,好像男人与男人间的交情。  男人的交情,這句话是来自米兰·昆德拉的新作《身份》,书里的女主角香黛儿跟她丈夫辩论:“我的意思是说,友谊,是男人才会面临的问题。男人的浪漫精神
如今,对每一位到延安的游客来说,位于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都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站。1945年,正是在这里,中共七大隆重召开,产生了三个层次的领导集体,即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刘少奇、任弼时新晋书记  在现有历史资料中,“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对七大最准确、最权威的概括。七大之所以能具
胡耀邦去世已24年,国内关于他的第一本完整传记终于面世。  11月29日,《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以下简称《胡耀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传记详尽地描述了胡耀邦的一生,由“红小鬼苏区立功”、“延安年华堪回首”、“勇闯禁区”、“执掌共青团中央”、“整顿中国社科院”、“担任中央总书记”、“组织领导平反昭雪冤假错案”、“推进改革开放”几个大板块组成,共60余万字。作者陈利明为这本书花费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