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瑞利珠单抗致重症药疹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0岁,主因"确诊胃癌1个月余,皮疹14 d"入院,患者于2021年3月23日确诊为"胃癌、肝继发性恶性肿瘤",于2021年3月29日给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160 mg D1+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日开始规律口服卡培他滨1 000 mg/早,1 500 mg/晚。静脉化疗及单抗用药第10天出现全身大片状红色皮疹,伴发热,体温为38 ℃,无寒战,丘疹约2~3 d后融合,并局部出现水疱、大疱,于皮损第5天当地医院给予硼酸粉局部湿敷,皮损第9天,病变较前好转,全身无新生皮疹,前胸部及口唇既往皮疹颜色变暗并出现脱屑,脱屑后局部可见正常皮肤暴露。现为进一步诊治来院。

症状体征

体温36.5 ℃,血压96/61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8次/min,呼吸18次/min,神志清,精神尚可,全身皮肤多发暗褐色斑片,较多鳞屑,未见明显水疱,左足远端内侧见4 cm×4 cm糜烂区,余黏膜未见明显糜烂。

诊断方法

进行体格检查及血、尿常规检查。

治疗方法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口服,1次/晚,卤米松乳膏,2次/d,局部涂抹维生素E于脱屑处。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

临床转归

发病后20 d患者全身及四肢皮损痊愈。

适合阅读人群

消化内科;肿瘤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烧、创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创面修复是烧创伤救治的关键,而创面修复微环境则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中之重。传统创面治疗偏重扩创和修复,创面愈合时间长、愈合质量差、并发症多,往往救治率低并加重医疗负担。针对以上问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吕国忠教授带领团队联合苏州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了"生物材料调控创面修复微环境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在创面愈合机理、创面修复材料的研发与转化以及创面治疗技
期刊
目的分析4例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基因变异类型。方法采集4例以溶血性贫血为表型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例患者红系相关疾病基因进行筛查,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可疑变异位点。结果4个先证者在SEC23B基因上均检测到2个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目的对1个家系中两同胞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3型缺乏症患儿的HSD17B3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例患儿(先证者和其妹妹)及父母外周血DNA,对性发育相关基因进行panel检测,对可疑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儿(先证者和妹妹)的HSD17B3基因均存在c.839T>C(p.Leu280Pro)和c.239G>
目的鉴定1例RhD基因分型与血清学结果不符的标本,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析该家系两代共8名成员的血清学结果,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逐步推导,针对性地对该家系成员进行了RhD基因分型、合子型测定和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一表姐有相同的RhD等位基因,均含有336-1G>A内含子变异基因和全缺失型基因。变异基因遗传自其父母中有血缘关系的两人,全缺失型基因来自父母中另一方。RhD基因第2内含子336-1G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